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的全面指南

  • 12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的全面指南封面图

麻醉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的全面指南

01 日常生活中的"无声支持":麻醉在输尿管结石手术的角色 🩺

在医院手术室外,总有家属焦急等待,想知道亲人的手术过程会不会痛、安不安全。这种担忧背后,其实有一支"隐形队伍"默默守护着每位患者——那就是麻醉团队。尤其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不论是碎石还是取石,麻醉像一位幕后指挥,确保整场"演出"顺利进行。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医生的手术操作,其实麻醉的"隐身作用"才是让患者舒服、安全的关键,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让你痛苦减到最小,也让手术顺利完成"。

输尿管结石会引发强烈的疼痛感(有时像突然"翻江倒海"那样),麻醉的任务就是帮你"屏蔽"这些疼痛。同时,在手术期间维持你的心跳、呼吸平稳,等于为身体"保驾护航"。所以,别忽视麻醉,正是他们的专业守护,让患者的体验变得轻松又放心。

02 常见的麻醉方式与实际场景 👨‍⚕️

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方式比较多,其中麻醉方案也有不同选择。简单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 局部麻醉:适合微创碎石等短时间、小范围的操作。比如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通常用药物让局部区域暂时"失去知觉",患者基本保持清醒,适合耐受能力较好的朋友。
  • 全身麻醉:涉及体内手术操作时(如输尿管镜取石或经尿道激光碎石),患者会"睡着",手术进行期间无痛感,也没有回忆。
  •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适用于有特殊健康需求者,如心、肺功能较弱或年纪偏大的患者,可让身体下半部分暂时麻木,减少全身负担。

比如,38岁男性患者因右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接受了经尿道输尿管激光碎石取石术和支架植入,选择了全身麻醉,手术期间无痛、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还用了自控镇痛泵做进一步疼痛管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合适的麻醉方式让患者体验明显提升,安全也得到极大保障。

03 为什么会得输尿管结石?机制背后的风险因素 🧐

很多人关心为什么会生结石,其实原因并不单一。大方向上,和水分摄入少、饮食偏咸、动物蛋白多有直接关系(Zengkun, F., 2022)。长期缺乏充足饮水,尿液变得浓缩,矿物盐容易沉积,"就像茶壶老是不倒水,壶底就会形成水垢"。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身体里的结石更复杂。

结石的形成还和遗传、年龄、曾经得过泌尿系统疾病相关。不仅如此,有些情况下身体的某个腺体分泌异常,也可能让尿里钙或其他成分增加,造成结石。此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也是风险要素。这说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只是口号,真能影响结石发生率。

需要小心,结石如果引起了堵塞,比如卡在输尿管、导致肾积水,不仅疼痛剧烈,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肾脏功能损伤。调查发现,结石患者中,反复复发的情况并不少见(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kidney ston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8(12), 833-838.)。这进一步提示我们,关注自身风险,提前管理健康很有必要。

04 围术期监护:人体的"安全气囊"

手术开始到结束,患者仿佛"睡着"了,但实际整个过程就像长途驾驶有专属的安全气囊。麻醉医生会同时监测心跳、血压、血氧、呼吸等各项指标,发现偏差能第一时间反应,防止意外发生。如果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变化、呼吸暂停等意外,麻醉医生的应变能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围术期监测还有个作用——通过调节药物用量,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合适的镇静、镇痛深度。这期间,体温维持也很重要,过冷或过热都不利于术后恢复。专业数据显示,科学的围术期管理能明显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尤其在高龄或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更为关键(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说起来,很多人觉得麻醉师不"露脸",其实他们就是那位不在台前的守夜人,守住了每一份安全。

05 术后疼痛管理:让恢复更舒适 👍

手术完成以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术后疼痛其实是很多患者最担心的事情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医院会应用术后自控镇痛系统(PCA),患者自己在需要时按下按钮,得到小剂量镇痛药物,既避免剧烈疼痛又能减少过量用药的风险。这种方式比较人性化,也让患者更放心。

上面那位38岁的男性患者在术后采用了自控镇痛泵,他术后反映疼痛明显缓解,入睡质量也变好,恢复速度很理想。其实,疼痛管理不仅让人更舒服,还能减少术后身体应激反应,比如心率升高、血压波动,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Wu, C.L., & Raja, S.N. (2011).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Lancet, 377(9784), 2215-2225.)。

有时候有人担心麻醉药物依赖,其实术后镇痛多数是短时间、低剂量用药,不必太焦虑。如果疼痛仍持续或者加重,及时反馈给医生进行评估就最好不过。

06 麻醉科医生的术后监护职责

手术室外的麻醉科医生依然忙碌着。他们会亲自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清醒速度、生命体征、痛感、有没有呕吐、头晕等副作用。尤其是对于肥胖、年纪偏大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观察时间或者用药方案,有些复杂情况还会在重症监护病房短暂观察。

这种多层次的管理,除了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也减轻了家属和患者的担忧。正如一位学者总结:"周到的麻醉和监护管理,是现代外科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如果术后有如呼吸费力、剧烈头晕、过敏反应等特殊状况,麻醉团队能第一时间介入处理,这无形中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07 预防复发:日常生活的小习惯有大作用 🥗

说起预防,大家关心的往往是"以后怎么避免再生结石"。其实,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的调整最关键。下列方法对帮助预防结石有不错的辅助作用,简单易行:

  • 多喝水(维持每日2000-2500毫升左右):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沉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关研究明确,规律补水能有效降低新发结石风险(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 新鲜蔬果:富含钾、柠檬酸等成分,有助于抑制结石结晶。橙子、西瓜、黄瓜都很适合。
  • 适量乳制品(如牛奶、酸奶):有利于正常钙代谢,避免吃太多动物蛋白影响尿钙水平。
  • 保持规律运动:增强代谢水平,间接减少结石形成机会,比如每天快走半小时,很容易做到。
  • 定期体检:如果有过结石经历,建议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泌尿系B超,如果发现早,一般能更快处理,不给结石机会"壮大"。

如果出现不舒服,比如腰部持续胀痛、尿中有血、反复尿频,那么建议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专科**就诊,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检查和防治方案,避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 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kidney ston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8(12), 833-838.
  •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McGraw-Hill Education.
  • Wu, C.L., & Raja, S.N. (2011).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Lancet, 377(9784), 2215-2225.
  • Zengkun, F. (2022).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 Mayo Clinic. (2024). Kidney stones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kidney-stones/symptoms-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