肺癌相关健康知识全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听说过身边有人突然出现咳嗽不停、食欲减退,甚至检查后被确诊肺癌。其实,肺部像是人体的小卫士,时刻为我们呼吸保驾护航。了解肺癌的相关知识,并不是让人忧心忡忡,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起来看看,普通人最该知道的肺癌预防和识别技巧吧。
01 肺癌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简单来讲,肺癌是一种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是人体肺部的细胞发生异常变化、无法正常受控生长所导致。肺部作为呼吸系统的关键环节,负责氧气交换,一旦肺部细胞变得“不听话”,不仅妨碍呼吸,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肺癌的种类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绝大多数病例,治疗方案和预后也因此有所不同。[1](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Cancer J Clin. 2023;73(1): 17.)
🔬 注意:肺癌发展过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早期发现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02 肺癌的警示症状有哪些?
- 咳嗽反复、时间变长 偶尔咳嗽固然常见,但若咳嗽持续两个星期还不见好转,且不伴感冒,要多加注意。
- 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气 正常状态下活动后会略有喘气,但如果平时也出现呼吸不畅、爬楼梯费力,这是一种警示信号。
- 胸痛或闷痛 有些人感到胸口不适或者有隐隐作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这时不能掉以轻心。
- 食欲差、体重下降 若近期毫无原因地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不明原因下降,要留心是否有肺部疾病的风险(不是所有体重下降都是肺癌)。
- 声音嘶哑 声音突然变哑,尤其伴随咳嗽等症,需引起注意。
比如,80岁男性患者有肺部恶性肿瘤,出现反复咳嗽、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以及间歇低热。在免疫治疗和化疗后曾有肺栓塞等并发症,不过及时治疗,恢复较快。这类实际病例说明,持续出现上述明显症状,不宜一拖再拖。
🚦 别忽视:持续性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早就医有益于评估肺部健康情况。
03 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
导致肺癌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包括:
- 吸烟 烟草中的多种化学物质能损害肺部细胞,长期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0倍以上。被动吸烟也会增加风险。(Doll R, Peto R. The Causes of Cancer: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Avoidable Risks of Canc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 空气污染 包括室内外污染,有害粉尘和气体(如PM2.5、油烟等),尤其在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的城市居民中,发生肺癌的概率明显升高。
- 遗传因素 家族中患有肺癌的人,后代的患病风险增加。某些基因突变也会提高肺癌风险。
- 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苯等化学物质的工种,肺癌发病率更高。
研究发现,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可控因素[2]。不过,空气质量和遗传也不能忽视,有的人即使从不吸烟仍会患病——这提醒我们,肺癌并不全是生活习惯导致。
⚠️ 小心:长期吸烟及污染环境暴露,肺癌风险高于普通人。
04 肺癌的诊断流程是怎样的?
步入医院,医生通常会按照一套系统流程判断肺部健康状况,主要包括:
- 影像学检查 首选的是胸部X光和低剂量CT扫描,可以较早发现异常的结节或肿块。低剂量CT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准确率高,更容易发现早期病变。[3](Aberle DR, Adams AM, Berg CD,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5):395-409.)
- 活检 当影像提示可疑病灶时,医生会取样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异常。常见方法有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活检等,过程虽有些不适,但明确诊断不可缺少。
- 血液检测 检查肿瘤标志物(如CEA、CYFRA21-1等)有一定价值,但主要作为辅助判断。
- 病理分型 明确是非小细胞还是小细胞,对后续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很多人觉得这些流程复杂,其实,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绝大多数检查都较为安全,帮助明确病情、及时制定治疗计划。
📝 注意:出现持续症状或高风险人群(如吸烟史),定期做低剂量CT筛查有益。
05 常见的肺癌治疗方案有哪些?
一旦确诊肺癌,治疗方案会根据分期、类型和个人身体状况来确定。常见方式如下:
- 手术切除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常选手术,直接切除肿瘤。术后视情况辅以其他治疗。
- 放射治疗 用高能射线精准照射病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辅助治疗。
- 化学治疗 采用化疗药物,杀灭异常细胞。分为一线、二线等方案组合。
-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近年来临床效果进展较快。[4](Herbst RS, Morgensztern D, Boshoff C.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2018;553(7689):446-454.)
- 靶向治疗 针对有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可以选择靶向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
用药、治疗方案会根据个人病情、年龄、体能以及具体分期调整。比如前文提到的80岁男性患者,接受了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间隔期间结合靶向药物。疗效出现波动,医生也会相应调整方案。这说明肺癌治疗是个需要耐心和精准度并存的过程。
💡 简单说:肺癌治疗有多种选择,配合医生评估,个体化调整很重要。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肺癌风险?
- 均衡膳食 常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蔬果(如西兰花、橙子),有助于保护细胞、降低氧化损伤。
- 保证新鲜空气 居家勤开窗、外出选择空气质量好的环境,减少有害气体吸入。
- 适度锻炼 每周坚持锻炼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提高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 定期健康检查 40岁以后或有家族史者,建议每1-2年做一次肺部影像检查,早期发现有益于健康。
- 远离烟雾环境 虽不讨论“避免吸烟”,但在有烟雾的公共空间,停留不宜过久,尤其是孕妇和孩子。
- 营养补充 菠菜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对肺部细胞修复有一定帮助。烹饪时注意清淡,减少高温油炸,提高食物营养价值。
其实,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习惯,积累起来能大幅改善肺部环境。饮食健康、规律作息对呼吸系统维护有益,当身体出现异常,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能早一步抓住健康机会。
🌱 小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守护肺部的最佳策略。别等出现症状再行动。
07 参考文献
- 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Cancer J Clin. 2023;73(1):17. DOI:10.3322/caac.21763
- Doll R, Peto R. The Causes of Cancer: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Avoidable Risks of Canc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 Aberle DR, Adams AM, Berg CD, Black WC,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5):395-409. DOI:10.1056/NEJMoa1102873
- Herbst RS, Morgensztern D, Boshoff C.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2018;553(7689):446-454. DOI:10.1038/nature25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