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急性胰腺炎:症状、病因及治疗与预防策略

  • 8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急性胰腺炎:症状、病因及治疗与预防策略封面图

急性胰腺炎:症状、病因及治疗与预防策略

有时候,肚子突然疼得厉害,不少人会想是不是吃坏了东西。其实,除了常见的胃肠问题,急性胰腺炎也是引起急性剧烈腹痛的"不速之客"。虽然它听起来有些陌生,但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压力,还有家族慢病都会让胰腺“出状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胰腺这个低调但很重要的消化部位,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并应对急性胰腺炎⚡️。

01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简单来说,是胰腺这个消化“工厂”突然发生急性的炎症爆发。这种炎症让胰腺细胞释放大量胰酶,胰腺自身以及周围组织都会遭到破坏。

当胰腺“闹脾气”时,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消化障碍,腹部异常不适。它来得急、来得快,如果不马上处理,轻则消化功能下降,重则影响心、肝、肾等其他器官。

胰腺的位置比较隐蔽——就在肚子中间,胃的后方。这也给早期发现带来了一点挑战。医生常说,胰腺的健康,能影响整个身体的平衡,不容小觑。

02 急性胰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表现,通常分为轻微变化和明确的警告信号。早期可能只是偶尔的上腹轻胀、食欲变差,有的人还觉得有些恶心。

但当炎症加重时,腹部疼痛变得剧烈且持续,有时会波及到背部。患者还可能持续呕吐,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整个人被疼痛“钉在床上”无法活动。

比如有位32岁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随呕吐和发热。检查发现胰腺酶严重升高。这类明显症状,往往需要立刻就医处理,不能拖延。

03 急性胰腺炎为何发生?

  • 过量饮酒🍺:长期大量摄入酒精,会让胰腺反复处于刺激状态,容易产生炎症反应。有数据显示,酒精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占到全部病例的30%-40%(Lankisch et al., 2015)。
  • 胆石症:胆囊里的结石卡住胆道,能让胰液倒流,把胰腺“泡坏”,是中老年发病的重要原因。
  • 高脂血症:过多的血脂会让胰腺血流变慢,造成胰腺局部缺氧,促进炎症。如刚才提到的病例,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高达20.2mmol/L,就是典型诱因。
  • 外伤或手术:物理损伤或腹部手术也会让胰腺“受伤”,炎症随之发生。
  • 某些药物:极少数情况下,降脂药、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引发个别患者胰腺炎。

除了这些,遗传因素(如胰腺相关基因突变)、慢性代谢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也会增加风险。医学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概率会提升1.5倍(Yadav & Lowenfels, 2013)。

总之,胰腺炎并非偶发,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就可能悄悄埋下隐患。饮酒、饮食、老慢病都值得及时关注。

04 急性胰腺炎怎么确诊?

急性胰腺炎往往需要综合判定,医生的诊断基于几项关键检查:

  1. 血液胰酶检测:血液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迅速升高,提示胰腺受损。通常脂肪酶升高更敏感,如病例患者脂肪酶高达598.3U/L(参考值不超过300)。
  2.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超声能看到胰腺边缘模糊、水肿、甚至坏死。同时还能发现周围组织或器官的潜在受累。例如上面患者的CT显示胰腺体尾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3. 炎症指标分析:白细胞升高(如患者WBC 11.26×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这些都提示急性炎症。
  4. 肝肾功能检测:胰腺炎往往会影响肝脏甚至肾脏相邻器官,功能异常需要及时处置。

医生会根据人体的表现与实验室数据综合分析,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如果你遇到近期持续性腹痛、呕吐甚至发热,最好去正规医院做全面的检查。

05 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治疗急性胰腺炎,需要在医院专业团队指导下进行。整体目标就是让胰腺“休息”,控制炎症,预防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 禁食及补液:让胰腺彻底停工,通过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或休克。
  • 药物治疗:使用蛋白酶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质子泵抑制剂等,帮助减轻胰腺压力。特殊情况下用胰岛素控制并发糖尿病。对于继发性感染或胆源性炎症,则考虑使用抗生素。
  • 必要时手术:如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或胆石阻塞等并发症,需外科介入处理。

基于前述病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禁食、补液和多种药物综合治疗,后期逐步恢复饮食,并带药出院以稳定血糖血脂。

急性胰腺炎发生后,合理治疗和持续管理很关键。只有及时干预,才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帮助胰腺顺利“修复”。

06 如何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预防,比起“忌口”,更应该注重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让胰腺保持活力。“吃什么有益”,下面是几个实用建议🌱:

  • 高纤维食物 + 改善脂代谢 + 建议:每日新鲜蔬菜、谷物作为主食
  • 优质蛋白 + 修复组织 + 建议:适量鸡胸肉、豆制品、鱼肉每周均衡摄入
  •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 保护胰腺细胞 + 建议:柑橘、奇异果、草莓每天适量
  • 健康油脂(橄榄油、亚麻籽油) + 促进脂肪代谢 + 建议:炒菜可用橄榄油代替普通食油
  • 运动为辅 + 控制体重 + 建议:坚持每周三次快走、慢跑或游泳
  • 规律随访 + 动态监测胰腺、代谢状态 + 建议:慢病患者每3-6月检验一次血糖血脂及胰腺功能

至于饮食,大家常听到的“不能吃什么”,其实更多是提醒要注意均衡和适度,偶尔应酬也不用过度焦虑。健康的习惯比单纯戒口更有帮助。

如果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家族史,或者身体近期异常波动(如突然腹痛),建议选择专业消化内科就诊。需要建立长期健康档案,及时预警、管理风险。

总结起来,动起来,吃得丰富多彩一些,每年检查两三次身体,比啥都踏实。

参考文献

  1. Lankisch, P. G., Apte, M., & Banks, P. A. (2015). Acute pancreatitis. Lancet, 386(9988), 85-9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4)60649-8
  2. Yadav, D., & Lowenfels, A. B. (2013). The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144(6), 1252-1261.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3.01.063
  3. Forsmark, C. E., Vege, S. S., & Wilcox, C. M. (2016). Acute pancreatit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20), 1972-1981.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5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