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管运动性鼻炎:全面了解、识别与应对策略

  • 25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管运动性鼻炎:全面了解、识别与应对策略封面图

血管运动性鼻炎:了解、识别与应对

01 日常中遇到的“模糊鼻炎”

每逢换季,就有不少人陷入“开会打喷嚏、晨起鼻子堵、冷热变化就鼻水哗哗”的小尴尬。身边有人感叹:“花粉季还没到,怎么鼻子又开始闹脾气?”其实,遇到类似困扰的不只是少数。血管运动性鼻炎就像个“不速之客”,悄悄影响工作、睡眠和心情,让生活多了些不便。
经常被当作普通感冒或者过敏性鼻炎来处理,可往往治不好。轻视这种鼻炎的人不少,有的选择忍一忍,有的则长期依赖纸巾。可这些“小麻烦”如果一直被忽略,很可能随着时间变为“大困扰”:晚上睡不好、早晨醒疲惫,还会影响到身边同事和家人的心情。
🔍 小贴士:
  • 持续鼻塞和流涕不等于感冒。
  • 经常“莫名其妙”鼻腔不适,有可能不是单纯过敏。

02 有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表现其实有些“狡猾”,前期多以轻微、间歇性的不适现身,很容易被误判为环境影响或者小感冒。发展后,症状持续加重,影响力就大大不同了。
症状 出现阶段 识别特点
偶尔鼻塞 初期 大多早晨明显,活动后减轻
轻微流涕 初期 清水样鼻涕,天气变化易发
阵发性喷嚏 初期 与特定刺激(冷热、气味)有关
持续鼻塞 加重期 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大量清鼻涕 加重期 伴随头重感,明显影响工作
嗅觉减退 加重期 食欲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案例: 有位42岁的男性白领,近两年常因会议时喷嚏频繁、鼻塞加重影响沟通。逐渐发现周末休息好转,遇冷热、香水味、油烟时复发。经专科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这才明白原因。

03 什么是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 VMR)是指鼻腔内神经系统和血管反应异常引发的慢性鼻科疾病,常被误解为过敏性鼻炎。不同之处在于,血管运动性鼻炎并不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反应,而是鼻腔“自家神经”对各种外界刺激过于敏感。
主要机制是鼻黏膜内迷走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旺盛(Baraniuk, J.N., 2001)。
📝 特点:
  • 发作与气候变化、温度冷热、刺激性气味、紧张情绪等有关。
  • 家中没有过敏病史的人同样可能得。
  • 药物、吸烟、高温或饮酒容易诱发或加重。
✨ 科普小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将血管运动性鼻炎归类于慢性非感染性鼻腔疾病,而非免疫变态反应(WHO, 2009)。

04 为何会得血管运动性鼻炎?

说到底,这种鼻炎就像鼻腔神经“调节失灵”,敏感度高于常人。具体来讲,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 生活场景 说明
气温变化1 室内外温差大、进出空调房 鼻腔容易突然充血
强烈气味 接触油烟、香水、消毒剂 诱发鼻分泌物增多
情绪波动 压力大、紧张焦虑 神经兴奋影响鼻黏膜
年龄增长 中老年人发病比例升高 黏膜调节能力减弱
遗传倾向 有家族成员有类似症状 但与过敏性鼻炎平均相关性较低(Settipane, 2018)
研究显示,气温波动和生活压力是最常见的触发点(Settipane, R.A., 2018)。其实,即使没有明显外界刺激,敏感体质的人在特殊阶段(比如怀孕、内分泌失调)鼻腔也可能变得更加“多事”。
❗ 值得关注: 长期鼻炎如未干预,有资料显示可能会导致慢性鼻窦炎、嗅觉减弱等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构成隐忧(Bousquet et al., 2008)。

05 如何科学诊断?

确诊血管运动性鼻炎需医生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与过敏性鼻炎或感染性鼻炎相比,诊断过程更依赖细致询问和逐步排除。主要步骤如下:
方法 内容简介 应用意义
详细问诊 了解发作时间、频率、诱因 区分气候/气味诱发 vs 过敏性
体格检查 鼻腔是否黏膜苍白湿润 排查结构性异常
症状记录表 常见EPOS量表、VAS评分 把握轻重及具体类型(Fokkens et al., 2020)
辅助检查 血IgE检查、变应原皮试结果多为阴性 区别于过敏性鼻炎
排除测试 除外感染、息肉、肿瘤等疾病 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经验分享: 如有反复难缓解的鼻塞、持续流清水涕,并且无季节性规律或特定过敏原,可以主动向耳鼻喉科医生说明具体触发因素,有助于早期判断和精准治疗方向。

06 应对与管理:有哪些科学建议?

针对血管运动性鼻炎,“药靠调,养为主”。系统研究显示,日常生活“调整+药物+定期随访”最有效(Baraniuk, 2001)。这里给大家一个实用的生活建议清单:
🍏 饮食调护推荐
  • 新鲜蔬果 + 提升免疫、维生素丰富 + 每天1-2种,替换冷饮小零食
  • 温热食物 + 暖体助循环,减少刺激 + 比如早上喝温热粥,避免过凉食物
  • 鱼类 + 富含Omega-3,减少黏膜炎症 + 一周1-2次,如三文鱼、鲭鱼
  • 蜂蜜水 + 润喉、缓解咽部不适 + 选用37℃左右温水冲泡
🛌 生活策略
  • 卧室常通风,避免灰尘堆积
  • 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缓解鼻塞
  • 保持作息规律,减少熬夜与高压精神状态
  • 运动适度,每周3-4次缓步走或瑜伽有帮助
💊 药物选择(在医生指导下)
  • 轻症可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喷雾(Baraniuk, 2001)
  • 必要时短期联合口服药物,严禁自行长期依赖
就医提示: 若持续出现无法缓解的鼻塞、睡觉打鼾加重、嗅觉衰退等,建议及时至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单靠“止鼻塞喷雾”自行解决。

07 未来与个人应对的展望

近年来,关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科学家在神经调节、血管活性因子等方向持续探索,例如部分新型局部药物和神经调节技术正开展临床试验(Baraniuk, 2001)。
简单来说,生活中适度调整环境和保持健康心态,是目前最实际的应对方式。与其盲目追求“彻底治愈”,不如跟这个“小麻烦”和平共处,争取把影响降到最低。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就医,再忙都值得。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Baraniuk, J. N. (2001). Pathogenesis of nonallergic rhiniti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08(2), S143-S150.
  • Settipane, R. A. (2018). Vasomotor rhin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11(1), 22.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 A., et al.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 Allergy, 63(Suppl 86), 8–16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9). Global surveilla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