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急救指南:保护视力的关键时刻
01. 生活中常见的眼外伤有哪些?👁️
日常生活其实离不开意外。孩子在玩耍时扔球,有时会不小心砸到眼睛;做家务切洋葱,偶尔有碎末飘进眼里;实验室工作者,有时一不留神化学液体会“飞溅”——这些都是眼外伤的常见诱因。
类型 | 具体场景 | 潜在后果 |
---|---|---|
化学刺激 | 洗衣液、消毒剂、实验室药品泼入眼睛 | 视力下降、角膜灼伤 |
撞击/钝伤 | 球类打到眼部、跌倒磕碰 | 眼睑淤青、眼球出血、视网膜损伤 |
锐器扎伤 | 金属丝、尖锐枝叶、碎玻璃划到眼部 | 角膜穿孔、视力急剧丧失 |
异物入眼 | 沙粒、昆虫飞入眼中 | 轻度异物感、严重时感染 |
👀 TIPS:大部分眼外伤都能快速发现,但及时处理很关键。不要因为只是“偶尔有点不舒服”就忽略了潜在的伤害。
02. 怎么判断伤情的轻重?🔍
简单来说,眼睛受到外力或化学品影响后,第一步就是观察症状表现。早期可能只是轻微异物感或短暂刺激,但如果持续有以下情况,就需要高度关注了。
- 轻微/偶尔症状:有点流泪、轻微刺痛、看东西短暂模糊(通常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能缓解)。
- 持续/严重警示信号:
- 持续剧烈疼痛、流泪不止
- 视力明显下降或突然看不到东西
- 眼球或周围组织出血、分泌物增多
- 畏光严重,睁不开眼
- 异物取不出,或内含化学品残留
🏥 TIPS: 如果孩子玩耍时突然捂着眼睛,一直喊疼,而且眼睛红肿,视力变差,这种就不能拖。必须赶快去医院。
典型案例: 7岁男孩玩闹时被球击中右眼,最开始只是流泪,后来疼痛加剧,视力模糊。家长及时送医,后来医生发现是视网膜挫伤,需要进一步治疗。 这个例子说明,持续症状绝不能自行处理。
03. 急救步骤怎么做?👨⚕️
出现眼外伤后,最重要的是第一分钟的处理。根据类型不同,具体做法也有区别,下面是实用的急救流程表👇:
伤情类型 | 急救步骤 |
---|---|
异物入眼(如沙粒、昆虫) |
|
钝器撞击 |
|
锐器穿刺/化学伤 |
|
🚨 建议:异物冲洗时,尽量头微向后仰,保证水流从眼内流出,不要逆流进其他部位。急救过程要温柔,不要用力按压。
04. 化学品伤害怎么处理?🧪
其实化学外伤更需要立刻冲洗,但冲洗方式不同会影响结果。简单区分,下述两种情况:
比喻:冲洗就像给植物除草,如果动作不对,反而伤到根。
- 酸碱类伤害:(如漂白剂、清洁液)— 越快越好
- 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0~15分钟。
- 冲洗时头偏向伤侧,让水从内眼角流出,不要让水顺面颊流到另一只眼。
- 不要用药水或其他液体替代清水。
- 刺激性气雾或粉尘:
- 用温水、麦饭石水等冲洗均可,但还是首选自来水。
- 冲洗完后观察视力和异物感。
- 有持续红肿、疼痛,马上送医。
化学伤经典案例: 35岁女性在清洗厕所时,被含氯清洁剂溅入右眼。家人立即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送医后医生确认角膜仅轻微受损,恢复良好。临床显示,及时冲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Dua et al., 2001)
05. 去医院需要准备哪些信息?📝
到了医院,医生需要快速判断伤情,以下信息很重要:
- 受伤时间、具体原因(如:哪种化学品、何种锐器)
- 急救措施过程(冲洗几分钟,用了什么水,是否用药)
- 症状及变化(何时开始流泪/疼痛,是否加重)
- 既往眼疾或特殊情况(是否带隐形眼镜、用过眼药水)
🗨️ 小提示:建议把涉及物品(药瓶、包装)、现场照片带去医院,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成分和处理。
短案例: 44岁男性因钢铁碎屑入眼被送至急诊。家属准确描述伤情和急救过程,医生迅速定位异物并安排手术,最终视力保住。这说明,信息越详细,治疗越高效。
06. 日常怎么预防眼外伤?👓
简单来说,预防才是最实用的“护盾”。
下面表格整理了有效的方法和生活场景:
下面表格整理了有效的方法和生活场景:
措施 | 具体做法 | 适用场景 |
---|---|---|
佩戴护目镜 | 使用透明聚碳酸酯眼镜 | 切割金属、木工、骑行、实验室等 |
用防溅面罩 | 遮挡部分脸部,拦截液体/颗粒 | 化工操作、医院、厨房处理强刺激品 |
保持清洁环境 | 定期清理粉尘、碎屑,桌面常擦拭 | 办公室、儿童学习区、家庭卫生间 |
安全用药用剂 | 化学品使用完立刻密封 | 清洁、养护、花园打药等 |
👓 建议:家里备些一次性洗眼液,外出时如骑行也适合配防风镜,小朋友参与活动时记得提醒老师关注安全。
- 饮食补充推荐: 胡萝卜、菠菜、枸杞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眼部黏膜的恢复力。可以每日午饭后少量摄入(50~100克),对眼睛健康有帮助。
07. 简单总结与行动建议 👍
眼外伤说起来不少见,却往往让人手足无措。其实核心就在于立刻评估伤情,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急救措施,然后根据情况选择专业医疗协助。日常防护,佩戴护目镜、注意用药、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就是最直接的保护方式。
📝 重点:轻微伤害不能大意,严重征象不可拖延。身边孩子、老人或自己受伤时,行动要果断但温和,才是真的为视力负责。和家人分享这份知识,能让家变得更安全。
引用文献
- Dua, H. S., King, A. J., & Joseph, A. (2001).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ocular surface burn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85(11), 1379-1383. https://doi.org/10.1136/bjo.85.11.1379
- Kuhn, F., Morris, R., Witherspoon, C. D., et al. (2006). Epidemiology of ocular trauma. Ocular Traum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 Négrel, A. D., & Thylefors, B. (1997). The global impact of eye injuries. Ophthalmic Epidemiology, 4(3), 143-169. https://doi.org/10.3109/0928658970903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