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胰腺癌:风险、症状与治疗的全面指南 🔎
01 为什么要关注胰腺癌?
在家人的闲聊中,有时会听到“某某查出胰腺癌,很快就走了”。的确,胰腺癌总是让人觉得既突然又棘手。近年来,全球每年大约有49万人被确诊为胰腺癌(Siegel RL et al., 2023),而且大多数发现时已经不是早期。从医学角度看,胰腺癌之所以令人不安,就是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发现时常常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实,这种安静表面的背后,是它巨大的健康风险,全球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不少国家的调查发现,胰腺癌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Rahib L et al., 2014)。这些数据听起来很沉重,但更应该促使我们了解它、识别它,让危险更早被发现,从而争取更多机会。
02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 ⚠️
- 持续的腹痛:不是偶尔的肚子不舒服,而是腹部慢慢加重的疼痛,尤其是上腹部,有时连带后背疼。
- 短时间消瘦:体重一两个月掉了好几公斤,还找不到明显原因,就要多加小心。
- 食欲减退:本来饭量不错,最近突然吃不下、轻微恶心,这也可能是胰腺问题的信号。
- 皮肤黄染:脸色、眼白或皮肤慢慢发黄,同时伴有尿色加深。
- 新发糖尿病:中老年人突然发现血糖升高,体重反而往下掉,也可能与胰腺肿瘤有关。
有位70岁的男士,体检时发现胰腺体部有一个小结节,虽然肿瘤标志物略高,但完全没有腹痛、发热等典型症状。他的经历说明,早期胰腺癌往往很隐匿,症状不典型。这提醒我们,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体重骤减时,别拖着,应尽快就医检查。
03 胰腺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说起胰腺癌的成因,并不是“喝酒抽烟”这么简单,更多时候是多种不利因素凑到一起,才让胰腺细胞发生异常。
- 遗传因素: 有些家族里癌症出现得多,说明基因的影响不少。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胰腺癌风险高于普通人(Zhen DB et al., 2015)。
- 代谢障碍: 比如糖尿病、肥胖和慢性高血糖,这类“代谢问题”让胰腺总是处于应激状态(Santo E et al., 2019)。长期下去,细胞容易发生突变。
- 慢性胰腺炎: 胰腺反复发炎且拖着不治,如慢性酒精性胰腺炎,会增加风险。
- 年龄增长: 胰腺癌多见于60岁以后的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Ilic M et al., 2016)。
- 吸烟和过度饮酒: 烟草里的杂环胺及酒精对胰腺细胞的毒性作用,都是胰腺癌的“催化剂”。
- 特定疾病: 如遗传性胰腺囊肿、部分消化道疾病等,容易形成局部环境,推动癌变。
总之,胰腺癌的发生通常是生活方式、遗传、年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中招”,但符合这些风险条件的人,需要多加注意身体变化。
04 怎么才能准确诊断胰腺癌? 🩺
胰腺这个位置非常“隐蔽”,靠近脊柱和肠道,所以单凭症状和手感摸不到。现在临床主要依靠三种手段:
- 影像学检查: 比如CT(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内镜,用来直观看到胰腺结构变化。增强扫描能看清肿块形态,有助于判定是否为恶性。
- 实验室检查: 包括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125等。CA199偏高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有癌变,但为医生决策提供线索。
- 组织活检: 对于可疑结节,医生会通过穿刺取出少量组织,在显微镜下排查是否为癌细胞。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严肃,但实际操作很成熟。
上文提到那位70岁的男士,正是通过CT发现了胰腺体部结节,配合CA199稍高及增强扫描等检查,医生才能制定后续精准的手术策略。
05 胰腺癌的治疗有哪些选择?
一旦确诊胰腺癌,医生会结合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没有扩散,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有三种:
- 手术治疗: 如果发现得早,手术切除是最根本的办法。不同部位的小肿块,有时可以尝试微创手术。
- 化学药物(化疗):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胰腺癌,化疗可以延长生命、缓解症状。目前主流药物方案,由医生针对个体情况调整。
- 放射治疗: 特别适用于肿瘤侵犯血管、局部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有助于控制肿块进展。
不同阶段的胰腺癌,治疗目的也有变化:早期以根治为主,进展期和晚期则以生活质量维持、减轻痛苦为目标。实际上,有不少患者手术成功后,可以保持较好生活状态,继续和家人正常相处。
06 胰腺癌患者日常要怎么管理? 🥗
治疗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是日常管理,不仅关乎身体康复,还影响生活质量。下面这些方法,有科学证据支持:
-
均衡饮食:
- 燕麦片 + 丰富膳食纤维,帮助消化,降低肠道负担;每天早餐适量食用。
- 橄榄油 + 含健康脂肪,减少炎症反应;炒菜或拌菜时替代动物油。
- 新鲜蔬果 + 维生素C、B族丰富,对免疫系统有益;每日摄入,多样搭配。
- 适当运动: 以快步走、太极或有氧操为主,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 定期复查: 手术和化疗后需要根据医生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追踪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
- 心理疏导: 保持积极心情,如觉得压力大,可寻求专业心理或社工支持。
- 就医指引: 如果出现新腹痛、体重突然变化、黄疸等异常,要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
每位胰腺癌患者的具体状况不一样,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康复方式。和家人多沟通,有问题要主动说出来,互相支持很重要。
参考文献
-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63
- Rahib L, Smith BD, Aizenberg R, et al. (2014). Projecting cancer incidence and deaths to 2030: the unexpected burden of thyroid, liver, and pancreas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cer Research, 74(11), 2913-2921. 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14-0155
- Zhen DB, Rabe KG, Gallinger S, et al. (2015). BRCA1, BRCA2, PALB2, and CDKN2A mutations in 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 a PACGENE study. Genetics in Medicine, 17(7), 569-577. https://doi.org/10.1038/gim.2014.182
- Santo E, Ewing RM, Rumsby G, et al. (2019). Metabolic syndrome and pancreatic cancer: is there a link? Cancer Letters, 457, 66-74. 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19.04.032
- Ilic M, Ilic I. (2016).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c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2(44), 9694-9705. https://doi.org/10.3748/wjg.v22.i44.9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