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子宫内膜癌:了解症状与治疗的重要性

  • 13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子宫内膜癌:了解症状与治疗的重要性封面图

子宫内膜癌:你需要了解的症状与表现

01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如果你身边有女性朋友到了中年,偶尔会听她们担心月经问题,其实有些症状是值得引起关注的。子宫内膜癌,就是发生在子宫内部覆盖的一层内膜上的异常细胞增长。它的出现和体内激素水平、遗传、肥胖等有关系。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出现在绝经后的女性,尤其是在50岁以上。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全球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排名第二的常见癌症 (Lortet-Tieulent et al., 2018)
子宫对于女性来说,不仅仅是孕育生命的器官,也和激素分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得了子宫内膜癌,不仅会影响内分泌平衡,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02 明显的警示信号: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

  • 1. 阴道异常出血💧
    尤其是在绝经以后出现出血,或者月经期间延长,周期紊乱。52岁的王女士,因为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
  • 2. 阴道分泌物异常
    分泌物不再是常见的白带样,出现粉色、带血或者有异味的分泌物,需要注意排查。
  • 3. 下腹或骨盆区持续疼痛😣
    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会出现疼痛,但如果偶尔的小腹隐痛变成了持续性、加重的疼痛,也要小心背后是否有病变。
  • 4. 性生活后阴道出血
    部分女性在性生活后出现少量或明显出血,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信号。
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速查表:
症状表现频率是否需警惕
绝经后出血较常见应该及时就医
经期紊乱中等要注意变化
盆腔持续疼痛较少见建议排查
异味分泌物偶尔建议监测

03 早期和晚期的症状有何不同?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有明显变化。

  • 早期(轻微、偶尔): 典型特点是偶发的阴道轻微出血,分泌物稍有异常,生活影响不大。43岁的李女士,因为偶尔出现粉色分泌物,最初没放在心上,过了半年才前往检查。这个案例说明,早期信号容易被忽视,最好留意频次和持续时间,早发现有优势。
  • 晚期(持续、严重): 出血变得明显且持续,不再只是偶尔几天。盆腔区有压痛、腹水、下肢水肿等严重表现,生活质量下降明显,有些患者甚至感到体重下降、全身无力。
简要对比:
症状早期晚期
阴道出血偶尔,量少持续,量多
分泌物异常轻微改变明显增多或异味
疼痛偶有轻度明显且影响生活

简单来说,早期会被误认为小毛病,晚期问题就会变突出。

04 面对子宫内膜癌,心理和情绪会有哪些反应?

身体的病变对情绪的冲击有时很大,尤其是女性面对“癌症”二字时,那种迷茫和焦虑很难主动表达出来。

35岁的郑女士,一周内听到“癌症”诊断,情绪大起大落,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身体的不适加上心理压力,可能让人出现沮丧、恐慌甚至轻度抑郁。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影响到对治疗的配合和信心。

应对建议:
  • 和信任的家人朋友聊一聊,不要憋在心里
  • 合理安排作息和日常生活,适当活动转移注意力
  • 如果情绪实在失控,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情绪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身体有反应,心理上给予支持和正确疏导也很重要。

05 哪些认识误区容易耽误治疗?

有些女性觉得绝经后还会见红,说明身体“回春”了;也有人以为盆腔偶尔不舒服没什么大问题。这些观念,其实容易耽误早期诊断。

  1. “只有持续大量出血才要小心”
    实际上,即便是偶尔少量出血也可能是信号。
  2. “年轻女性不会得子宫内膜癌”
    虽然大多数患者在绝经后,但部分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多岁也可能发病。
  3. “没痛感、没流血就没事”
    不是所有早期癌症都有症状,有的只是分泌物轻微改变。
  4. “查出癌症肯定治不好”
    其实,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治愈率很高,发现及时,经过规范手术和治疗,多数人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Morice et al., 2016)
别让这些误解拖延了就医。

06 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癌?

探索原因其实很有价值,这样可以帮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关注自身健康,但要注意,这部分只讲"为什么会得病"。

  1. 激素失衡
    长期雌激素过高,没有孕激素平衡,比如肥胖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风险会增加。
  2. 年龄增长
    数据显示,70%以上的子宫内膜癌都发生在50岁以后 (Ferlay et al., 2015)
  3.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过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的女性,风险更高。
  4. 慢性疾病影响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类疾病,会增加患癌风险。

综合来看,生活方式、身体状态和遗传因素一起作用,让风险增加。

07 怎样科学预防子宫内膜癌?

说到预防,重在养成良好习惯。我们来看看实用方法🌱

推荐食物/措施具体好处日常建议
新鲜蔬果富含纤维素,帮助激素代谢每天吃两种以上蔬果
粗粮膳食纤维调节肠道适量替换部分白米面
豆制品大豆异黄酮辅助激素平衡每周可吃2-3次豆腐、豆浆
适量运动调节体重,稳定内分泌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
如何选医院和检查?
  • 40岁后建议每两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如阴道B超和宫颈细胞学筛查
  • 如果有明确症状(持续出血、腹痛等),应尽快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妇科就诊
  • 家族中曾有人得子宫相关肿瘤,可咨询有肿瘤专科的医院专家

日常起居规律、适度活动、合理饮食都有帮助。

08 哪些情况下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不是所有的出血都需要紧张,但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尽早到医院专业妇科就医:

  • 绝经后一旦有阴道出血,不论量多少、次数几次
  • 分泌物出现血色、异味等明显变化,持续超过一周
  • 盆腔疼痛持续一周以上,或出现腹围增大
  • 有家族肿瘤史且伴有上述症状

平时定期检查,即使没有症状,40岁后也要留心自己的身体信号,有问题及早寻求专业帮助。

📌TIPS:到了更年期或绝经期,就别再觉得异常出血是“小事”,留一份警惕,有利于健康生活。

说到底,子宫内膜癌不是“遥不可及”的话题,日常注意身体信号,适当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多跟医生沟通。其实,只要做出一点点改变,就可能让健康生活多上一把保险。面对任何健康问题,保持平常心和科学态度,是最实际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 Lortet-Tieulent, J., Ferlay, J., Bray, F., & Jemal, A. (2018). Internation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Endometrial Cancer Incidence, 1978–2013.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10(4), 354-361.
  • Morice, P., Leary, A., Creutzberg, C., Abu-Rustum, N., & Darai, E. (2016). Endometrial cancer. The Lancet, 387(10023), 1094-1108.
  •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Dikshit, R., et al. (2015).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6(5), E359-E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