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与面具脸:如何找到微笑的力量
01 帕金森病:为什么会影响运动和表情?
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长辈在说话时,脸上表情很少,像“带着面具”一样?其实这不只是简单的表情变少,往往和帕金森病有关。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它的“麻烦”之处不仅在于行动变慢、手发抖,很多人还会发现,自己笑不出来,连高兴时也难以表达在脸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它的“麻烦”之处不仅在于行动变慢、手发抖,很多人还会发现,自己笑不出来,连高兴时也难以表达在脸上。
健康影响:
帕金森病会影响大脑中控制运动的神经元,使得面部、肢体的动作都变得迟钝。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1%的人在晚年会被这种疾病困扰(Poewe et al., 2017)。如果及时识别并干预,有机会帮助患者恢复一些功能,减缓病情进展。
帕金森病会影响大脑中控制运动的神经元,使得面部、肢体的动作都变得迟钝。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1%的人在晚年会被这种疾病困扰(Poewe et al., 2017)。如果及时识别并干预,有机会帮助患者恢复一些功能,减缓病情进展。
🌱 小贴士:帕金森病不是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大多数表现是慢慢加重的。
02 面具脸:不只是“不爱笑”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不笑是因为心里不高兴。但对帕金森患者来说,“面具脸”更多是面部肌肉活动减少。
张奶奶,67岁,过去总爱和邻居聊天,最近她发现,明明心里很开心,可别人却看不出她的表情变化,还以为她冷漠。这让她渐渐疏远了朋友,有时甚至为自己“不会笑”感到自责。
张奶奶,67岁,过去总爱和邻居聊天,最近她发现,明明心里很开心,可别人却看不出她的表情变化,还以为她冷漠。这让她渐渐疏远了朋友,有时甚至为自己“不会笑”感到自责。
表现 | 日常困扰 | 心理影响 |
---|---|---|
表情僵硬 | 别人很难通过脸看出她的喜怒哀乐 | 容易产生孤独感 |
说话时嘴唇活动减少 | 互动时被误解为“冷淡” | 自信心下降 |
偶尔流口水 | 外观困扰影响社交 | 导致自卑 |
💡 说起来,家属也可能误会“患者不愿意搭理人”,其实这只是疾病带来的面部活动减少。
03 多巴胺短缺:面具脸背后的神经机制
说到帕金森病,少不了多巴胺这个“大脑信使”。大脑深部的黑质区域主要产生多巴胺,正常状态下,神经细胞可以像小工厂一样,不断合成和释放多巴胺,保证肌肉的灵活活动。
可一旦这些神经细胞坏掉,多巴胺分泌减少,面部的小肌肉群活动也就像没了动力一样。
形成过程如下:
形成过程如下:
- 黑质神经元减少 → 多巴胺不足
- 脑部信号传递受阻 → 肌肉启动变慢
- 面部表情肌僵硬 → 表情出现在脸上的“时间变长”,甚至渐渐消失
哪些人更容易受影响? |
|
🔎 研究显示,面具脸的出现和多巴胺减少的程度密切相关(Müller et al., 2013)。
04 运动和康复训练:给表情“找回活力”
其实,即使面部肌肉变得迟钝,也有办法慢慢改善。有多项研究指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回路的“再连通”,让表情活动逐渐丰富起来。
🎯 实际训练建议:
- 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夸张微笑:嘴角上翘,保持5秒,重复10次。
- 吹气球:鼓起腮帮子,每次5秒,反复10次,有助于增强面颊和口唇肌肉。
- 练习发音操:比如大声念“A-E-I-O-U”,结合口型变化,能锻炼相关肌群。
看康复医学科的理由:
如果发现上述训练坚持后效果一般,可以考虑找专业康复医生做评估。根据个人情况,医生会指定更有针对性的面部康复训练。有位72岁的男性,因早期就参加了康复团队训练,3个月后面具脸症状明显减轻,这提醒我们,越早介入,越有机会改善日常交流。
如果发现上述训练坚持后效果一般,可以考虑找专业康复医生做评估。根据个人情况,医生会指定更有针对性的面部康复训练。有位72岁的男性,因早期就参加了康复团队训练,3个月后面具脸症状明显减轻,这提醒我们,越早介入,越有机会改善日常交流。
👨⚕️ 运动训练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
05 心理支持和社会介入:别让孤独“加重病情”
面具脸很容易给患者内心带来挫败感,也影响家人与朋友之间的互动。
王叔叔,69岁,面具脸后朋友变少,常常觉得自己“被社会遗忘”。其实,很多患者最大的困扰不是表情减退本身,而是由此带来的交流障碍和心理压力。
王叔叔,69岁,面具脸后朋友变少,常常觉得自己“被社会遗忘”。其实,很多患者最大的困扰不是表情减退本身,而是由此带来的交流障碍和心理压力。
支持方法 | 益处 | 怎么做? |
加入帕金森病互助社群 | 获得同伴理解与鼓励 | 参加线上或线下分享活动 |
心理疏导 | 缓解自责与焦虑 | 咨询心理医生,家属多鼓励 |
家庭陪伴 | 提升自信和生活动力 | 通过简单对话,多表达支持 |
🌈 有时候,一句理解的话、一次小小的鼓励比药物更有效。家属和朋友的态度,能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06 展望未来:研究进展和新希望
关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科学家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近年来,不少新方法让人看到希望。比如,更精准的药物让多巴胺补充更均衡,还有“深部脑刺激”等新技术,通过植入电极直接调节大脑活动,能改善部分运动症状。
新型康复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训练,帮助患者针对性恢复面部表情。这些方向还在探索,但值得关注。
🚀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努力让患者多一点微笑的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独自承受。
📚 参考文献
- Poewe, W., Seppi, K., Tanner, C. M., Halliday, G. M., Brundin, P., Volkmann, J., ... & Lang, A. E. (2017). Parkinson diseas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13.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7.13
- Müller, B., Assmus, J., Herlofson, K., Larsen, J. P., & Tysnes, O. B. (2013). Importance of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fo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 19(11), 1027-1032. https://doi.org/10.1016/j.parkreldis.2013.07.010
- Jankovic, J. (2008).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79(4), 368–376. https://doi.org/10.1136/jnnp.2007.1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