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牙齿疼痛:成人为何难逃“牙”痛的魔咒?

  • 27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牙齿疼痛:成人为何难逃“牙”痛的魔咒?封面图

牙齿疼痛:成人为何难逃“牙”痛的魔咒?

01 牙齿疼痛的基本常识

坐在办公室,同事突然皱着眉捂着半边脸,小声说:"早上喝口热水就牙根疼,不知道怎么了。"其实,这类困扰在成年人中并不少见。时不时的牙齿胀痛、遇冷热敏感,成了不少人口中的“小麻烦”。
牙齿疼痛通常指口腔内一颗或多颗牙的不适,表现可以从轻微、偶尔隐隐作痛,到影响吃饭、说话,有些人甚至夜里被疼醒。正因如此,牙痛稳居成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榜单,带来的小烦恼远不止于“不能吃硬的”这么简单。

🦷 别忽视:牙齿的敏感与疼痛往往不是一次偶发,多半提示口腔正在悄悄出现一些变化。

02 成人牙痛:三类常见原因

  • 龋齿(虫牙)困扰
    一位41岁的男士平时爱吃甜食,偶尔发觉左下牙某一颗轻微发酸,后期疼痛几乎无法忍受,到医院检查发现牙齿出现了深度龋洞。多数情况下,龋齿会先有冷热敏感,进展后发展为剧烈疼痛。
  • 牙周疾病悄然发生
    34岁的女士因为晨起刷牙时牙龈出血被家人劝导去牙科,检查确诊中度牙周炎。成人龋齿虽然常见,但牙周炎导致的酸胀和咬合疼痛并不少见——这类问题初期症状较轻,往往被忽略。
  • 牙髓炎带来的剧烈反应
    一位58岁的朋友,几个月前只是冷热刺激时疼,最近连续数夜被牙痛“折磨得睡不着”,最终确诊急性牙髓炎。牙髓炎发作时,剧痛可能持续数小时乃至整晚,需要及时干预。
🔍 提醒:牙痛背后,不同类型问题表现各异。从“敏感不舒服”到“无法忍受的剧痛”,别等到拖不住才重视。

03 生活习惯与牙齿健康的联系

说起来,很多口腔问题和生活方式脱不开干系。其实,牙齿和我们的日常行为紧密相连,一些习惯长期坚持下来,不知不觉就种下了“牙痛”的种子。

生活习惯 对牙齿的影响
经常吃含糖饮料、甜点 容易促进细菌滋生,使牙齿结构变脆弱,是成人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
(Moynihan & Petersen, 2004)
吸烟 破坏口腔微环境,减少血流,增加牙周病发病率
(Tomar & Asma, 2000)
睡前不刷牙 夜间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聚集形成牙菌斑,加重牙龈炎
咬硬物、频繁夜磨牙 导致牙釉质磨损或崩裂,增加牙本质敏感风险
小心这些习惯慢慢让牙齿变脆弱——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就是健康拉警报的开头。

04 疼痛预警:何时需要尽快就医?

很多人觉得只要能扛过去就不必看医生。不过,像牙齿这样“拖得越久越棘手”的毛病,自己在家硬抗风险不小。
一些表现其实是在提示,需要专业介入了。

  • 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且有加重趋势
  • 伴随面部肿胀、脓液流出
  • 夜间痛感明显,影响睡眠与进食
  • 疼痛由轻微敏感演变为剧痛,常需依赖止痛药
  • 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不适
🚩 这些情况提示问题可能加重,建议及时到正规牙科就诊。
选择牙科门诊小贴士: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或专业牙科门诊都能准确诊断和处理大多数牙齿疼痛问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样提供常见口腔检查服务,遇到复杂情况及时转诊较为稳妥。

05 常见的牙痛治疗方法

多数牙痛需要针对原因治疗。并非所有疼痛都用止痛药“糊弄”,治疗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治疗方法 适应情形 特点
药物干预 初期炎症、疼痛缓解 常用抗生素、消炎药、局麻药,短期减轻症状 (Kharbanda et al., 2015)
龋齿修补 早期龋洞、牙体结构尚完整 补牙材料修复缺损、防止进一步损坏
根管治疗 中重度牙髓炎、根尖周炎 清除受感染牙髓组织,消除疼痛,同时保留患牙
拔牙、手术干预 严重松动、反复发炎、无法保留的牙齿 解除持续性剧烈疼痛,常与修复手段配合
选择什么治疗方式,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判断。拖延治疗可能让简单问题变得复杂。

06 如何预防牙齿疼痛的发生?

对口腔健康来说,注重日常护理永远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下面这份日常指南,帮你养出“不爱生气”的牙齿。

习惯/措施 具体建议 健康好处
定期刷牙 每天2次,选用含氟牙膏 有效清除牙菌斑,预防龋齿和牙龈病
(Petersen & Ogawa, 2012)
使用牙线 每晚清洁牙缝,保护牙龈 减少牙间垃圾残留,降低炎症风险
多吃新鲜蔬果 苹果、胡萝卜、芹菜等可常备零食 丰富纤维配合“自洁”作用,帮助牙齿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建议至少每年1次口腔全科检查 早发现早处理,预防牙痛加重
🍏 养成规律口腔清洁的习惯,偶尔吃点苹果、胡萝卜,也有助于保持牙齿健康。

07 结语 · 牙痛这事没那么远

不少成年人以为牙痛只是小插曲,结果被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提醒"打断生活。其实牙痛和我们的习惯息息相关,注重清洁、保持检查、均衡饮食,都是帮牙齿“减负”。有不适早就医,莫等小问题变成大隐患。护牙,比想象中简单,也更值得投入一些耐心。

分享这些实用的小知识给家人和朋友,让身边的人都能远离“牙”痛。

主要参考文献

  • Moynihan, P., & Petersen, P. E. (2004).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ntal diseases.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7(1a), 201-226. https://doi.org/10.1079/phn2003589
  • Tomar, S. L., & Asma, S. (2000). Smoking-attributable periodont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dings from NHANES III.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71(5), 743-751. https://doi.org/10.1902/jop.2000.71.5.743
  • Kharbanda, O. P., et al. (2015). Drugs used in dentistry and oral surgery. In: Textbook of Oral Medicine (pp. 627-648). Jaypee Brothers.
  • Petersen, P. E., & Ogawa, H. (2012). The global burde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towards integration with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iodontology 2000, 60(1), 15-39. https://doi.org/10.1111/j.1600-0757.2011.0042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