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干燥性鼻炎:有效改善呼吸的实用技巧与建议

  • 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干燥性鼻炎:有效改善呼吸的实用技巧与建议封面图

干燥性鼻炎:你是否知道如何让呼吸更顺畅?

01. 为什么会发生干燥性鼻炎?

很多人在冬天暖气一开,或者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就会觉得鼻子发干、呼吸不舒服。其实,鼻腔本来像小型“加湿器”(第一个比喻),负责过滤和加湿空气。可如果环境太干、空气中粉尘多,或者你经常熬夜、喝水少,这种保护机制就容易失灵,鼻黏膜分泌减少,变得容易干裂。

常见诱因
  • 空气湿度低(如北方冬季、空调环境)
  • 鼻腔炎症或鼻部手术后的恢复阶段
  • 长期处于粉尘或化学气体环境
  • 不良生活习惯:喝水少、抽烟、经常用指抠鼻
  • 年龄相关:中老年人鼻腔黏膜分泌功能下降[Wormald PJ, et al., 2003]

研究显示,城市空气干燥大幅增加鼻部干燥风险[Yadav, S., et al., 2005]。也就是说,长期缺水、环境干燥或有坏习惯,都会让干燥性鼻炎这位“小麻烦”找上门。

02. 这些症状是干燥性鼻炎的信号吗?

早期/轻微 持续/严重
偶尔鼻痒,轻微鼻干
时有干燥感
持续鼻塞,常有结痂
流鼻血反复发作
早晨醒来时觉得鼻子吸气不顺畅
间歇性丧失嗅觉
嗅觉明显减退或丧失
鼻部疼痛、烧灼感
👃 案例启示:有位27岁的白领男性,冬季办公楼暖气足,常感觉鼻腔干得难受,起初只是偶尔鼻痒,后来发展为持续性的鼻塞和流血,经检查被诊断为干燥性鼻炎。

03. 干燥性鼻炎影响生活质量吗?

  • 睡眠变浅:鼻堵让人频繁醒来,很难睡踏实。
  • 注意力下降:白天呼吸不畅,大脑缺氧,工作、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 情绪波动:长期干燥、难受让人心情烦躁,社交表现也可能受影响。
  • 生活中的小插曲:有位68岁的退休教师女生,反复流鼻血导致出门总要备着纸巾,稍微受冷就有血丝流出,让她出行和聚会都感到不便。

看似小问题,长期如果不处理,不仅自身不适,还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嗅觉减退等更严重情况[Fokkens WJ, et al., 2020]

04. 环境调整的小妙招 🌿

具体建议
  • 家里/办公室加湿:建议用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40%-60%,既不让室内过湿,也避免干燥。
  • 绿色植物帮忙:摆几盆绿萝或常青藤,自然增湿效果不错(不过夜间别太多)。
  • 勤通风:哪怕冬天,每天开窗10-20分钟,室内空气更新。
  • 避开强风直吹:不要让空调或风扇对着脸长时间吹。
环境变化 建议方法
暖气房空气干 使用加湿器+每日通风
粉尘环境 戴医用口罩,定期清洁家居
空调长期使用 每3小时关一次,室内放水盆

环境优化后,很多患者反映症状明显减轻。虽然不是万能,但作为日常措施,的确有实际帮助。

05. 多喝水、多吃这些有好处🥗

食物 功效 建议吃法
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帮助黏膜修复 每天1-2个,直接吃或沙拉
芝麻 含天然油脂,有助于润滑黏膜 早餐可加入粥或拌菜
蜂蜜 有助于湿润呼吸道 温开水冲服,每天1小勺
苹果 富含膳食纤维,帮助清除毒素 当零食直接吃
💧 饮水建议:成年人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ml,分多次慢慢喝,运动和出汗时适当增加。
  • 保持每日三餐规律,避免长时间空腹。
  • 在室内干燥季节,偶尔喝点淡盐水,对鼻腔黏膜也有一定好处。

其实,长期注重饮水和多样化饮食,对鼻子健康非常重要。

06. 出现这些情况,及时看医生!

就医或用药指引
  • 鼻塞持续超过2周,影响工作生活
  • 反复流鼻血,用家庭方法不能缓解
  • 嗅觉减退或丧失,合并鼻部疼痛

目前坊间流行各种鼻喷雾、润鼻凝胶。如果只是暂时性干燥,可以用生理盐水鼻腔清洗。但长期、大量自行使用药物类喷剂可能损伤黏膜,应遵医嘱用药,尤其含激素、血管收缩剂的制剂[Lund VJ, et al., 2011]

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请先和医生沟通,定制治疗方案。
  • 专业检查如鼻内镜可以明确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
  • 出现严重症状,不要拖延,正规医院就诊远比网络自查靠谱。

07. 鼻腔干燥,生活可以更轻松

干燥性鼻炎其实并非大病,但长期不管,影响日常还是很明显。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盲目用药,而是先从环境、饮食、水分这几件小事做起。如果你身边有人为此烦恼,不妨和他们分享这些实用建议:考虑调节环境湿度、适量增加水分,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偶尔的小麻烦,科学对待,很快就能得到改善。呼吸顺畅,其实有很多值得尝试的小办法。

参考文献

  1. Wormald, P. J., & Michael, P. L. (2003). Nasal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nasal disorders.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 117(Suppl S29), 5-8.
  2. Yadav, S. P. S., Joshi, S., Joshi, R., & Gupta, J. C. (2005).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aetiology of atrophic rhinitis.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119(5), 344-347.
  3. Fokkens, W. J., Lund, V. J.,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Supplement, 29, 1-464.
  4. Lund, V. J., & Mackay, I. S. (2011). Staging in rhinosinusitus. Rhinology, 49(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