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脑动静脉畸形的面纱:从病因到应对之道
什么是脑动静脉畸形?
日常中,大多数人没怎么听说过“脑动静脉畸形”。其实,这是一种脑里的血管结构出了点“小插曲”——原本应该分阶段流动的血液,很直接地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开辟了一条“捷径”。这个直接通路,让大脑的毛细血管成了旁观者。
医学上,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简称AVM)属于少见病,但在青中年脑出血患者中比较重要。根据血管形态,常见类型有囊状(团块型)和窦状(扩张型)。
别忽视:脑动静脉畸形可能带来头痛、癫痫甚至出血等风险,所以不是小问题。数据上,每10万人里大约有1~2人患有该病(Stapf, 2006)。
别忽视:脑动静脉畸形可能带来头痛、癫痫甚至出血等风险,所以不是小问题。数据上,每10万人里大约有1~2人患有该病(Stapf, 2006)。
小贴士:大部分脑动静脉畸形在年轻时就会形成。
哪些信号可能和脑动静脉畸形相关?
很多人在早期基本感觉不到异常。比如有位27岁的男士,本以为自己只是偶尔头晕,没在意,复查时才发现大脑里“多”了一团血管。
这类型号称“沉默的小麻烦”,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
这类型号称“沉默的小麻烦”,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
不过,也有一些人会出现下面这些表现(表1):
阶段 | 可能表现 | 严重信号 |
---|---|---|
早期 | 偶发性头痛、短暂视物模糊 | 基本不影响生活 |
进展期 | 反复头痛、癫痫发作 | 持续性症状需警惕 |
并发症期 | 突然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偏瘫 | 有生命危险,需急诊! |
这提醒我们,突然严重头痛和神经功能缺失(比如说话困难、手脚无力),都是不得拖延的信号。
基因与脑动静脉畸形的关系
说到患病的原因,基因影响是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医学研究发现,家族中若有脑血管畸形病史,后代概率会更高一些。
有些遗传疾病也会增加风险,比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Weber-Rendu综合征)。家里有这种病史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自身健康。不过,绝大多数病人并不会有明显的家族史,只是个人的基因排列“碰巧”导致了血管发育异常。
TIP:基因变异主要影响血管生成相关的“指令”,可能导致血管错位发育(Kondziolka, 2005)。
胚胎时代的小意外:脑血管发育的“程序错误”
简单来说,大脑的血管本来需要精细地发展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层结构。有些时候,在胚胎10~18周之间,因为基因或环境干扰,这个精密“工程”中某一步出了岔子。
这种情况下,动脉血直接“跳过”毛细血管,与静脉连接,等于大脑的“交通要道”多了条快捷通道。这个异常结构通常在出生前就已经形成,只是有的人要到成年甚至更晚才出现症状。有报道显示,90%的脑动静脉畸形都是胎儿时期形成的(Al-Shahi & Warlow, 2001)。
环境和诱因:出生前后的“小插曲”
环境因素有时也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孕期服用某些药物、接触放射线、遭遇病毒感染等,可能影响胚胎正常血管发育。
现有研究虽然还没有锁定具体哪一种药物或特定环境肯定会导致脑动静脉畸形,但妊娠期抗癫痫药、化疗药或较高剂量的X线暴露,都曾被怀疑有风险。
从流行病学数据看,大约有5%~10%的AVM病例,家属确实能追溯到妊娠期特殊暴露(Fleetwood et al., 2002)。不过在绝大多数患者身上,环境因素只能算是“间接影响”,而非决定因素。
小建议:孕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和特殊放射检查。
与其他疾病有关吗?
有些疾病会让动静脉畸形更容易出现。比如:
- 系统性血管炎:血管炎症让血管壁变脆,容易出现畸形改变。
- 凝血障碍:比如血友病患者,异常出血增加畸形暴露机会。
举个例子,一位34岁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为反复头痛和视力下降,最终查出脑动静脉畸形。说明某些系统性疾病确实有加重风险,不过两者的直接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Halbach, 1998)。
怎么守护脑血管的健康?
目前,脑动静脉畸形还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办法。但是,健康的习惯有利于整体血管系统,可能对预防这类病变有所帮助。
推荐食品 | 主要功效 | 适合吃法 |
---|---|---|
深色绿叶蔬菜 | 富含叶酸,有助于血管健康 | 清炒或凉拌,每天一两小份 |
深海鱼类 | 富含Ω-3脂肪酸,帮血管抗炎 | 每周2-3次,少油少盐蒸熟 |
坚果 | 含有脂肪酸,保护血管 | 每天几颗,别一次太多 |
早期甄别很关键:有头痛、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关注。成年后,如短时间内反复出现新发神经症状(如突发视力或语言障碍),最好到神经专科做头颅影像学检查(如MRI、CTA)。
豆知识:大部分AVM可以通过无创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初步发现。复杂情况可去有神经外科专长的大医院进一步评估。
运动与心态:适量有氧运动帮助全身血管弹性,良好的作息和情绪也有益健康。
总之,早发现、定期复查、大脑不适别拖延,是守护脑动静脉健康的靠谱做法。
总之,早发现、定期复查、大脑不适别拖延,是守护脑动静脉健康的靠谱做法。
参考文献
- Al-Shahi, R., & Warlow, C. P. (2001).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frequency and prognosis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 in adults." Brain, 124(10), 1900–1926. https://doi.org/10.1093/brain/124.10.1900
- Fleetwood, I. G., Steinberg, G. K., & Adler, J. R. (2002).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23), 1707–1716.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13572
- Kondziolka, D., et al. (2005).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103(5 Suppl), 856–863. https://doi.org/10.3171/jns.2005.103.s_supplement
- Halbach, V. V., Higashida, R. T., et al. (1998).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2), 251–263.
- Stapf, C. (2006).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7(3), 367–382. https://doi.org/10.1016/j.nec.2006.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