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手术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你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 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手术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你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封面图

麻醉在手术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你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01  麻醉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手术,或者有亲友做过手术,可能会好奇:手术为什么不会痛?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麻醉。麻醉简单来说,就是让人在手术中“不感觉到”疼痛或者别的不适。方法以药物为主,也有特殊技术辅助手段。有人把麻醉比作“给大脑装上安全模式”,关掉临时不需要的痛觉与紧张,让整个治疗过程变得更顺畅。

从小手术到大手术,再到ICU里的重症治疗,麻醉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不只是“打麻药”那么简单,实际上,麻醉还关心着你的心跳、呼吸等方方面面。而且,麻醉不仅在手术台上重要,很多急救和重症监护场景里,也少不了它的辅助。想要更从容地面对各种治疗,了解麻醉的基本原理,对大多数人其实都有帮助。

02  麻醉有哪些类型?🤔

不同的治疗需要不同的麻醉方式,一般主要分为三类,每种各有用途:

  • 全身麻醉:通常用于需要“完全睡着、完全无痛觉”的大型手术。比如开腹手术或有呼吸道刺激的操作。药物让人进入类似深度睡眠的状态,在整个手术期间什么都感觉不到。恢复时可能像做了一场没有记忆的长梦。
  • 局部麻醉:只麻醉身体的某个小部位,比如牙齿拔除、皮肤缝合等。病人全程清醒,只是治疗的地方没有知觉,剩下部分该有的感觉都在。
  • 区域麻醉:常用于腰部以下的手术,比如剖腹产、膝盖手术。通过麻醉脊髓附近的神经,阻断某个大区域的感觉。这时你还是清醒的,不过腿部甚至腹部就感受不到痛。

那什么时候选哪种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方式、健康状况、甚至你的身体特征综合考虑。有一位29岁的男性患者,因胆囊结石和炎症需要做手术,医生评估后使用了适当的麻醉和镇痛。这个例子说明,麻醉方案往往是“量身定制”的,不是按照某一种模式来套用。

03  麻醉是如何保障术中安全的?

很多人关心麻醉本身安全吗?现实中,麻醉医生可是手术室里“看不见”的守护者。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就像机场的指挥员一样,实时监控心跳、呼吸、血压、血氧等重要生命体征。哪怕有很小的波动,都能及时发现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呼吸机等设备辅助支持生命功能。

麻醉医生还会根据手术进展和你的反应,决定需要补充多少药、何时调整用量。如果术中出现比如心跳突然加快或呼吸变浅这些变化,他们会迅速采取措施。现代技术下,严重麻醉并发症的概率大幅下降。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麻醉前的评估和配合依然很关键。

04  麻醉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其实麻醉之前,医生和患者都有许多要准备的地方:

  • 禁食水时间 ⏰:大多医生要求手术前6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这能降低麻醉时胃内容物反流造成窒息的风险。如果你忘了遵守,有些手术就不得不推迟。
  • 过敏史告知:如果你对药物、食物或其它物质敏感,提前告诉医生,可以帮助规避意外过敏反应。
  • 用药情况梳理:平常服用的药物也要告知医生,像降压药、抗凝药等,部分药物需要手术前临时调整。
  • 病史与身体状况说明:比如有心脏病、哮喘、肝肾功能问题,或近期做过其他手术,都要告知。比如上面这位做胆囊相关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就有详细肝功能和手术史的记录,这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
  • 麻醉评估问询:术前麻醉医生会进行一次面谈,问体重、身高、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有时候还会要求抽血、心电图检查,根据结果调整麻醉计划。

这些准备并不复杂,都是为了保障手术和麻醉更顺利。配合做好准备,反而让整个过程多了一份安全感。

05  麻醉后的恢复与监护怎么做?🌱

很多人做完手术后有点疑惑:“为什么我醒来后不是直接回病房,而是躺在一个叫‘麻醉恢复室’(或PACU)的地方?”其实,这个看似普通的环节,是监护麻醉效果和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时期。

恢复室主要做什么?

  • 监测心跳、血压、呼吸、血氧等,确保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 观察意识和感觉恢复过程,比如能否清楚地回应提问,手脚能否活动自如。
  • 看有没有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头晕,甚至是呼吸抑制、血压波动(这些其实比较少见)。
  • 评估是否出现术后疼痛或不适,并及时处理。
上述措施一方面让患者苏醒更顺利,另一方面能早期发现异常,便于医生及时干预。如果所有检查都没问题,恢复室观察1-2小时后便能安全转回普通病房。正因如此,手术后的短期监测绝不能省略。

06  急救和重症麻醉,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地方?

有些场合不仅是常规手术,更有意外与重症抢救。在急救复苏时,麻醉的作用格外突出。比如救护车上急性创伤、呼吸衰竭,或者在ICU持续监护重病患者,急需镇痛、镇静或穿刺插管麻醉支持。麻醉技术可以协助医生控制病人痛苦,保持气道通畅,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在ICU(重症监护病房),麻醉相关技术常常被用来管理无法自主呼吸、躁动,或者需要大抢救措施的患者。这些措施虽然复杂,却极大提升了病人抢救成功的机会。相关研究显示,系统化的麻醉和镇静方案,可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因为严重不适导致的并发症风险(see: Pandharipande, P.P. et al., "Effect of sed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vs lorazepam on acute brain dysfunc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AMA, 2007)。

总体来说,急救麻醉是和生命安全直接挂钩的重要一环。专业团队的配合与技术手段,正是这些特殊场合成功的关键。

07  术后疼痛怎么办?🌸

术后疼痛是很多人害怕甚至拒绝手术的原因之一。其实,现代医学对于疼痛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不再是“只能咬牙忍”。

医生会根据手术方式和你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短效和长效止痛药、神经阻滞、贴敷、小剂量麻醉药等多种方式组合。这样能根据术后不同时段、不同疼痛类型灵活调整治疗。

  • 口服止痛药:适合疼痛轻微或中度的人群。每天剂量和服用方式都有指导,避免超量。
  • 注射类镇痛:针对疼痛较重、服药后效果不足的人。医生会观察恢复过程,逐步减少用量。
  • 镇痛泵:有些较大手术,医生会放置一台“自控镇痛泵”(PCA),让你自己按按钮给药。方便又安全,副作用低。
  • 非药物疗法:如冷敷、身体侧卧、深呼吸、适当心理疏导等,同样能起到缓解作用。

你可能担心镇痛药会上瘾或者副作用,其实术后短时间内规范使用该药物,相对比较安全。只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反馈感受,就能将疼痛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以29岁的胆囊结石患者为例,通过规范的术后镇痛,恢复过程顺利,基本没有因为疼痛而影响日常生活。这提醒我们遇到术后疼痛时,不必太担心,及时和医生沟通,总会有合适的缓解办法。

08  哪些生活方式/营养能帮助手术安全与恢复?🥦

很多人关心,除了听医生建议,还有什么生活习惯有助于麻醉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营养与调养习惯,其实影响很大。

  • 蔬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富含膳食纤维,为肠道补充有益物质,增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多选各类新鲜蔬菜,以蒸、煮为宜。
  • 全谷物食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血糖平稳,适合术后早期。每天早餐或主食中都能加入1-2种全谷杂粮。
  • 优质蛋白(如鱼、蛋、鸡胸肉、豆制品):帮助身体修复伤口,提升免疫力。术后1-2周建议按体重分配蛋白质摄入量,相关建议可咨询营养师。
  • 适度水分摄入:常温白开水可帮助代谢废物,术后第一天起遵医嘱逐步恢复水的饮用量,每日1200-2000ml为宜(手术前后胃肠功能允可情况下)。
  • 遇到不能下咽的食物或恶心,也可以用低脂酸奶、米汤等温和饮品替代,等肠胃恢复后再逐步加固食物。

如果是计划性手术,还可以提前1-2周适当调整作息,保证睡眠质量,适度运动。这样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恢复慢等风险(参见:Hassani, S. et al., "Preoperative nutrition and surgical outcomes," J Surg Res, 2019)。

另外,有家族性疾病史或者曾经药物、麻醉过敏等特殊情况的人群,建议在选择医院和麻醉团队时,优先考虑有重症麻醉或专科团队支持的医疗机构。这样即使突发意外,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总之,营养摄入和健康作息,不仅帮助身体抵抗手术压力,也是保障顺利苏醒、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一环。

09  小结

麻醉并不是简单的“打麻药”,它和我们的每一次手术、每一次重症抢救都紧密相关。每一种麻醉都有其专属场景和评估流程,医生会全程关注每个人的不一样。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按医嘱恢复,遇到不舒服主动反馈,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论是手术刚需还是慢性疼痛管理,只要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通常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现代麻醉已经让手术和重症治疗变得更安全,也更让人放心。如果家人或朋友要做手术,记得把这份实用的小贴士转发给他们,也许能帮他们安心一点。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如下文献:

  • Pandharipande, P.P., Pun, B.T., Herr, D.L., et al. (2007). Effect of sed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vs lorazepam on acute brain dysfunc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AMA, 298(22):2644-2653.
  • Hassani, S., Motamed, N., & Lin, J. (2019). Preoperative nutrition and surgical outcomes.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43, 51-58.
  • Mayo Clinic. (2021). Gallstones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gallstones/symptoms-causes/syc-2035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