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警惕身体的“求救信号”
01 你所不知道的卵巢癌 🌱
日常生活里,我们很少关注卵巢的健康。许多女性总觉得,身体有点小不舒服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卵巢癌就像一个慢慢逼近的“不速之客”,起初几乎没有声响,但对身体的影响却很大。卵巢癌,是指起源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因为发病早期没有特异症状,所以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在晚期。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卵巢癌5万多例,约30%的患者一发现就已进入晚期(Mayo Clinic, 2022)。
说到卵巢癌的特征,最要注意的是它起病隐匿。和子宫、乳腺相比,卵巢藏得更“深”。有点异常,它也不爱“出声”,比方说只有很轻微的小不适。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了解卵巢癌,学会自己留意点滴变化,对女性健康来说意义特别大。
02 这些症状别忽视 🧐
- 持续腹痛或腹胀:很多人觉得肚子胀、疼,可能是消化不良。实际上,持久、反复的腹部不适是卵巢癌常见信号。尤其如果持续2周以上,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
- 食欲减退、胃口变差:不少患者发现,饭量慢慢变小,总是容易觉得饱。很多时候,起初只当是胃肠问题。
- 消化不良和恶心:有些女性反馈,没来由的消化不良、恶心、想吐,怎么都不能缓解。如果这些症状发生在上腹部,时间一长,还是要多留心。
- 尿频或排尿困难:肿瘤压迫到膀胱,可能造成小便次数变多甚至有点费力。
- 腰背不适或下肢浮肿:卵巢癌扩散后,有时候还伴随下半身水肿、背部酸痛等表现。
比如有位60岁左右的女性农民,2017年底出现腹胀和双下肢浮肿。半年不到,她腹部持续增大,最终检查发现盆腔有个大肿块,后续诊断为卵巢癌晚期。这件事说明,长期反复的腹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 要记住,偶尔腹部不适算不上什么,但“持续”才是关键。如果这种情况老是好不了,不妨早点查查。
03 卵巢癌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
卵巢癌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重风险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医学界研究发现,遗传、激素、生活习惯都可能参与其中(Kurman & Shih, 2016, New Engl J Med)。
- 遗传因素: BRCA1、BRCA2 等基因突变的人,更容易患卵巢癌。家里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风险会更高。根据相关研究,约10%的卵巢癌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
- 年龄增加: 胜于小年轻,45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绝经后,激素环境变化为异常细胞发展提供了条件。
- 激素和排卵次数: 月经初潮早、停经晚或未生育者因为排卵次数多,卵巢癌风险也会增大。
- 生活方式相关: 长期肥胖,部分慢性炎症(如慢性乙肝)同样对卵巢健康有不利影响。
说起来,这些“幕后推手”我们有些能改变,有些没法干预。所以,及早认识自身可能的风险因素,才能更主动地管好健康。
📊 专家指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Mayo Clinic, 2022)。
04 体检筛查该怎么做? 🩺
检查卵巢癌并不复杂,也没有必要等到有明显症状才去医院。其实,定期做一些基础检查,就能帮忙发现早期风险。这一环节一般建议咨询正规医疗机构,由妇科专科医生做评估即可。
- 盆腔超声检查: 超声波可以无创探查卵巢和子宫的形态。医生可通过影像发现异常包块、囊肿等改变,目前被广泛用于妇科体检。
- CA-125血清学检测: 这是一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方式。有些卵巢癌患者CA-125会升高,但早期并非都必然异常。CA-125更适合做疾病监测和辅助诊断。
- 必要时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尤其对于初次发现异常的女性,有助于明确病变类型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筛查结果并不是“命运宣判”。及时复查、听从专科医生建议,哪怕发现问题也大可不必慌张。
如果你有家族病史、40岁以上、或出现持续不明腹部不适,不妨每年做1次盆腔超声。对于普通人群,两年检查一次也能及时发现大多数问题。
05 卵巢癌怎么治? 💊
一旦确定为卵巢癌,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选择会根据肿瘤分期、类型及身体状况协商决定。专业医生会根据每个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 手术: 这是治疗卵巢癌的第一步。手术往往选择将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切除,有时需联合切除子宫、大网膜等受侵组织。
- 化疗: 化学药物帮助杀灭残留的异常细胞,降低肿瘤复发概率。卵巢癌化疗多以“铂类+紫杉类”为基本方案,由多次点滴静脉注射完成。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取得了进展。比如PARP抑制剂,特别适合BRCA基因突变患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实际上,多数患者采用“先手术,后化疗”的联合疗法。部分晚期、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可能先化疗再手术。对于已经复发或者转移者,新的药物治疗手段带来了希望。上述那位60多岁农民朋友,虽然历经多次化疗和手术,目前还在坚持后续治疗。像这样及时规范的管理,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06 日常怎么做?这样积极管理风险 💡
其实,改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做适度运动,再加上定期体检,已经是帮助预防卵巢癌的最有效方法。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年龄、基因,但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给卵巢健康加倍守护。
- 深色蔬菜 + 丰富抗氧化物 + 建议每天占到一半主菜量,如菠菜、西兰花等
- 粗粮杂豆 + 富含膳食纤维 + 一周至少吃2天全谷类/杂豆
- 大豆制品 + 辅助荷尔蒙平衡 + 每周建议有2~3餐豆腐、黄豆等
- 适量运动 + 提高免疫力 + 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可快走、瑜伽等
- 保持良好的心情 + 有助荷尔蒙平衡 + 适当放松,减少精神压力
- 定期体检 + 早发现早治疗 + 40岁后建议两年做一次盆腔超声和血清学检测
如果出现长时间腹部不适、饭量减少、月经紊乱等信号,即使只是偶尔,也别犹豫,及时请妇科医生评估。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会更加安心。
👏 小小的努力,能让健康迈出一大步。
其实,关心卵巢健康不用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只要留意身体的变化,养成健康习惯,大多数风险都能及早处理。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健康、自在的身体。
参考文献引用:
Kurman, R. J., & Shih, I. M. (2016). The Origin and Pathogene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Proposed Unifying Theor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4(23), 2211-2219.
Mayo Clinic. (2022). Ovarian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ovarian-cancer/symptoms-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