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多发性骨髓瘤:了解与应对指南🎗️

  • 9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多发性骨髓瘤:了解与应对指南🎗️封面图

多发性骨髓瘤:了解与应对指南🎗️

在家里、在办公室,有些疾病来得很安静,让人一开始不容易察觉。多发性骨髓瘤就是这样的一种血液肿瘤。有些朋友在平时感觉只是有点累、骨头偶尔不舒服,过了好几个月才引起重视。其实,了解这种病的信号和特点,能让我们及时寻求帮助,不被“慢性隐形”困住。下面我们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复杂医学知识讲简单,让大家容易记住重点。

01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肿瘤。简单来说,这个病就是骨髓里的某种细胞——浆细胞,开始异常增多。这些异常的浆细胞会影响我们正常的造血过程,使身体里健康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受到影响。

想象骨髓是血液工厂,这个工厂里突然多了一批“不合格”的工人(异常浆细胞),结果就是生产出来的“健康血液”变少,“杂质”变多。身体抵抗力会减弱,血液功能也变差。这就是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被诊断出贫血、易感染、骨头不舒服等病症。

这些异常细胞还可能向骨头里侵袭,造成骨质疏松或骨折。如果不及时发现,慢慢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上的变化。其实,这提醒我们对骨髓瘤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血液病”本身,它和骨骼、免疫力密切相关。

02 什么信号可能和骨髓瘤有关?🧐

  • 1. 骨痛: 头几个月只觉得骨头偶尔有点酸,后来疼得越来越厉害,晚上翻身都不舒服。如果是持续性的骨痛,特别是没有明显外伤,那就要当心了。
  • 2. 经常感到非常疲劳: 不是工作一天的疲惫,是连休息好几天也觉得“起不来劲”,走两步就喘,有种无力感。
  • 3. 贫血: 面色变得苍白,有朋友发现自己突然特别怕冷,做点事情就头晕。其实这也是红细胞产量下降的体现。
  • 4. 反复感染: 有些患者感冒、咽炎一发就好几周拖着,抗生素都难见效。免疫细胞“战斗力”下降,就是原因之一。

在血液科遇到过一位中年男性,骨头一直很痛,还反复长口腔溃疡,结果化验发现了骨髓瘤二期。这类经历其实不少,它提醒我们不要把“持续骨痛”或反复感染只当作普通小病处理。

这些症状看起来像日常小毛病,但如果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变化明显,又伴有多个部位不适,最好尽早找医生查查,排除骨髓瘤的可能。

03 为什么会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其实和我们体内免疫系统、遗传倾向、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有关。这里简单说下几个关键原因:

  • 1. 免疫系统失衡: 长期免疫系统异常,体内免疫细胞纷争不断,更容易出现不正常的浆细胞增殖。慢性炎症、某些自身免疫病会增加风险。
  • 2. 年龄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基因修复功能变弱,免疫力下降,风险提升(Rajkumar SV, Blood, 2020)。
  • 3. 遗传易感性: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得过这个病,自己患病概率会高一些。虽然不是直接遗传,但基因突变的概率更高(Boyle E, Nat Rev Clin Oncol, 2016)。
  • 4. 环境和职业暴露: 长时间接触化学品、农药,或有辐射暴露史的职业人群,患病风险增加(Kumar S, Am J Hematol, 2021)。

上面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把多发性骨髓瘤推到了中老年群体的高风险名单。也有研究发现,肥胖和慢性炎症相关的生活习惯对骨髓瘤发生有影响(引用:Kumar SK, UpToDate, 2022)。

提醒一句,这部分是关于为什么会得病,而不是怎么预防。下一节我们单独讲预防。

04 怎么检查才能确诊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确诊依赖几项关键检查,下边按流程简单讲:

  • 1. 血液学检查: 查血常规可以发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发现异常升高(如IgG、IgA)。
  • 2. 骨髓活检: 取一点骨髓组织,显微镜下看浆细胞具体情况,这是确诊的“金标准”。
  • 3. 影像检查: 包括X光、CT或MRI等,可以看骨骼是否有溶骨性损害、骨质疏松或骨折。和一位陈旧性骨折的患者病例类似,有时骨头损伤就是骨髓瘤的提醒信号。
  • 4. 尿液检查: 用来检测轻链蛋白(Bence-Jones蛋白),部分骨髓瘤患者会有异常蛋白排出。

一些患者在前几轮血液检查没问题,但通过骨髓活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才能最终确诊,从而进行标准化治疗(参考:Mayo Clinic, Multiple myel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2022)。

总结一句,如果有持续的骨痛、贫血或反复感染,尤其是中老年人,建议进行上述检查。

05 治疗方法有哪些?效果怎样?💊

骨髓瘤治疗方案很多,最常见的包括:

  • 1. 药物治疗: 包括化疗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疗程视病情决定。以某位患者为例,接受KD方案化疗9个疗程后,尿免疫固定电泳转阴,说明疗效不错。
  • 2. 干细胞移植: 当化疗效果理想,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时,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长期控制病情。
  • 3. 放射治疗: 局部骨折或剧烈骨痛时,通过放疗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疗效评估主要看症状缓解、血液指标改善和骨髓活检结果。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严重感染、贫血及骨头损伤。实际效果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每段治疗后医生会结合体检和化验单仔细评估(参考:Rajkumar SV, Blood, 2020)。

有些方案副作用较大,比如口腔溃疡、胃肠不适等,需要同时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舒适度。

06 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怎么做?🌱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过程比较长,平时生活管理显得很重要。说起来,健康饮食和运动是帮助维持体力和免疫力的关键。下面列一些实用建议:

  • 1. 新鲜蔬菜、水果: 富含抗氧化物,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比如番茄、胡萝卜、苹果。建议每日吃够300g以上。
  • 2. 高蛋白饮食: 鸡蛋、鱼、豆制品等蛋白含量高,有助于修复组织、保持肌肉,建议每餐都安排些蛋白来源。
  • 3. 适度运动: 散步、太极、轻度健身,哪怕每天20分钟,都有好处。能保持关节灵活,免疫力稳住一点。
  • 4. 定期体检: 治疗期间要每1-3月复查血常规、骨骼状态和免疫指标。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不少患者报告,在治疗期间吃点粗粮或牛奶,反而更有力气。吃得新鲜,睡得好,每天适量活动,对提升恢复很重要。其实,只要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不用特别“忌口”或紧张。偶尔心情低落也正常,可以参与一些轻松的社交活动。

实用建议: 万一出现持续骨痛、或体力明显下降,要随时就医。选择三甲医院血液科,或专门血液肿瘤中心,能让诊治流程更规范。

参考文献📚

  • Rajkumar SV. Multiple myeloma: 2020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Blood. 2020; 136(3):262-276.
  • Boyle E,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multiple myeloma.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6;13(10): 536-550.
  • Kumar S.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multiple myeloma.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21; 96(7):E238-E240.
  • Kumar SK, Callander NS.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features, laboratory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UpToDate. 2022.
  • Mayo Clinic Staff. Multiple myel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2022.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ultiple-myeloma/symptoms-causes/syc-2035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