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秘心律失常: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 4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秘心律失常: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封面图

揭秘心律失常: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患者于53岁时因长期胸闷和心悸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检查发现气血两亏,心电图异常。常规治疗加休养后患者情况有所稳定,但其医疗报告提示须进行长期监控。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心脏疾病,其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等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常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等不适。

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

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长期的高压环境、过度疲劳、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心脏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心跳的,当这些信号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干扰时,就会引起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主要由心房的不规则电活动引起,导致心房无法有效收缩,使血液流动异常,从而增加脑卒中和心衰的风险(文献1)。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和植入起搏器等。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初步治疗方法,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控制血液高黏度的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和比索洛尔是常用药物,前者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后者则有助于减缓心率(文献2)。

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电复律和导管消融术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电复律利用短时高能量电流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而导管消融术则是通过消融异常导电路径来达到治疗目的(文献3)。

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律失常,需要高危人群注重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精神放松。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律问题。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日常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以促进心脏健康。饮食方面,建议摄入高纤维、低盐、低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心脏康复训练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有助于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功能(文献4)。

总而言之,心律失常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病症。患者应积极面对病情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及时就诊争取早日确诊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最有效的途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心律失常,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心脏的健康。

引用文献

  1. Mansour M, et al. Mechanisms, Predictors, and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 Am Coll Cardiol. 2020.

  2. Witherington ER. Use of Beta-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Eur J Heart Fail. 2018.

  3. Pappone C, et al. Use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15.

  4. Smith SC,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18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