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炎警报!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与预防指南

  • 53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炎警报!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与预防指南封面图

肺炎早发现早治疗,这些关键点要记牢

01 什么是肺炎?哪些情况要警惕? 🦠

下雨天潮湿、气温变化大的时候,有些人感冒后总觉得咳嗽一直不好,气促胸闷,甚至呼吸有点吃力。其实,肺炎就是这样一位“安静而危险”的不速之客:它是因感染微生物引起的肺部炎症。多数人会联想到“细菌性肺炎”,像肺炎链球菌作祟,病情通常进展快、症状较重。但现在病毒性肺炎(比如流感、新冠疫情期间的COVID-19相关)也很常见,往往带有呼吸道卡顿、身体乏力等表现,相对细菌性感染,发热和咳痰未必那么典型。还有支原体肺炎,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看起来像一般感冒,实则暗藏风险。

💡 大多数肺炎都有感染性,社区和医院内感染的类型不同,老人、慢性病患者要多留心。

02 出现这些症状别耽误! 🚨

感冒引起咳嗽、偶尔咳点痰,大多数人觉得“小问题”,但肺炎的症状常有一些警示:像持续高热(一般37.5℃以上,发作两三天不退)、咳黄色或脓性痰,有人甚至伴胸痛、呼吸短促。出现胸部隐隐作痛或者呼吸越来越困难时,切不可大意。很多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发病后并不总是发热,反而以精神不佳、嗜睡为主。曾经有位68岁的老人,家属只是觉得他精神差、食欲减退,送医一查竟是肺炎,这说明典型症状不是人人都有。

👀 尤其注意呼吸急促、嘴唇紫绀、意识异常等症状,这是发展成重症肺炎的信号。
典型症状 重症信号
持续高热、咳脓痰、胸部隐痛 呼吸急促、唇指青紫、意识模糊

03 为什么会得肺炎?

不少人好奇,自己平时挺注意卫生,怎么还会得肺炎?其实肺炎多是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与患者密切接触传播,也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部“防线”变薄弱导致微生物趁虚而入。比如有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基础肺病、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好的朋友,免疫系统较弱,感染风险自然会上升。统计显示,老年人群、吸烟者、长期在医院环境下生活的人,患病率也明显偏高。

📊 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每年肺炎患病率约为10%,重症风险更高[1]
  • 免疫力下降(老年、慢性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 病原体传播(飞沫、接触)
  • 慢性肺病、长期卧床等身体因素

04 确诊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

怀疑是肺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诊断肺炎主要靠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血常规可以看白细胞、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为医生判断感染程度提供参考。有些人问:拍胸片和做CT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胸部X光适合初步筛查,若需要看清细节,比如判断病灶具体分布,胸部CT会更精准。如果医生怀疑要明确病原体,会让你做痰培养,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要自作主张随意用抗生素,以免掩盖病因。

检查项目 作用说明
血常规、CRP 判断炎症严重程度
胸部X光 初步筛查肺部改变
胸部CT 明确病灶范围和类型
痰培养 查找病原体,精准用药
📝 体检发现肺部影像异常时,建议及时就医复查。

05 科学治疗记住三个关键 🔑

  • 1. 对因治疗: 细菌性肺炎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不应自行更换或停药);病毒性肺炎如流感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早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肺炎则需针对性药物。
    有位35岁的女性患者,感冒后高烧三天自行服用多种药,最终因延误治疗引发重症肺炎,这说明盲目用药很危险。
  • 2. 辅助治疗: 若出现缺氧,建议依嘱进行氧疗。痰多时可在医师指导下用化痰药帮助咳出。身体虚弱者需补液、补充能量,重症时甚至要住ICU严密观察。
  • 3. 住院指征: 出现呼吸衰竭、合并基础疾病无法自理、年龄大于65岁症状严重、血氧饱和度持续在90%以下,建议及时住院,以便得到更全面的医疗支持。
🧭 服药期间可每日记录体温及症状,便于医生了解病情发展。

06 日常预防这样做最有效 👏

  • 接种疫苗:流行季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帮助减少感染风险,Mandell et al., 2007)。
  • 勤洗手、佩戴口罩:外出或接触病人后及时清洁手部,公共场合戴好口罩,尤其在人群密集或季节交替期间。
  • 养成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蔬菜水果 丰富维生素C、增强免疫 每日适量,多样搭配
    瘦肉/蛋类/豆制品 提供优质蛋白,帮助身体修复 每天2-3种轮换摄入
    坚果/全谷物 补充微量营养素,维护呼吸道健康 每周3-5次适量食用
  • 积极锻炼身体:慢跑、散步、呼吸操等都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65岁以上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出现咳嗽、发热、气短不要犹豫,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说起来,肺炎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罕见,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遇见过类似情况。只要早点留心症状、合理检查、科学用药和积极预防,感受到的不只是健康的安心,也少了许多担忧。把握好预防“关口”,为自己和家人多增一份保护,比任何药物都来得实在。

核心提醒: 出现明显呼吸不适、持续高热或意识异常,不要拖延,及时就医!
📚 参考资料见下方

🔎 主要参考文献:

  • Mandell, L. A., Wunderink, R. G., Anzueto, A., Bartlett, J. G., Campbell, G. D., Dean, N. C., ... & Whitney, C. G. (2007).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44(Supplement_2), S27-S72. https://doi.org/10.1086/511159
  • Metlay, J. P., Waterer, G. W., Long, A. C., Anzueto, A., Brozek, J., Crothers, K., ... & Whitney, C. G. (2019).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7), e45-e67. https://doi.org/10.1164/rccm.201908-1581ST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Pneumonia.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neu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