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诊断与应对这一隐秘的健康挑战

  • 30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诊断与应对这一隐秘的健康挑战封面图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诊断与应对这一隐秘的健康挑战

01. 多囊卵巢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说起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并不是一个罕见名词,但生活里真正了解它的人不多。它是一种内分泌失调,主要困扰育龄女性。很多人可能只是觉得月经有点不规律,但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变化。

大致来说,PCOS会导致卵巢里出现许多小囊泡(不是肿瘤),伴随激素水平异常。慢慢地,女性可能会发现皮肤变油、体重上升、头发脱落,甚至出现青春期后一直难以消除的痘痘。这类症状可能琐碎分散,却会渐渐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身体给出的“小信号”与警示灯

症状类型 常见表现 影响生活的例子
月经不规律 周期长短不定,有时几个月不来 26岁的莉莉原本每月一次月经,后来三四个月才来一次
皮肤问题 油脂多、痘痘长时间反复 下巴、脸颊经常反复冒痘,用了许多护肤品收效甚微
体重变化 体重明显上涨,且难以减轻 明明饮食没多吃,体重却悄悄多了5公斤
多毛问题 下巴、上唇、四肢等部位出现较多黑粗毛发 24岁的欣欣发现自己嘴角和小腹的毛发比过去明显增多
脱发 头顶稀疏,梳头时掉发较多 梳头后发现梳子上多了很多头发,感到担忧
💡 这些症状单独来看可能并不严重,但同时出现时,就要格外关注身体的变化。

03. 科学诊断:国际标准怎么看?

医生判断PCOS,不会只靠单一症状,而是要同时满足多个诊断标准。
目前较常用的标准有:

标准名称 诊断要求 侧重点
Rotterdam标准
(ESHRE & ASRM, 2003)
下列三者中需满足任意两项:
  •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 男性化体征或雄激素增多的生化证据
  • 卵巢多囊改变(超声显示)
更注重影像学和激素水平
NIH标准
(1990)
必须有:
  • 慢性无排卵
  • 高雄激素血症
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基础上判定
Androgen Excess PCOS Society (AE-PCOS) 标准
(2006)
强调高雄激素(临床或生化)+卵巢功能异常 侧重于雄激素异常
📑 不同标准略有差异,但都离不开激素水平、排卵状况和超声下卵巢形态三大核心。

04. 如何确认诊断?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 激素检测 🧪 通过抽血了解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睾酮)、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是否异常。
  • 盆腔超声 🖥️ 排查卵巢是否有多个小囊泡及卵巢总体体积变化。
  • 排除性检查 进一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异常等。
  • 糖耐量测试 检测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有助评估胰岛素抵抗。

以小颖(29岁女性)为例:她来院时主要因为三个月都没有月经,体重也增加了不少。医生开具了上述项目,最终结合超声和激素数据,排除了其他疾病后,确诊为PCOS。

🔍 如果月经异常超过三个月,或者皮肤、体重变化明显,应当主动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05. 跟其他病混淆?PCOS的“谜面”

  •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样能引起月经紊乱、体重增加,被不少女性误以为是PCOS。
  • 高泌乳素血症 垂体功能紊乱导致泌乳素升高,也可能出现停经和乳溢。
  • 卵巢功能早衰 30岁出头闭经,实际是卵巢早衰而非PCOS,治疗方式截然不同。

26岁的西西曾因“长期月经不规律”被自行怀疑为PCOS,后来经排查发现其实是甲状腺低下。这个例子说明,遇到类似问题还是要细致区分,不要盲目自诊。

📝 如果症状复杂,建议找专业妇科或内分泌科医生做系统检查。

06. PCOS为什么会出现?背后的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实际作用机制
遗传倾向 有PCOS家族史的女性更易发病(Azziz, 2016)
胰岛素抵抗 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促使卵巢分泌雄激素升高,打乱排卵规律
肥胖及高热量饮食 能量摄入超标,胰岛素代谢负担加重,进一步紊乱激素
长期精神压力或作息紊乱 激素轴受影响,女性身体的“时间表”被打乱

研究显示,PCOS不仅困扰生育,长期未管控还可能影响心血管、代谢、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 这些风险虽然隐蔽,但不代表无法调整,只是单靠“自愈”很难解决。

引用: Azziz, R. (2016).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27(4), 685-693.

07. 如何管理与应对?从日常做起

建议措施 具体方法 生活举例
饮食选择 推荐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燕麦、糙米和各类蔬菜,有助于调节血糖 每天早餐用燕麦片、午餐选择糙米并搭配一份蔬菜沙拉
蛋白质摄入 尝试白肉(鸡胸、鱼)和豆制品,维护身体代谢平衡 用煎鸡胸肉配蒸豆腐当正餐,可以给身体提供更持久能量
运动习惯 建议每周3-5次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骑车、普拉提 三十分钟快走后心情也变好,体重更易控制
定期复查 与专业医生保持随访,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一位确诊PCOS的女性在治疗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激素水平
心理疏导 关注自身情绪,可以尝试冥想、写日记 有烦恼时和朋友聊聊,或通过谈话纾解压力
🌱 调整生活方式虽需要耐心,但时间久了,身体的“小卫士”也会悄悄变得更加健康有序。
🏥 出现持续不规律的月经、难以解释的体重变化或多毛问题时,建议尽早咨询医生。

参考文献

  1. Azziz, R. (2016).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27(4), 685-693.
  2.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2004).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81(1), 19-25.
  3. Teede, H.J., Misso, M.L., Deeks, A.A., et al. (2018).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uman Reproduction, 33(9), 1602-1618.
  4. Dunaif, A. (1997).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esis. Endocrine Reviews, 18(6), 7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