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深入了解、早期识别与科学应对

  • 17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深入了解、早期识别与科学应对封面图

肺癌:深入了解、早期识别与科学应对

01 什么是肺癌?

在医院门诊,经常能遇到因咳嗽或体检查出肺部阴影的朋友。有些人会问:“为什么平时没什么不舒服,怎么就查出来了?”其实,肺癌就像家里的某个角落突然出现的不规则斑点,往往最开始并不被发现。肺癌,是指肺部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肿瘤,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扩展,对正常呼吸功能造成影响。全球来看,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尤其常见(WHO, 2023)。它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前者占多数。

需要明白,很多肺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这也是它“狡猾”的地方。大量资料显示,早期发现、早期诊治会明显改善预后效果(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02 警示信号:肺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大多数人对肺癌的印象停留在“咳血”或者“呼吸不畅”。其实,肺癌早期的表现往往很轻微,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或者支气管炎。例如偶尔出现短暂咳嗽,容易疲劳,或是轻微胸闷,这些都很常见,不易察觉。

🔎
  • 持续性咳嗽:不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是几周不见好转。
  • 胸部不适或轻微隐痛:有时候像压了一块小石头,说重不重,却总是挥之不去。
  • 呼吸变急:原本爬几层楼没事,现在感觉有些喘。
  • 咯血、声音嘶哑:属于较为明显的症状,需要尽快就医。
  • 消瘦、食欲下降:体重莫名下降,食量变小。

这些信号并不是肺癌独有,但如果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应该提高警惕。
如某位六十多岁的男性,因长期吸烟,出现间断咳嗽并伴有轻微胸闷,体检发现肺部出现阴影,进一步确诊为肺癌。这提醒我们,偶尔的不舒服若久拖不愈,最好系统检查一次。

03 深入分析:肺癌的发生原因

说到肺癌,很多人首先想到吸烟,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吸烟不仅会直接损害肺部黏膜,还能让有害物质长时间粘附在肺泡,细胞受到反复刺激,容易发生变异。而且,二手烟同样也有很大危害(Cancer Research UK, 2022)。

  •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高达85%的肺癌病例与吸烟密切相关(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长期吸烟者患病风险会随着吸烟年限和数量增加而大幅提升。
  • 二手烟和环境污染:家庭成员吸烟、生活在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也容易中招。雾霾等颗粒物长期刺激呼吸道,也是隐形威胁。
  • 职业接触:如石棉、氡气、某些化学品,特殊工种需要小心防护。
  • 家族遗传、年龄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或者年纪较大的人,风险稍高。
🧐

这些因素彼此叠加时会加剧危险。有些人即使不吸烟,因为年龄大、空气不好,患病概率也会上升。不过,吸烟无疑是主要因素,越早戒烟,风险降低越大(Banks et al., 2015)。

04 肺癌如何确诊?检查流程全解析

很多人一被建议做CT或者活检时会紧张。其实确诊肺癌主要分几个步骤,目的是找准病因,弄清具体分型,以便将来选择治疗。

  • 影像检查:首选的是胸部X光,能大致看到有无异常。疑点进一步做低剂量螺旋CT,能更清楚显示肿块形状、大小和位置。
  • 实验室检测:抽血查肿瘤相关指标(如CEA、CYFRA21-1等),不过这些只能提供参考,有异常时还需结合影像进一步判断。
  • 组织活检:通过支气管镜、经皮穿刺或者手术获取小块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确定具体是哪一类癌症。
  • 分期与分型:如果确诊为肺癌,还需进一步判定分期(I~IV期)和亚型(非小细胞还是小细胞),有助于后续制定治疗计划。
比如上面那位男性患者,他做了胸部CT后被发现右肺门有阴影,并出现肿大淋巴结,结合病理活检最终明确为右肺恶性肿瘤(II期),之后制订了化疗计划。这样的流程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判断与治疗。

检查过程虽多,但每一步都是走向明确诊断的关键环节。

05 治疗方式:肺癌的治疗选项解读

一旦确诊为肺癌,很多人会感到紧张,不知何去何从。其实,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医生会根据分期、类型、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
  • 手术:适用于早期(I~II期),将肿瘤连带部分肺组织切除。如果肿瘤范围小、转移少,这种方法比较直接,高效。
  • 化疗和放疗:适合中晚期,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大、扩散或不能手术时。比如顺铂、依托泊苷等方案,能杀死快速生长的癌细胞,延缓病情进展。
  • 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部分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特殊突变,靶向药物对这类人群效果较好。免疫治疗则是让身体“认出”癌细胞并主动攻击。

不同治疗效果各异,选择何种方案还要看个人身体能否耐受。以实际例子说明,有位年过六旬男士,因II期肺癌接受同步放化疗,经过数周后影像显示肿块缩小,随后进入维持性化疗。由此可见,只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许多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Goldstraw et al., 2016)。

06 日常管理:怎么降低肺癌风险?

提到预防,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避免吸烟。这当然重要,但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许多“小动作”为健康加分。科学数据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肺癌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Banks et al., 2015)。

🏞️
  • 新鲜蔬果 + 提高免疫力,丰富抗氧化物 + 每天都吃些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草莓和橙子,能帮助身体抵御外界侵袭。
  • 富含蛋白的食物 + 支撑细胞修复与免疫功能 + 例如鱼、瘦肉、豆制品等,尽量每顿餐桌上都有。
  • 粗粮和坚果 + 促进肠道健康,稳定血糖 + 早餐加些燕麦和核桃,有利健康。
  • 定期体检 + 早发现、早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 建议40岁以上,尤其有吸烟史或家族肺癌的朋友,每1-2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 家庭通风、减少室内污染 + 降低吸入有害颗粒及气体 + 春夏常开窗,厨房做饭时用油烟机,能有效改善空气环境。

最后,健康的心态也很重要。不必过度焦虑,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抵抗疾病非常有帮助。

07 结束语

肺癌并非完全无法防控的大敌。通过早期识别信号、掌握合理的预防措施、按需体检,以及与医生充分沟通,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信息越清晰,行动越有方向。别忘了,把这些小贴士分享给家人,让健康观念在生活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 Banks, E., Joshy, G., Korda, R. J., Stavreski, B., Soga, K., Egger, S., & Varigos, E. (2015). Tobacco smoking and risk of 36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btypes: fatal and non-fatal outcomes in a large prospective Australian cohort. BMC Medicine, 13, 38.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15-0281-3
  •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Rami-Porta, R., Asamura, H., Eberhardt, W. E., ... & Giroux, D. J. (2016).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1(1), 39-51. https://doi.org/10.1016/j.jtho.2015.09.009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ancer: Lung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Cancer Research UK. (2022). Causes of Lung cancer.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lung-cancer/risks-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