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知与应对
有些健康问题出现在生活的转角处,最初只是一点点不对劲,比如容易疲倦或者偶尔出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就是这样的“隐形访客”,它并不遥远,也不是小概率的故事。今天聊聊,它究竟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变化,要怎样用科学的方式应对。
01 什么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简单来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种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这些B淋巴细胞本是免疫“卫士”,当它们的生长与分化过程出了问题,某些细胞便异常增生,形成不规则分布的肿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速度较快,有时被称为“侵袭性”淋巴瘤。
DLBCL可以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但以淋巴结最为常见,比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也可能影响脾脏、肝脏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但青壮年也可能出现。每年仅在美国就有约18,000人新发DLBCL(Armitage, 2012)。
有趣的是,尽管它增长迅速,DLBCL属于可以治愈的肿瘤类型之一。如果及早发现、规范治疗,不少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别忽视!即使看似“遥远”的癌症,也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出现。02 如何识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症状?🩺
-
持续、无明显诱因的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持续增大,摸起来有点像橡皮球,并且逐渐变大而非反复消退。
例如,有位61岁的男性,因为持续脖子部淋巴结肿大,到医院检查后被发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这些被称作“B症状”,如长期低热,入睡时一身汗裤都湿透,最近没有刻意减肥却体重极速下降。
- 严重疲劳感:短时间内变得容易累,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
- 瘙痒和皮疹:部分人会出现全身性瘙痒或不明原因皮疹。
- 特殊部位症状:如果瘤体累及其他器官,比如脑部,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或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比如部分病例出现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症状更复杂。
这些信号容易和普通感冒、劳累混淆。但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同时出现几项,建议别拖,及时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帮忙判断。
出现持续的、不明原因的身体变化,最好的办法是及早咨询医生。03 为什么会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抵抗外来“入侵者”的主力。可一旦基因或调控机制发生突变,某些B细胞失控增殖,就成了身体里的“不速之客”。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变异的机会增加,因此大部分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
-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肿瘤史者、某些基因突变(如BCL2、MYC等),风险更高。
- 免疫系统异常:比如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长期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后),这些都会让“防线”松动。
- 环境因素:部分病例与病毒感染、长期暴露于农药或有害化学物质相关。
- 其他已知风险:放射暴露、部分感染(如EB病毒)也有一定联系。
研究显示,DLBCL发病的直接原因以基因改变为主,不良生活习惯只是增加了变异发生的概率(Swerdlow et al., 2016)。也就是说,这种疾病的出现,并不是个人选择的直接结果,更像是体内复杂机制“出错”后的意外。
这提醒我们,科学认知疾病本身,比过度自责更有意义。0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如何确诊?🧪
DLBCL的诊断离不开专业系统的检查流程:
- 详细体检:首先会通过触摸淋巴结、观察身体异常部位,初步判断异常。
-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以反映有无炎症、贫血等变化,部分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会降低,尤其在放疗或骨髓受累时明显。
- 影像学:CT或PET-CT,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受累范围,肿瘤大小、部位分布。
- 淋巴结活检:核心步骤,通过切取肿大的淋巴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确认是否异常B细胞聚集。
- 分子与基因检测:部分患者需要检测BCL2、MYC等基因,帮助后续治疗分型。
诊断确立了,医生还会进行分期检查。I-IV期描述的是肿瘤累及范围——从局部到全身,分期高低影响治疗方案。
早期确诊,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主动权。05 当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选择 🏥
治疗DLBCL,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外,近年来新疗法也层出不穷。常用方案有:
- R-CHOP方案:以利妥昔单抗(抗体药物)、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联合使用,是DLBCL的一线标准疗法(Coiffier et al., 2002)。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控制。
- 波拉妥单抗-维多汀联合疗法:最新POLARIX试验结果显示,可以在部分病例中替代传统R-CHOP,复发和进展风险明显降低(Tilly et al., 2022)。
- 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医生会考虑提取自身干细胞,进行高强度化疗后回输。适合身体条件较好的个别患者。
- CAR-T细胞疗法:属于免疫疗法,将自身T细胞基因修改后再回输,专门“狙击”肿瘤细胞,适合难治性或复发病例(Schuster et al., 2019)。
-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如glofitamab-gxbm、epcoritamab-bysp已获批用于复发/耐药病例,目前临床数据不断丰富。
-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特殊应对:如上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方案会增加脑脊液化疗或更细致的放疗,有时会因骨髓抑制需要辅助药物支持。
医生会综合肿瘤分型、身体状况、年龄及基因变化,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整体看,DLBCL治愈率较高,但治疗期过程并不轻松,部分人需要多轮治疗或联合新型药物。
科学选择方案,及时沟通个体差异,是获得更好结果的关键。06 患者日常生活该如何应对管理?👨👩👧👦
治疗期间及康复阶段,如何过日子同样关键。这些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
合理饮食支撑免疫:
- 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维生素C,帮助身体修复)
- 高蛋白质食物(比如瘦肉、豆腐、鸡蛋),有助于组织恢复
- 少量多餐、保证充足水分,配合营养师针对个体的需求调整
-
适量运动:
- 如果体力允许,散步、轻柔拉伸有助于心情调整,而且减少血栓风险
- 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调节运动强度
-
保持良好作息:
- 尽量规律作息,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 疲劳明显时别强撑,需要休息时大胆休息
-
心理支持很重要:
- 情绪波动、焦虑或低落都很常见。可以和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也能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 参加患者互助小组,有时通过同伴的分享,获得不一样的正能量。
-
全科医生协同长期健康管理:
- 规律随访,监控复发风险
- 关注化疗、放疗可能留下的其他身体变化,例如贫血、免疫抑制或者血管源性脑水肿等
参考文献
- Armitage, J. O. (2012). The aggressive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7(12), 1111-1112.
- Coiffier, B., Lepage, E., Briere, J., Herbrecht, R., Tilly, H., Bouabdallah, R., ... & Reyes, F. (2002). CHOP chemotherapy plus rituximab compared with CHOP al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4), 235-242.
- Swerdlow, S. H., Campo, E., Pileri, S. A., Harris, N. L., Stein, H., Siebert, R., ... & Jaffe, E. S. (2016).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 Blood, 127(20), 2375-2390.
- Tilly, H., Morschhauser, F., Sehn, L. H., Friedberg, J. W., Trněný, M., Sharman, J. P., ... & Casasnovas, R. O. (2022). Polatuzumab vedotin as frontline treatment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6(4), 351-363.
- Schuster, S. J., Bishop, M. R., Tam, C. S., Waller, E. K., Borchmann, P., McGuirk, J. P., ... & Maziarz, R. T. (2019). Tisagenlecleucel in adult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1), 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