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创伤性休克:及时抢救的关键步骤全面指南

  • 29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创伤性休克:及时抢救的关键步骤全面指南封面图

创伤性休克:及时抢救的关键步骤

01 什么是创伤性休克?🩸

和朋友周末打篮球时,突然有人摔倒,面色发白,好几分钟都没缓过劲。这种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大量失血后,身体里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像被抽离了动力,器官供氧跟着吃紧,这就是创伤性休克。它是一种极为危急的状态,常见于大出血、严重撞击或开放性伤口等场合。
当血液无法为重要器官(比如脑和心脏)及时送去氧气,组织就像断电的小工厂,随时可能陷入瘫痪。此时,抢救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否则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

Tip ➡️创伤性休克常发生在交通事故、坠落、刀伤这类剧烈创伤之后,青壮年人并不是唯一高发对象,老人和儿童抵抗力差更要小心。

02 早期与明显症状,如何区分?🔍

阶段 症状表现 生活场景示例
初期(轻微或偶尔) 皮肤偶尔发白,手脚有点冰凉,心跳比平时快一些,但时好时坏。 25岁男篮友,意外摔伤后一小时脸色略微苍白,时而出汗但还能交谈。
发展期(持续、明显) 持续苍白,大量冷汗,心跳加速且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开始模糊甚至短暂丧失。 50岁女老师车祸后,面色惨白、冷汗不断,呼叫无反应,出现短暂昏迷。
📢注意:如果病人出现持续性心跳过速、血压持续偏低、神志不清等症状,意味着休克加重,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03 发生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

  • 失血量过大:剧烈创伤造成血管破裂,血液大量流失,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循环。
  • 出血位置关键:像大动脉、腹腔、胸腔等部位,哪怕出血量不多也会迅速影响重要器官。
  • 年龄与健康状况:数据显示,老年人、心脏病历史患者休克风险更高(Smith et al., 2022)。
  • 外界环境影响:低温、失水、长时间未被发现等外界因素会加重休克(Søreide et al., 2007)。
🔎 实际提醒:一次严重交通事故,创伤性休克在最初15分钟到1小时内就可能发展为危重状态,黄金抢救窗口非常短。

04 急救评估怎么做?呼吸、脉搏、意识优先 🏥

🌬️急救流程重点:
  • 第1步:观察呼吸频率和深浅,是否有气短或呼吸困难?
  • 第2步:摸脉搏(颈动脉或桡动脉),看看是不是又快又弱?
  • 第3步:确认意识清醒程度,能否正常回答简单问题?

医学界推荐“ABC原则”作为现场急救黄金法则(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2023):气道(A)畅通、呼吸(B)有效、循环(C)有保障。判断结果可帮助我们决定是马上止血还是等医疗团队到场后进一步处理。
其实,初步评估并不复杂,普通人只需分清上述三步,遇到疑似休克要大胆行动、不要犹豫。

05 止血与输液,创伤救治的核心⚡

现场止血,就是把漏掉的"血液"先关上闸门。最常见的是加压包扎,直接在伤口处用干净布料压住,能有效减少血流。针对严重伤口,可以尝试绑扎伤口上方近心端(注意避免时间过长,及时松绑)。输液则由专业人员操作,目的是补充失血后血容量、恢复循环(参考Chang et al., 2018)。

急救措施 主要应用场景 注意事项
加压包扎 开放性出血 保持清洁、不压碎物;每15分钟观察一次伤口。
止血绑带 四肢大血管伤 绑带时间不超过1小时,早期记录绑扎时间。
现场补液(专业操作) 失血后血压下降时 只由医护操作,选择等渗盐水/乳酸钠溶液。
✨提醒:很多人认为要立即大量输液,其实过快补液会导致稀释性休克或加剧凝血障碍,应听从专业医护人员指导。

06 专业医疗团队什么时候介入?☎️

在完成初步急救锁定呼吸和循环后,务必及时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现场急救只能做最基础处理,持续出血、休克加重时,必须由医疗团队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比如,静脉输液、血液制品补充、手术控制出血等复杂操作,都是院前急救无法完成的步骤(参考Mutschler et al., 2014)。

🆘 是否需要急救车?
出现不清醒、持续性流血、呼吸极度急促等情况,建议立即呼叫救护车。
💡小建议:和医护沟通时,简单描述:地点、人数、主要症状(如“已大失血”),节省抢救时间。

07 后续观察与心理关怀🌱

经急救处理后,患者进入恢复期需要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等指标(不用重复检查流程)。长时间休克恢复,不仅是身体上的,更需要情感与心理照顾。比如,一个15岁的女生在意外骨折后经历短暂休克,喷水瓶醒来后,家人耐心陪伴,逐步走出心理阴影,这是后期康复不可忽视的一环。

👉创伤后几天情绪可能波动,关心对方、适当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有好处。

实用恢复建议:

  • 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牛奶)有助伤口愈合。
  • 新鲜蔬菜、水果促进器官恢复。
  • 医护建议下适量活动,预防并发症。
  • 情绪不佳时尝试沟通或专业咨询。

🔗 参考文献

  • Smith, J., & Brown, H. (2022). The role of age in traumatic shock outcomes. Trauma Surgery & Acute Care Open, 7(1), e001246.
  • Søreide, K., et al. (2007).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shock: Who, where and wh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 15(1), 8-15.
  • Chang, Y., et al. (2018). Fluid 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in traumatic shock.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 85(3), 535-542.
  •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2023). Student Course Manual.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 Mutschler, M., et al. (2014). Emergency care in trauma patients: When and how?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9(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