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滤泡性淋巴瘤:你需要知道的实用知识

  • 15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滤泡性淋巴瘤:你需要知道的实用知识封面图

滤泡性淋巴瘤:你需要知道的实用知识

有时候,身体出现小变化并不容易被发现,比如脖子后面摸到个小包,没有疼痛,平时也没什么不舒服。很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都觉得没什么大碍。其实这背后有时隐藏着复杂的健康问题,比如滤泡性淋巴瘤。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这种疾病到底是怎么回事,身边谁需要注意,怎么识别,患病后怎么生活更安心。

01 什么是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FL,Follicular Lymphoma)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里较常见的一种。它起源于淋巴结,属于一种慢性进展的肿瘤。很多患者最初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体检或偶然触摸到无痛性肿块时,才被医生关注。

从本质上说,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组异常的淋巴细胞(主要是B细胞)在体内积聚和增殖形成的。与一些发展很快的肿瘤不同,它的“脚步”相对缓慢,有点像生活中的“慢性小麻烦”。不过,如果不处理,它依然会逐渐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向全身扩散。所以,不论哪种阶段,都值得关注。

📚

参考文献(参考 UpToDate,2023;Swerdlow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2017)

02 滤泡性淋巴瘤的症状如何识别?

说到滤泡性淋巴瘤的症状,有些人可能会有点难以察觉,尤其是在早期。一般会出现以下几个明显信号:

  •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身体某些部位(比如脖子、腋下、腹股沟等)的淋巴结慢慢变大,但基本不会疼。这也是大部分患者最先注意到的现象。
  • 乏力和体重下降:
    日常生活中,总是觉得没劲,甚至一段时间以后体重不明原因地减少。这些变化虽然常见,却容易被忽视。
  • 反复感染或发热:
    有些人会出现低热、夜间出汗或者反复呼吸道感染。
有一位61岁的男性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一直良好。因为右侧髂外静脉血栓、下肢回流障碍等入院,血液科检查时才发现滤泡性淋巴瘤已经发展到晚期。这个例子说明,有些症状如果总不消,就要尽早去专业科室查查,尤其是有不明原因的肿块或者持续异常感受时。
🔍

参考文献:Armitage, J. O., & Longo, D. L. (2021). Non-Hodgkin Lymphoma.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th Ed.). McGraw Hill.

03 滤泡性淋巴瘤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滤泡性淋巴瘤为什么会找上门?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百分百的答案,但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 遗传易感: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会略高。有研究提示,血缘亲属中有淋巴瘤病史者,其患病风险相对增加(Kane et al., 2010)。
  • 免疫系统异常: 比如患有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身体的免疫细胞容易出现异常增殖,进而增加滤泡性淋巴瘤的几率。
  • 环境因素影响: 某些特殊工种(如农药接触者)或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也会让风险上升。
  • 年龄和性别: 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较多,男性略高于女性。

这些风险因素只是让人们“更容易”患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日常接触中的普通人群,大多数时候不用过度担心,但如果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就需要提高警惕。

🧬

参考:Kane, E.V., et al. (2010). Risk factors for non-Hodgkin lymphoma subtypes: a pooled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149(3), 404–416. DOI:10.1111/j.1365-2141.2010.08118.x

04 如何进行滤泡性淋巴瘤的筛查与确诊?

当怀疑有滤泡性淋巴瘤时,最关键的是科学的筛查和确诊流程。一般包括三步:

  1. 体格检查:
    医生会摸查全身的淋巴结、肝脾是否增大,有没有肿块等。
  2.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或PET-CT,用于判断受累的范围和位置,有助于后续的分期。
  3. 病理学诊断:
    关键一步就是“活检”(即切下一小块淋巴结做显微镜观察),只有明确病理类型,才能最终诊断滤泡性淋巴瘤及其分期。
  4. 血液学评估:
    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免疫分型检查,帮助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大多数诊断流程不用住院完成。如果出现持续不明淋巴结肿大,建议尽早到正规的血液科就诊,避免耽误识别和治疗时机。
🩺

参考:Swerdlow, S. H., et al. (2017).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05 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有多种组合。最核心的选择有下面几种:

  • 化疗: 这是传统方案,适合多发、进展快或症状明显者,会联合不同的化药来降低异常细胞数量。
  • 免疫治疗: 如单克隆抗体(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通过靶向清除异常淋巴细胞,副作用相对较小,提升了患者的长期缓解率。
  • 放疗: 适合局部受累、分期较早的患者,部分早期病例通过低剂量放疗便能良好控制病情。
  • “观察等待”策略: 部分早期、进展慢、无症状者,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不立刻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治疗选项通常需血液科专家根据个人情况去定制,比如合并其他慢病、高龄或身体状况一般者,治疗方式会更温和。与医生坦诚沟通,及时反映反应和想法,有助于找到最实用、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路径。
💊

参考:Freedman, A. (2018). Follicular lymphoma: 2020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93(2), 296–305. DOI:10.1002/ajh.24976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滤泡性淋巴瘤病情?

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以后,日常管理其实很关键,积极生活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具体可以这么做:

  • 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鱼肉、蛋奶等),有益提升免疫系统稳定性。
  • 坚持适度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帮助血液循环,同时带来愉悦心情,减少病后焦虑感。
  • 规律作息,足够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对抗肿瘤细胞有好处。
  • 定期复查:听从血液科医生安排,按时完成淋巴结、影像及血液检测,便于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 关注情绪变化:和家人、朋友多交流,有困惑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情绪平稳,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

例如,番茄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能帮助细胞抵抗损伤;每天适量补充蛋白质,比如吃一小块鲫鱼或豆腐,对身体修复有积极作用(Parodi, P.W., 2015.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4(2), 105–113.)。

对于特殊人群,如果出现持续低热、夜间出汗、肿块变大或其他新症状,应随时回诊,不要拖延。此外,普通人如果长期发现身体有异常的肿块,建议先到正规的血液科或肿瘤科做全面评估。

积极调整生活节奏、配合医生管理,是目前公认效果最稳定的健康策略。偶尔身体有小状况,不必过分紧张,但定期关注自身变化总是有益无害的。

滤泡性淋巴瘤虽然是一种慢性血液疾病,但并不可怕。了解它、留意早期信号、配合专业治疗,再加上科学的生活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和它长期“和平共处”。健康路上,及时行动,总比被动等待要好。

引用文献

  • Swerdlow, S. H. et al. (2017).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 Armitage, J. O., & Longo, D. L. (2021). Non-Hodgkin Lymphoma.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th Ed.). McGraw Hill.
  • Kane, E. V., et al. (2010). Risk factors for non-Hodgkin lymphoma subtypes: a pooled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149(3), 404-416.
  • Freedman, A. (2018). Follicular lymphoma: 2020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93(2), 296-305.
  • Parodi, P.W., (2015).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4(2), 105–113.
  • UpToDate. Filter: Follicular lymphoma. Wolters Kluwer, UpToDat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