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认识与科学应对

  • 34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认识与科学应对封面图

肺癌:认识与科学应对

01 肺癌是什么?——认识这位“不速之客”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空气让人心情舒畅,其实我们的肺就是负责“换气”的工厂。肺癌,就是肺部细胞出现异常生长,形成肿瘤,这些异常细胞一旦扩散,会影响肺的正常“工作”。现在,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

大部分肺癌在早期并不明显,患者常常是在体检或偶然检查时才发现“问题”。这类疾病不仅伤害当事人的健康,也让家庭和社会承担很大压力。现在从整体数据看,约有20%癌症相关死亡是肺癌造成的(Siegel et al., 2023)。所以,了解它,科学应对非常必要。

02 这些症状要注意——肺癌的“信号”在哪里?

有些变化很难察觉,但有些症状则像“警铃”一样惹人注意。肺癌的表现可以分为轻微和明显两类:

  • 1. 轻微变化:
    有些人只是偶尔觉得胸口闷闷的或者活动时有点喘。早期肺癌患者像55岁的女性患者那样,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有结节,但没有咳嗽、咳痰、胸闷等明显症状。这说明,早期肺癌有时候就像一位安静的“访客”,不太容易被发现。
  • 2. 明显症状:
    比如持续咳嗽,总也不好,咳出血丝(不是感冒的那种干咳),胸痛、呼吸急促,体重明显下降,或出现反复发热等。更进一步的病情,甚至会引发声音嘶哑、骨骼疼痛或持续不明原因的疲劳。当这些“警告灯”亮起来时,需要及时就医。

所以,如果身体出现上述这些突然的、持续的变化,别犹豫,应该去做个详细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风险因素全解析

说起来,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是肺癌的“推手”。医学界认为以下几个主要点需要关注:

  • 吸烟:
    大量研究显示,吸烟是肺癌的头号危险因素,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不论是自己吸烟还是经常吸“二手烟”,都会让肺部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刺激细胞发生异常变化(Mao et al., 2022)。而且吸烟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 环境污染:
    大城市的空气越来越让人担忧。长期吸入粉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有害颗粒会进入肺部,伤害呼吸道黏膜,让异常细胞有机可乘。厨房油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室内污染源。
  • 遗传与疾病因素:
    家族里有肺癌患者,自己患病的概率会比平均高一倍。除此之外,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等),会让人体免疫功能变弱,同样增加风险。

这说明,肺癌不仅有个人选择上的原因,也受环境和遗传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平时多关心家里的老人和自己。

04 如何确诊?——肺癌的科学“筛查流程”

有时候体检就能发现肺部异常结节,但确诊还需要经过几个标准流程。针对患者,比如55岁的女性,在右肺下叶发现结节后,医生会安排如下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像胸部低剂量CT可以非常清楚看到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帮助区分恶性还是良性。有时还会用PET-CT和磁共振等技术,查找肿瘤是否扩散。
  • 组织病理学:
    如果影像显示结节有恶性倾向,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取少量组织,送到实验室分析。只有显微镜下看,才能判断细胞是不是癌变。
  • 血液及其他辅助检查:
    包括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进一步了解身体状况,为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单来讲,发现肺部结节,先由影像科看“形”,再由病理科看“质”,这两个环节共同决定诊断结果。按照临床建议,40岁以后定期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筛查对高危人群非常有用。

05 治疗怎么选?——常见方式的实用比较

确诊后,治疗方案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以及患者整体健康情况灵活安排。目前常用方案主要包括:

  • 手术治疗:
    如果肿瘤较早,没有扩散,手术切除是最直接的办法。肺癌手术一般分为部分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不同方法对身体影响不同。术后恢复期需要注意营养和锻炼。
  • 化疗:
    有些类型的肺癌(特别是晚期或不能手术者),医生会推荐化学治疗。化疗药物能杀伤异常细胞,不过可能带来恶心、掉发等副作用。具体根据不同患者身体状况而定。
  • 靶向与免疫治疗:
    随着医学进步,针对癌细胞“钥匙”特征的靶向药和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新型治疗逐步普及。这类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轻,但费用和疗效因人而异。

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最好的办法还是由专业医生结合具体病情制定。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合并症,如高血压、肝肾疾病,做到综合管理。

06 生活中怎么预防?——实用建议清单

日常生活里,其实有不少简单习惯能够帮助预防肺癌,既健康又容易做到:

  • 🌱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提高细胞修复能力。建议每天吃5种新鲜蔬菜和2种水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和苹果。
  • 🥛 高蛋白食物:比如鱼肉、鲜奶、豆制品,能够帮身体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每顿饭合理安排蛋白质,有利肺部恢复。
  • 💧 足够饮水:补充水分能帮助稀释体内有害物质,加速代谢。饮用清水、淡茶,每天八杯左右较好。
  • 🚶 规律锻炼: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如慢走、游泳等有氧活动,有助于提高肺功能和整体抵抗力。
  • 🛏️ 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帮助身体修复损伤。

另外,建议40岁以后定期体检,如果家族有相关病史,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胸部筛查。只要养成好习惯,肺部健康就不容易出现大问题。

参考文献

  •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PubMed Link
  • Mao, Y., Yang, D., He, J., & Krasna, M. J. (2022).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34(2), 133–142. PubM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