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病毒性肺炎:影像学如何揭示肺部健康的奥秘

  • 4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病毒性肺炎:影像学如何揭示肺部健康的奥秘封面图

病毒性肺炎:让影像学为我们揭秘肺部的秘密

01 初现端倪:病毒性肺炎是什么?

平时换季的时候,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人咳嗽、打喷嚏,两三天就好?但如果症状拖得久,又夹杂着发热、气短,就要留心是不是肺部出了问题。其实,病毒性肺炎就是由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有别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起病往往更缓,前期症状也更像感冒,难以分辨。

在医学上,病毒性肺炎的病因通常有多种: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等都可能让我们的肺部受到影响。和细菌性、真菌性肺炎比,病毒性肺炎早期更隐秘,合并细菌或其他致病原后,症状可能会加重。
小结一下:病毒性肺炎更容易在冬春季流行,并且对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的人危害更大。

小贴士
  • 初期常像普通感冒,容易忽略
  • 与细菌性肺炎相比,更易反复或迁延

02 导致肺炎的“常见病毒”有哪些?

病毒类型 多发人群 肺部影响
流感病毒 儿童、老人 可迅速进展为重症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各年龄层,慢病患者高风险 易出现广泛肺部损伤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可能伴喘息、呼吸困难
腺病毒 年轻成人、士兵 严重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

有位42岁的男性,因新冠病毒感染一周后出现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CT显示肺部大片状阴影。
这例子说明,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可能很快加重。因此,即使是平时身体健康的中年人,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及呼吸困难,也不可掉以轻心。

研究观点

医学界发现,流感病毒导致的肺炎病死率约为2-4%,而冠状病毒类重型肺炎的病死率远高于普通流感。(引用:Uyeki, T. M., Bernstein, H. H., et al., 2019, *Influenza*, The Lancet)

03 为什么影像学对病毒性肺炎很重要?

如果说病毒性肺炎是潜伏在肺部的“不速之客”,那影像学检查就像X光透视镜。单靠症状判断不够,为啥?因为早期的感觉很像普通感冒。影像学(如X光片、CT)能在第一时间让医生捕捉到肉眼难以发现的肺部异常。

  1. 早发现:有时病人还没剧烈不适,但肺部影像已出现轻微斑片状阴影。
  2. 精准诊断:可帮医生区分病毒性、细菌性还是其他类型肺炎,毕竟不同肺炎治疗方法差别很大。
  3. 动态追踪:治疗后,重复检查能直观反映肺部恢复进展或出现并发症。
检查建议

市面上常用的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有X光和高分辨率CT(HRCT)。对于症状加重或疑似重型病例,医生更倾向于选用HRCT观察细致变化。

04 影像学下,肺炎会出现哪些特征?

很多人以为做个X光或CT就一定能把所有问题都看清,但其实影像图像里的线索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仔细分析。几种病毒性肺炎的主要影像特征如下表:

影像特征 图像表现 临床意义
斑片状阴影 淡淡的、不规则阴影 提示早期或轻度病毒性损伤
浸润性病变 大片、密度增高区域 多见于进展期,危险更高
磨玻璃影 透明度降低、非实性区域 新冠病毒性肺炎的典型表现
肺间质改变 网格状条纹 暗示慢性损伤或组织修复

临床中,35岁的女性某次做胸部CT发现磨玻璃影,但本人除了偶尔咳嗽并无明显不适。进一步检查发现源自病毒感染,这提醒我们,影像学变化有时先于症状。

05 病程不同,影像变化有什么区别?

病毒性肺炎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也许只有零星斑点,感觉好像下雨后玻璃窗上的水雾——这正是医生常说的“磨玻璃影”。病情发展后,阴影成片,甚至危及整个肺叶,让呼吸变得更困难。再晚一些,修复期时影像会出现网格或条带样改变。

  • 早期:大多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增高点状、片状阴影
  • 进展期:范围扩大,密度变实,可见大片状阴影及实变区
  • 恢复期:病变面积慢慢缩小,逐步转为线条状或网格样,甚至完全吸收
专家强调

尽管影像表现多变,但早期干预和追踪有助于避免严重后果,并协助评估长期影响。(引用:Koo, H.J., Lim, S., Choe, J. et al., 2018, "Radiographic and CT Features of Viral Pneumonia," Radiographics)

06 治疗过程中,影像学能做什么?

对不少患者来说,肺炎治疗后不见得就放心。实际改善情况,有时候只有靠影像检查“说话”。医生会通过复查X光或CT,客观评估病灶是否缩小、阴影是否变淡,或者是否有新病变出现,为调整治疗决定提供依据。

  1. 疗效判断:看看阴影减少,说明炎症缓解。若影像无改善或变重,下一步可能增查合并感染。
  2. 发现并发症:比如胸腔积液、肺脓肿等,肉眼或症状难以发现,但影像能尽早提示。
  3. 恢复追踪:完全康复有时需要几周到几月,定期影像复查能帮助及时掌握变化。
温和建议

如果医生建议复查,不妨按时去做。早发现早处理,有助于减轻后遗症风险。

07 日常预防和饮食调理怎么做?

提升免疫力,是对抗病毒性肺炎最基础的方法。说起来,其实日常饮食中的有益食物就能帮大忙: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橙子、柠檬 富含维生素C,帮助提升抗病毒能力 每天一到两个水果
奶类、蛋类 提供蛋白质,促进组织恢复 每日适量摄入,打底免疫力
菌菇类 富含β-葡聚糖,有助增强免疫 推荐一周2~3次入菜
绿色蔬菜 矿物质丰富,有利于身体整体修复 每餐小份,持续给力

另外,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风,都是日常中非常实用的防护建议。如果遇到发烧不退、呼吸急促,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一般选择综合医院或呼吸专科门诊就可以获得专业帮助。

日常提醒
  • 规律生活作息帮助免疫系统更有活力
  • 保证充足睡眠更易抵抗病毒侵袭
  • 运动、晒晒太阳也是天然补剂

最后的话

病毒性肺炎并不神秘,但它的隐蔽性和变化多端常常让人忽视。影像学技术就像肺部的侦探,能帮忙早发现、准判断、及时干预。其实,定期随访、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并不难做到,如果有可疑症状,科学求助专业医生就足够安心。希望这些知识,能让你和家人多一份从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Uyeki, T. M., Bernstein, H. H., Bradley, J. S., Englund, J. A., Koppaka, R., et al. (2019).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8 Update on Diagnosis, Treatment, Chemoprophylaxis, and Institutional Outbreak Management of Seasonal Influenz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68(6), e1–e47.
  2. Koo, H.J., Lim, S., Choe, J., Choi, S.H., Sung, H., Do, K.H. (2018). Radiographic and CT Features of Viral Pneumonia. Radiographics, 38(3), 719-739.
  3. Guan, W.J., Ni, Z.Y., Hu, Y., Liang, W.H., Ou, C.Q., He, J.X., et al. (202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 170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