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监测:精准手术的隐形保护者
01 什么是术中超声监测?
手术室中的气氛总是紧张又安静。医生需要时刻判断下一步怎么做,有时候,就像是在夜航中寻找灯塔。其实,术中超声监测便是那束及时出现的灯光。它让医生可以在不开刀、无损伤的情况下,实时看到手术区域内的组织和器官,基本靠一支超声探头完成。与常规的术前检查不同,它是在手术刀已经落下时,帮医生随时掌握内部变化。
简单来说,术中超声监测就是在手术当中使用超声探头,观察病灶、血流、结构等,让手术更有把握。
02 应用在哪些手术?
- ① 心脏手术:比如心脏瓣膜置换,医生可以用超声直接看到瓣膜结构、缝补成效是否让我满意,哪怕细小的血栓或瓣膜缝隙也能发现。
- ② 肝脏肿瘤手术:一个52岁的女性患者,在肝脏切除肿块过程中,术中超声监测清晰显示肿块边界,帮助外科医生切除干净,并避免损伤重要血管,这让手术变得更安全。
- ③ 神经外科:切除脑肿瘤时,术中超声监测能观察肿瘤和脑组织的关系,减少误伤区域,实现尽量保留健康组织。
科室 | 具体用途 |
---|---|
心脏外科 | 评估心室收缩、瓣膜结构、修复效果 |
肝胆外科 | 定位肿瘤、辨别血管、避免术中出血 |
神经外科 | 肿瘤定位、脑组织分层、引导切除 |
03 技术原理都有哪些?
说起来,术中超声其实和常规B超类似,关键在于实时性和分辨率。医生将专用探头放在手术区域——比如肝脏表面,发出高频声波,遇到不同软组织、血管、肿瘤反射回来,经过电脑处理变成影像。这样,医生就像打开“内视镜”一样,不切开也能看到里面的变化。
超声成像依赖声波反射,不涉及辐射,实时显示各层结构,随时反应组织细微变化。
实际上,如今还有三维超声,能够重建手术区域空间结构,甚至声-光融合,让医生在同一个画面里对比核磁等多种信息。
04 有哪些优点和局限?
优势 | 局限 |
---|---|
无创,无辐射,不伤及身体 | 操作难度较高,依赖经验 |
实时监测,出问题能立刻发现 | 图像分辨力受限,细小变化需高档设备 |
过程可重复,风险小 | 部分手术部位探头不易放置 |
其实,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对术中超声的掌握水平不一样。操作需要专门学习,手法细腻的医生,才能准确判断影像。如果设备不够先进,对深部或微小结构的分辨会有难度。
05 最近有哪些新突破?
- 三维超声:以往只能看到二维切面,现在能复原空间立体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肿瘤与重要血管的真正距离。
- 融合影像: 把术前CT、MRI等资料与术中超声叠加对比,医生相当于获得一张“地图+路况”,提高手术精度。
- 智能图像分析:近期有研究将人工智能用于术中超声,辅助医生判别复杂的微细变化,有望做到更高准确率。
新技术不断升级,用更小的探头、自动识别软件,逐步打破手术难点。
06 未来在微创手术会起什么作用?
已经有不少外科专家认为,随着微创、腹腔镜等小切口手术越来越多,术中超声监测将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比如肝脏、胰腺等深部器官,视野有限时,术中超声可帮医生判断切割线,避开大血管,大大降低大出血风险。
这种技术发展的方向是让患者恢复更快,创伤更小,未来或许会成为微创手术的重要“标配”。
07 如果需要手术,怎么获得更高安全性?
- 和医生沟通: 如果你的手术属于肝脏、心脏或神经类,了解一下医院是否能做术中超声监测,必要时可以主动询问主治医生,让专业团队评估是否适合采用。
- 选择有经验的医院: 术中超声属于先进技术,建议在有专门超声医生、设备齐全的三甲医院就医,整体风险更可控。
- 术后关注恢复情况: 虽然术中超声让手术更精细,术后不代表能完全排除小概率风险,依然要按照医嘱复查。
健康行动TIPS
- 手术前关注自身体检报告,对手术方案心里有底,多和专科医生沟通。
- 如果存在慢性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提前做好控制,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几率。
- 手术后,注意观察切口和身体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
说到底,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远超我们想象。像术中超声监测这样“隐身”的保护者,虽然术前未必人人关注,但关键时刻可以打破僵局。现在了解这些知识,在需要时勇敢为自己发声,就是把握健康主动权。
参考文献
- Mahmood, F., & Matyal, R. (2013). Intra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y: Basic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57(5), 429–436. https://doi.org/10.4103/0019-5049.120156
- Squires, M. H., & Kooby, D. A. (2013).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a sur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32(4), 701-714. https://doi.org/10.7863/ultra.32.4.701
- Mariani, M. A., Dijkhuizen, R. S., & Grandjean, J. G. (2011). The role of intraoperative imaging techniques in cardiac surgery.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39(2), 232-242. https://doi.org/10.1016/j.ejcts.2010.0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