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秘鼻腔深处:了解鼻息肉的症状与表现

  • 33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秘鼻腔深处:了解鼻息肉的症状与表现封面图

揭秘鼻腔深处:了解鼻息肉的症状与表现

01 什么是鼻息肉?

有没有发现,有时鼻子闷闷的,明明没有感冒,呼吸仍然不畅?其实,这可能和鼻腔里出现的“异物”——鼻息肉有关。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的一种非肿瘤性突出,就像鼻腔“墙角”多长出的小袋子。常见的位置包括鼻腔深处、鼻窦入口处,形态上像是挂在黏膜上的小葡萄。按照大小和发病部位,鼻息肉可以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有人只长一颗,有的人则在鼻腔里悄悄积累了一串。

🔍 鼻息肉不是肿瘤,更不像癌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异常组织增生。

02 鼻息肉的常见症状

  • 早期(轻微/偶尔):鼻塞不时出现,尤其早上醒来或运动后更明显;偶尔清涕,却查不出感冒。
  • 进展(明显/持续):堵塞感加重,用力擤鼻却什么都擤不出;长时间失去嗅觉,做饭时闻不到菜香。
  • 其他表现:有时候还会出现鼻腔有异物感,说话带点“鼻音”,甚至晚上睡觉打鼾加重。
👤 一位35岁的男性,本以为是“老犯鼻炎”,直到嗅觉变差才去医院,结果发现是双侧鼻息肉。
出现持续鼻塞,并伴随嗅觉下降时,别一味当“鼻炎”处理,可能和鼻息肉有关。

03 临床表现与医学检查怎么发现鼻息肉?

鼻息肉大多藏在肉眼难以窥见的地方,但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可以帮助识别。最直接的方法是用鼻内窥镜(细长的摄像仪),医生会看到鼻腔里有亮白色的半透明突起,表面像果冻一样光滑。
如果息肉较大,通过影像学(比如CT扫描)可看到鼻窦区域被物体占据,影响通气与引流。医生有时会建议做嗅觉测试,评估鼻息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检查方式 表现特征 适用场景
鼻内窥镜 见到光滑半透明息肉 怀疑鼻息肉首选
CT扫描 显示鼻窦异常占位 息肉范围大或需术前评估
嗅觉测试 嗅觉阈值降低 判断功能影响时

04 鼻息肉常常与哪些疾病有关?

  • 慢性鼻炎: 鼻腔反复炎症,向内扩散,久而久之可诱发息肉生长。据一项欧洲研究,约有20%的慢性鼻炎患者最终发展为鼻息肉[1]
  • 过敏性鼻炎: 免疫系统频繁激活时,黏膜持续水肿,为息肉提供了“温床”。有相关文献指出,多达40%的鼻息肉病例有过敏背景[2]
  • 其他相关: 哮喘、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和鼻息肉一起出现,部分特定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则是较少见的原因。
💡 鼻息肉常常是多种慢性呼吸疾病的“共同产物”,全身炎症状态会加重其形成。

05 导致鼻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鼻息肉的形成背后是局部慢性炎症和黏膜长期受刺激。比如反复的感冒、工作环境里灰尘较多、空气污染物刺激鼻腔,都可能成为息肉如果不请自来的“推手”。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有影响,一些家庭中鼻息肉发病率更高。

  • 长期慢性炎症或感染
  • 反复的过敏反应
  • 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学品
  • 空气干燥、吸烟
  • 家族遗传倾向

数据显示:空气污染严重地区,鼻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这说明,鼻腔长期处在不良环境中,风险会慢慢堆积。

😉 关注呼吸道健康挑选工作、生活环境,有助于降低上述风险。

06 鼻息肉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建议

  • 合理饮食:
    食物 益处 建议方式
    橙子、柠檬 富含维生素C,帮助黏膜修复 每日新鲜适量
    深色蔬菜(如菠菜) 含有抗氧化物,减轻炎症 每餐有一份绿色蔬菜
    三文鱼、核桃 含有Omega-3脂肪酸,缓解炎症反应 每周2-3次为宜
  • 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湿润、定期开窗通风,让鼻腔有更舒适的“呼吸空间”。
  • 规律作息:睡眠足、不过度疲劳,对提升呼吸道防御力很有帮助。
  • 运动建议:适度的有氧运动能促进鼻部通气,减少局部炎症,比如每周慢跑或快走3次,每次半小时。
🌱 日常补水、保持鼻腔湿润也很重要,干燥的冬季可以用加湿器。

07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 持续鼻塞:无论休息还是活动,鼻子一直不畅。
  • 嗅觉明显减退或消失:生活和饮食质量下降。
  • 鼻腔或上颚有肿胀异物感:呼吸时总觉得有东西挡道。
  • 夜间打鼾、呼吸暂停:打鼾突然变重,影响到睡眠质量。
🧑‍⚕️ 有位47岁的女性,自觉鼻塞多年,咳嗽和哮喘反复发作。确诊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鼻息肉,术后呼吸和睡眠情况明显改善。
👍 长期鼻塞、嗅觉异常不容小觑。早诊断、早处理,可以避免症状加重。
📅 鼻息肉容易复发,治疗后建议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每6-12个月一次即可。如症状反复增加,建议及时回院看诊。

文献参考

  1. Saeid, S., Alabsi, A., & Alshalabi, O. (2017). Epidemiology of nasal polyps in Europe: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74(10), 3683-3691.
  2.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Hellings, P. W., Kern, R., Reitsma, S., ... & Mullol, J.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3. Wen, W., Liu, W., Zhang, L., & Bai, J. (2018). Air pollution and risk of nasal polyps: Evidence from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60, 4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