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了解症状、治疗及日常管理
说起来,支气管炎就像是呼吸道里的“小插曲”——它指的是连接气管和肺部的支气管发生炎症。多数人得的其实是“急性支气管炎”,也就是说,这种炎症往往起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是被病毒感染搞出来的,比如冬天流感盛行的时候。所以,很多人会发现一感冒没好利索,咳嗽反而越来越厉害,原来是病毒顺着嗓子往下走,把支气管惹毛了。
不过,支气管炎还有一种“慢性型”。慢性支气管炎就像家里的隐形客人,反复咳嗽、咳痰,拖拖拉拉没完没了——主要见于习惯吸烟或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的人群。简单来讲,急性支气管炎常因病毒“一时兴起”,而慢性那种多半和生活环境、坏习惯脱不了干系。(Sethi, S., & Murphy, T. F., 2008,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持续咳嗽:刚开始可能只是轻轻的“偶尔”咳两下,不久后发展成一连串的“忍不住”——这种咳嗽往往持续一两周,严重时甚至一说话就想咳。
- 咳痰:有些人会发现咳出来的痰一开始是白色的,慢慢变成黄色或绿色。这其实是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参与了战斗,让痰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一定代表感染从病毒变成了细菌。
- 胸闷及不适:有的人咳得很厉害时,胸口会觉得闷、甚至偶尔胸痛,仿佛胸腔里“憋着点什么”。
- 偶见喘息或呼吸短促:特别是老人或原本有哮喘、慢阻肺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紧促,像是气流被卡住了一样。
以一位72岁的男性为例,他近日因频繁咳嗽并咳痰前来看诊,虽未发热,但肺部呼吸音较粗。这类症状其实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秋冬季节。
如果发现咳嗽时间长、症状明显,尤其是痰量多或者带血,建议不要一拖再拖,可以先去社区医院看看。
- 长期抽烟:香烟对支气管的伤害就像“烟雾弹”长期悬挂在你身边。多项研究显示,60%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有吸烟史。(Barnes, P.J.,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空气污染重的地方:工地、矿山、工厂或者住在马路边的人,呼吸到的粉尘、废气都会反复刺激气道,让支气管发炎的风险增加。
-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孩、老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较低的人,身体防护能力差,容易被病毒“突破防线”而诱发支气管炎。
- 特殊季节:数据显示,每到秋冬季,门诊里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的人数会迅速增加,寒冷和干燥气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些危险因素背后,其实都是支气管长期或反复受伤的结果。所以平时工作或生活中对这些点多加注意,后续管理起来会更省心。
真正要分清咳嗽是不是支气管炎,医生会怎么看?其实,诊断支气管炎最关键的是仔细问诊和体检。
- 病史询问:医生会耐心了解咳嗽的持续时间,有无痰、发热、呼吸急促等情况,有没有吸烟史、职业环境等信息。
- 体格检查:用听诊器仔细听两肺,不同于肺炎的是,多数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音变粗,但干湿啰音不明显。
- 必要时做检查:对于症状长时间未改善、发热明显、伴有呼吸困难的人,医生可能建议胸部X光排查有没有肺炎。血常规、痰培养等则不是每个病人都需做。
简单来说,大多数支气管炎光靠症状和查体就能判断。胸片一般只在怀疑有更严重疾病(比如肺炎)时才用得上。
参考:Sethi, S. (2023). Acute bronchitis.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是病毒惹的祸,用药原则是缓解症状——让咳嗽不太闹心,患者能舒服点。抗生素只有在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时才需要用(用药权在医生,不宜自行随便吃药)。
- 对症用药:轻度不适可用止咳祛痰药,如枇杷膏、复方止咳片等(成分不同,要注意药物说明)。
- 抗炎治疗:如果有持续严重咳嗽、合并明显炎症,医生会酌情开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这些药必须遵医嘱服用,不适合自行用药。
- 环境调整:减少空气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显著提升康复效率。
- 饮水与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和休息,有助于身体自愈。
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不一样,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用药。例如,72岁的那位男士用的是头孢克洛缓释片配合止咳药物,同时被建议适当运动和回家随访。
咳嗽超过三周未见好转,或有高热、剧烈胸痛等加重表现,建议及时复诊。
- 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哪怕冬天也要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稀释病菌、粉尘。
- 多喝温水:补充足够水分,可以让痰液不那么黏稠,更容易被咳出。
- 均衡饮食:日常可以多吃些绿色蔬菜、橙色水果(如橘子、胡萝卜),有利于增强免疫力,例如:菠菜富含维生素C,对抵抗力提升有好处,每餐来一小把即可。
- 温暖防寒:外出时穿好衣物,避免受凉。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反复。
- 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温和运动,一周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
- 避免拥挤环境:特别是流行季节,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减少病毒暴露。
日常护理中,留心身体变化很重要。只要出现痰多色黄、持续高热、气喘明显等问题,就需要考虑尽快就医。最好优先选择附近的三级医院或呼吸内科,有必要还可以做肺功能等进一步检查。
家里有老人、慢性病患者时,日常管理上可以适度增加家务分担,为他们多准备些清淡饮食和热水,让恢复速度加快一些。
- Sethi, S., & Murphy, T. F. (2008). Infe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ur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22), 2355–2365.
- Barnes, P.J. (202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3, 946-959.
- Sethi, S. (2023). Acute bronchitis.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