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了解症状、致病机制与日常预防策略
生活中,家人聚餐话题常常离不开健康。有时,长辈会提到“不知道怎么突然肠道不好了”,让人听着心里直犯嘀咕。其实,结肠癌离每个人并不遥远。它既不是“年纪大了的事”,也不是只关乎饮食的问题。面对这种常见又让人有点紧张的疾病,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知己知彼,才能从容应对。
01. 结肠癌到底是什么?🔬
结肠癌,其实就是结肠或直肠里的细胞变得不听管教,出现异常增长形成的肿瘤。这种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排进了常见肿瘤的前三位。大多数结肠癌出现在50岁以后,但现在有年轻化趋势。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有超过190万新发病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早期很可能悄无声息。没有感觉,也许就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候。正因为这样,定期体检变得格外重要,这样才能抢在肿瘤作祟之前把它揪出来。
02. 哪些症状需要小心?🚩
- 腹痛或腹部不适: 有时候只是偶尔肚子胀、隐隐作痛,很容易误当作“吃坏肚子”了。但一旦腹痛逐渐变得频繁甚至持续数周,就要提高警惕。
- 排便习惯改变: 便秘和腹泻反复出现,或者大便形状变细/带有黏液。家里老人的“便便老是黏黏乎乎拉不尽”,其实可能就在提醒。
- 便血/黑便: 粪便里带血,肉眼可见或者隐匿,偶尔一次大多不是大问题,反复出现则应早做检查。
- 体重莫名下降、疲倦: 本来饮食一切正常,却突然持续变瘦,这类消耗性症状也是信号之一。如果平时总觉得力气减退、精力不好,也别忽视。
偶尔的不适大可不必紧张,持续的变化才是重点。如果身体反复给你信号,及时咨询医生是明智的选择。
03. 结肠癌的成因:哪些因素容易“踩雷”?💣
-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得过结肠癌,本人风险会增加。这在医学研究里也反复得到印证(Wolf et al., 2018)。
- 慢性肠道炎症: 比如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些慢性炎症刺激,会使粘膜细胞受损,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出错。
- 生活习惯问题: 坐着多、动得少、偏爱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这些都是现代人的“老毛病”。高脂高糖吃多了,大肠每天的工作压力也会变大,增加了细胞变异的几率(Song & Chan, 2019)。
- 年龄增长: 绝大多数结肠癌出现在50岁以后。组织代谢效率下降,异常细胞更容易积累。另外,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也被证明会提高癌变风险。
其实,上述因素往往是合力作用。完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很少见,但能否降低风险,则在于日常点滴的坚持。
04. 如何诊断?检查流程有哪些?🩺
- 肠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医生通过一根柔软的管子观察肠道内壁,有问题时直接取下一块组织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肿瘤有没有扩散。
- 粪便潜血试验: 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但想做初筛,这种检查比较方便。结果异常才建议做肠镜。
- 肿瘤标志物血检: 血液相关指标(如CEA)虽然不是诊断结肠癌的唯一依据,却可以为疾病监测和随访提供信息。
很多人会对“肠镜”望而却步,其实过程没想象中那么痛苦,现在有无痛肠镜选择。如果40岁以后有家族史、或出现前述症状,别拖,早做检查更安心。
05. 结肠癌的治疗方式都有哪些?🛠️
- 手术切除: 如果发现得早,局部的肿瘤直接切掉,预后通常较好。手术范围要视实际部位而定,有时需要带走少量正常肠管,术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 化学治疗: 也就是通常说的“化疗”,用于清除可能扩散的异常细胞。主要用于进展期病人或较高复发风险的情况。
- 靶向治疗及免疫疗法: 针对肿瘤特定分子设计的药物,副作用更小,用于控制病灶不易切除或转移者。例如,有些患者可用贝伐珠单抗等维持治疗,但效果是否理想,要与医生细致沟通。
- 放射治疗: 针对局部较难手术的部位,或特殊病变(例如直肠癌)时尝试。
- 多学科综合管理: 医院的肿瘤团队会根据具体病情,量身制订方案。支持治疗(如止吐、护胃等)同样不可忽视。
👩⚕️ 上文提到那位67岁的病人,在规范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并未受到过多影响。这样的病例其实越来越常见。最重要的是,治疗不等于绝望,健康管理长期有效。
06. 日常怎么做,更能避开结肠癌?🍽️🏃
简单来说,只要饮食多样、新鲜,作息规律、不久坐、定期体检,大部分结肠癌其实可以防患于未然。出现不适就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 Wolf, A. M. D., Fontham, E. T. H., Church, T. R., et al. (2018).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 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4), 250–281. link
-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et al.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link
- Song, M. & Chan, A.T. (2019). Diet, gut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 713–724. link
- Aune, D., Chan, D. S., Lau, R., et al. (2011). Dietary fibre, whole grain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BMJ, 343, d6617. link
-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2018).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