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小脑肿瘤:关键健康信息全解析

  • 1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小脑肿瘤:关键健康信息全解析封面图

小脑肿瘤:关键健康信息全解析

一次不经意的摔倒、突然的头晕,或许你还没多想,只觉得今天有些不顺。事实上,这些小变化有时和大脑健康有关,尤其是小脑这个身体里的“平衡控制器”。在医院里,常见到家属带着长辈来咨询,担心是不是小脑出了问题。其实,了解小脑肿瘤,掌握一些关键症状和处理办法,比盲目焦虑更重要。下面,带你用最简单的语言解读小脑肿瘤背后的健康知识。

01 简单了解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指的是在小脑(大脑后下方、负责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区域里长出的异常组织或细胞团。打个比方,小脑就像一个“不显眼的交通中枢”,负责身体动作的细致指令。肿瘤出现在这里,就可能让你的日常活动“不听指挥”。

小脑肿瘤既包括原发性的,比如胶质瘤、髓母细胞瘤,也有部分是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而来。简单说,无论良性还是恶性,它们都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影响小脑的“工作效率”,造成动作协调、平衡等方面的小障碍。

小脑肿瘤在成年人和儿童中均可见,不过成年人常见类型以胶质瘤为主。普外科医生在手术和术后恢复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这也是后续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参考:Mayo Clinic. Brain tumor - Symptoms and causes.)

02 主要症状有哪些?

小脑肿瘤的表现大致分两类:轻微变化和明显症状。前期信号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偶尔的头晕或者行动不够灵活,有时候只是觉得比平常容易摔倒,一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但如果这些情况变得持续或加重,就要注意了。

1️⃣ 持续性头痛:不是一天两天的偶尔疼痛,而是渐渐加重并反复。

2️⃣ 持续性恶心、呕吐:常常没有胃部原因,和颅内压变化相关。

3️⃣ 平衡失调:走路像踩了棉花,站立不稳,容易“歪”向一侧,有时手脚动作也不协调。

4️⃣ 视力模糊:偶尔看不清东西,但不是眼睛本身的问题,而是颅内压力影响了视觉通路。

说起来,去年医院里有位71岁的女性患者,因为持续20天的头晕和呕吐被家人送来。检查后才发现右侧小脑有肿瘤(约29×32mm),并伴有明显的周围水肿。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持续症状要引起重视,不是普通的“小毛病”。

03 为什么会得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的病因其实很复杂,目前医学界认为它和遗传基因、环境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部分人有相关基因突变——这些异常基因可能让细胞失去正常的“管理功能”,出现无序生长。另外,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病毒感染也被证实与脑部肿瘤形成有关。

年龄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小脑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但部分类型更偏好中老年或儿童。数据调查显示,脑肿瘤的发病率在中国约为每年10/10万左右(梁一鸣, 2021)。

生活方式的影响目前没有特别明确,但吸烟、饮酒、长期压力与部分肿瘤发生存在一定联系。这说明,长期忽略健康习惯、不注意生活环境,有可能成为疾病的“温床”。

目前已明确的脑部肿瘤致病因素主要是强烈电离辐射。对于家庭成员有脑肿瘤史的人来说,关注自身定期健康检查很有意义。(参考:Ohgaki, H., & Kleihues, P. (2007). Genetic pathway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glioblastoma. Am J Pathol.)

04 怎样确诊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的确诊,主要依靠医学影像检查。最常用的是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和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而CT扫描则适合判断肿瘤密度和周围是否有出血等问题。

比如前面提到的病例,她入院后做了详细的颅脑MRI,显示右小脑的占位病变及周边水肿,增强扫描提示胶质瘤可能。这些影像资料为后续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血液检测虽无法直接查出小脑肿瘤,不过部分垂体瘤或转移瘤可以通过激素和肿瘤标志物间接提示。大多数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是最权威、最实用的诊断手段。(参考:Louis DN et al., The 202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 Acta Neuropathol. 2021)

05 治疗方法怎么定?

治疗小脑肿瘤,普外科团队会根据肿瘤类型、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来制定个性化方案。常见处理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如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化学药物治疗。手术依然是大部分肿瘤的主要方案,通过尽量完整切除异常组织,减轻压迫和症状。

举个例子,前述71岁女性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静脉激素(地塞米松)、脱水药物(甘露醇)缓解脑水肿,结合止吐、预防癫痫用药以及导管护理等支持治疗。这种流程,都是为了让患者术前状态达到最佳,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参考:Stupp R, Hegi ME, et al. (2005).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对于部分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情况,医生会推荐放疗、化疗或新型靶向/免疫治疗。总之,按照医学最新进展,治疗一定是“个体化”的,而不是一刀切。有问题及时咨询专业神经外科或普外科医生很重要。

06 日常管理和预防推荐 🍎

预防小脑肿瘤,其实重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定期健康检查,以下几点尤其值得参考(不含任何风险饮食建议):

  • 🥦 多吃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维持脑部功能。
    每日一碟深色蔬菜,比如菠菜、油菜,简单清炒就可以。
  • 🥛 适量奶制品,提供钙和维生素D,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骨骼有益。
    早餐来一杯低脂牛奶,简单方便。
  • 🍗 优质蛋白补充,如鱼、鸡蛋、豆制品,有利于维持免疫力和组织修复。
    每顿饭尝试一份鱼肉或豆腐,均衡搭配。
  • 🏃 规律运动,改善身体整体代谢和心脑血管健康。
    每周3次快走或太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坚持下来。
  • 🔍 定期医学检查,特别是40岁以后,每2年安排一次颅脑影像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很有价值。
    体检时主动和医生沟通,有肿瘤家族史可以多留心。

说到底,好的饮食和规律体检,比神秘的“特效偏方”更实际。医学界发现,综合健康生活和早期筛查是预防脑肿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参考:DeAngelis LM. Brain tumors. N Engl J Med. 2001)

如果遇到平衡或行动异常等疑点,第一时间就诊比等待和猜测更有意义。选择正规医院神经外科或大型综合外科,是安全放心的选择。轻松一点对待健康,适度关注,不必过度焦虑。

07 日常注意小贴士 ✨

  • 出现持续头晕和步态不稳,主动约医生聊聊。
  • 吃饭、运动不用追求极端,简单、均衡为主。
  • 体检时能做脑部影像就安排一下,不用太贵。
  • 家里有老人突然行为变慢、容易摔倒,也别只当“年纪大了”。
  • 手机有医学科普公众号,偶尔看看更新的新知识,有帮助。

参考文献

  • Mayo Clinic. (2022). Brain tumor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mayoclinic.org
  • Ohgaki, H., & Kleihues, P. (2007). Genetic pathway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glioblastoma.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70(5), 1445-1453.
  • Louis DN, Perry A, Wesseling P, et al. (2021). The 202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 Acta Neuropathologica, 142(3), 281-292.
  • Stupp R, Hegi ME, Mason WP, et al. (2005).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2(10), 987-996.
  • DeAngelis LM. (2001). Brain tumo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2), 114-123.
  • 梁一鸣. (2021). 脑肿瘤20问.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