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守护母婴健康的护理之道
01 妊娠高血压,现实中常见的小麻烦
临近产检时,偶尔会听到医生和身边的孕妈讨论血压问题。不少人原本身体健康,却在怀孕后遇上了血压升高。"妊娠高血压"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每20位孕妇里大约有1人会碰上,它时常让家庭多了几分紧张。
简单来说,妊娠高血压指的是女性在怀孕20周之后才出现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之前并没有这方面问题。医学上又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伴有蛋白尿或脏器损害)、子痫等几个类型。其发生和血管、激素以及胎盘有关,身体像一台调控中心,在孕期对各种激素反应变得敏感,有时会“短路”般地让血压飙升。
02 出现这些表现要警觉
妊娠高血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不适。有时候只是偶尔头胀,或者测血压时数字比平时高一点,很容易被忽略。比如有位28岁的孕妈,怀孕23周时偶尔觉得太阳穴涨,测血压才发现偏高。后期如果持续发展,就可能出现:
- 头痛、视物模糊
- 手脚浮肿持续不消退
- 突然体重增加较快(每周超0.5公斤)
- 小便泡沫多,说明尿蛋白升高
这些信号别忽视,说明身体已经开始“报警”了。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等急性情况,这时需要紧急就医。
03 如何判断风险?分级和早期监测
妊娠高血压不是一刀切。为了更好地了解风险,医生通常会按血压、蛋白尿以及脏器功能损害等指标分级。以下表格简洁梳理了各级的主要特点:
分型 | 血压 | 伴随症状 |
---|---|---|
妊娠期高血压 | ≥140/90 mmHg | 无蛋白尿或器官损害 |
子痫前期 | ≥140/90 mmHg | 蛋白尿或器官受累 |
子痫 | 多为重度升高 | 抽搐、昏迷 |
研究显示,早期发现和分级可以显著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Steegers EA, et al., 2010)。如果家中有高血压、肾病或曾有过妊娠高血压经历的女性,风险会高不少,最好孕早期就主动告知医生,争取早监测。
04 日常护理这样做,对母婴健康有好处
妊娠高血压并不意味着生活完全失控,日常护理能帮大忙。这里用一个场景举例:有位35岁的孕妇,怀孕27周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调整饮食和休息,加强自我护理后,后续产检指标稳定,胎儿发育良好。
Tips 1: 饮食推荐
Tips 2: 休息&睡眠
保证足够睡眠(每天7-8小时),午间短暂小憩能让身体放松。避免过度劳累,有条件时适当左侧卧休息,能减少血管压迫。
Tips 3: 情绪调节
面对妊娠高血压,焦虑和担心在所难免。可以尝试和家人朋友交流、听轻柔音乐或用冥想App放松心情。研究称,稳定的情绪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Qiu C et al., 2009)。
05 必要时药物治疗,如何科学监测?
并非所有妊娠高血压都需要吃药。医生通常会根据血压水平和有无器官损害来定。如果收缩压持续高于150mmHg,或者合并蛋白尿、肝肾功能异常,就要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医师指导下使用)
- 拉贝洛尔:常用的降压药,孕期安全性较高。
- 甲基多巴:对胎儿影响小,慢作用型,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硝苯地平控释片:部分患者选择,监测心率很必要。
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会协助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有一位31岁的女性在孕32周用药后,曾出现轻微头晕,调整剂量后症状消失,血压平稳。这提醒用药不是“一成不变”,剂量和种类都需灵活调整。
06 产后并非“解封”,持续随访有必要
不少人以为,孩子一出生,妊娠高血压就完全好了。其实,部分患者产后几周内血压仍可能异常,甚至有极少数转为慢性高血压。有一位29岁的妈妈,在产后10天复查发现血压仍偏高,后续规律随访、饮食运动调整,三个月后回归正常。
护理人员产后要协助评估有无相关并发症(如心衰、肾损害),并指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新手妈妈安全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 Steegers, E. A., von Dadelszen, P., Duvekot, J. J., & Pijnenborg, R. (2010). Pre-eclampsia. Lancet, 376(9741), 631-644.
- Qiu, C., Williams, M. A., & Sorensen, T. K. (2009). Associations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preeclampsia: results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71(8), 842-850.
- Brown, M. A., Magee, L. A., Kenny, L. C., et al. (2018).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ISSHP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Practice. Hypertension, 72(1), 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