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高血压危象:如何在危机中紧急安全降压

  • 12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高血压危象:如何在危机中紧急安全降压封面图

高血压危象:如何在危机中紧急降压?

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双手抱头、眉头紧皱,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勉强走到座位上,身边的人都在猜测是不是低血糖,实际上,这类情景很可能隐藏着另一个健康问题——高血压危象。说起高血压,很多人只觉得是家里老人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一旦血压突然飙升,大脑、心脏都有可能扛不住。高血压危象不是遥远的医学名词,它可能就在生活的某个转角悄然出现。

01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

简单来说,高血压危象是一种突发、紧急的高血压状态,表现为血压出现急剧升高(收缩压多数在180mmHg以上或舒张压大于120mmHg),可能会影响到身体重要部位的供血和功能。与日常慢慢升高的高血压不同,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人体像是突然被扭紧的水龙头,血压冲击力剧烈,短时间就可能给心脑肾等器官带来压力。

如果此时不及时处理,部分人群很快就会出现脑出血、心脏不适甚至肾脏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数据(Whelton et al., 2018)表明,高血压危象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这样的急性状态值得咱们留心。

02 高血压危象的类型及症状全景

高血压危象分两类:
  • 高血压急症:血压猛升且有器官损伤(如头晕呕吐、意识异常),需马上抢救。
  • 高血压急变:血压极高但暂时没有明显器官损伤,可以短时间调整治疗。
阶段 症状特点 生活中的典型表现
最初改变 轻微、偶尔的头晕,短暂眼花 如早上起床时突然感到头脑发胀、偶有耳鸣
明显警示 持续、严重的头痛,心悸,视物模糊,甚至恶心呕吐 突然头痛得几乎睁不开眼,连看手机都觉得模糊,走路都感觉心慌
器官损伤 意识模糊、胸痛、呼吸困难、四肢无力 有人曾在单位会议上突然讲话含糊,手脚发麻,甚至晕倒

有位54岁的女性患者,近1个月偶尔出现轻微头晕,但未在意。当天上午会议时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头痛,经医生检测,血压已飙升至220/135mmHg,随即伴有意识模糊。这类案例说明,早期变化常常被忽略,明显症状来得很快。

03 高血压危象的成因与风险分析

  • 1. 药物依从性差: 很多人觉得血压降下来就擅自减药、停药,反复波动刺激血管,是急性危象的常见导火索。研究指出,因停药引发的高血压危象不在少数(Peixoto & Santos, 2010)。
  • 2. 剧烈情绪波动: 强烈的愤怒、焦虑或者哀伤都能让交感神经短时间“踩满油门”,导致血管收缩、血压突升。不止一次,有人因家庭争执后进医院急诊。
  • 3. 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慢性肾病、心脏病、糖尿病的人群,血压调节能力本身较差,更易在某些诱因下出现血压飙升。
  • 4. 年龄和遗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变差,遗传因素也影响着血压波动的底线。
  • 5. 外部影响: 较大量的咖啡因摄入、摄取某些感冒药物、本身脱水等情况,也能诱发高血压危象。
小结:高血压危象的背后,有的源于自我大意,有的则无法完全避免。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慢病管理,是预防危症发生的重要基础。

04 紧急降压的基本原则

  • 1. 判断危象类型: 不是所有高血压急升都需马上大幅降压。高血压急症要精准、迅速降压,但急变则可适当放慢节奏,保障心脑肾供血。
  • 2. 目标和速率把控: 一般要求1小时内降低血压不超25%,避免器官因降压过快发生缺血。
  • 3. 个体差异: 老年、有基础心脑疾患的人,处理时尤应谨慎,个性化方案更为安全。
⚠️ 自测血压过高时别急着自行服药或叠加降压药,需尽快就医,避免出现并发症。

05 常见紧急降压药及使用诀窍

药物名称 用法 注意事项
硝普钠(Nitroprusside) 静脉滴注,医生根据反应实时调整剂量 必须密切监测血压与心电活动,需住院操作
氨氯地平(Amlodipine) 口服/舌下含服,部分急变可用 不建议自发高剂量服用,如有心力衰竭应慎用
拉贝洛尔(Labetalol) 静脉缓慢推注 适合需要较温和降压的患者,有哮喘者禁用

日常备药不能滥用,有必要时一定在医院医生指导下应用。还有一部分人,急性期只靠常规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这时候更得依靠监护和静脉输注专用药物(Mancia et al., 2013)。

小贴士: 严重高血压时自行使用双份药物是常见误区,容易导致危险的低血压反跳现象。

06 简单有效的日常预防方法

  • 定期自测血压: 在家定时检测、做好记录,比如每晨或每周固定时间用同一只手测量两次,帮助及时发现异常。
  • 饮食调养:
    食物 功效 吃法建议
    香蕉 富含钾,有助于调节血压平衡 每日1-2根,作为早餐点心
    燕麦 含有可溶性纤维,协助心血管健康 早餐泡水或做粥,每周3-4次
    菠菜 镁元素丰富,对血压平稳有帮助 简单清炒、凉拌皆可,每周2-3次
    牛奶 钙含量较高,部分研究发现对降压有益 早餐加一杯,适量即可
  • 规律锻炼: 快步走、骑行、游泳等,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坚持下来对血压保健有好处。
  • 按时服用降压药: 很多人因觉得身体不错便自行减药或忘记服用,这样做风险大。最好按医嘱执行,偶尔漏服也别自行叠加,两次中间错过一餐时间没大碍,记得下次按时间继续就好。
  • 规律作息、情绪平和: 熬夜、频繁应酬或者情绪易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血压失控。可以尝试做深呼吸、冥想,偶尔散步也能帮助调节心情。
  • 出现以下情况时尽快就医: 如果突然出现难以缓解的严重头痛、心慌气短、视物模糊、说话含糊,别等自愈,优先选择就近综合医院急诊。
友情提醒: 日常保养靠一点一滴积累,不用刻意紧张。合理生活和科学习惯,是远离高血压危象的关键。

高血压危象这件事,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罕见。一次偶然的剧烈头痛、一次突发的昏迷,背后都有可能是血压在“敲响警钟”。不过,调整生活方式、按医嘱治疗、加强监测,大多数危象其实可以防住。遇到异常别慌,科学选择应对方式,日常经营健康的小细节,才是我们守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 Whelton, P. K., Carey, R. M., Aronow, W. S., et al. (2018). 2017 ACC/AHA/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1(19), e127-e248. Link
  • Peixoto, A. J., & Santos, S. F. (2010). 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in adults: A practical approach.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23(4), 352-358. Link
  • Mancia, G., Fagard, R., Narkiewicz, K., et al. (2013). 2013 ESH/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4(28), 2159-2219.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