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全指南
01 早产儿到底指什么?
许多人提到“早产儿”,脑子里总会浮现那种体型特别小、需要在保温箱里静静躺着的婴儿画面。其实,医学上的早产儿,指的是孕周小于37周就出生的孩子。这个标准全球通用,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医学系统对早产儿进行的细分不一样。有时一个小小的产前收缩,就可能让宝宝提前来到人间,和足月宝宝对比,出生时体重明显较低,一些甚至不足2公斤。
全球来看,早产儿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Blencowe et al., 2012),在我国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新生儿“抢跑”,需要特别的照护。数据显示,2010年时,中国的早产儿数量约为117万(Blencowe et al., 2012)。早产带来的挑战,不只是在生产那一刻,其后的健康风险、父母的心理压力以及长期的生长发育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现实。
02 早产儿有哪些特别的照护点?
-          生理层面
 早产儿因为器官发育还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呼吸系统、免疫功能都不如足月儿。比如,刚出生的李女士的孩子,32周就出生了,最初几天呼吸一直很微弱,需要靠呼吸机支持。这类宝宝小小年纪就经常见医生,家长得用心守护。
-          发育差异
 体重和身长比同龄足月儿低,有时喂养困难,容易吐奶、吃奶慢。生长速度有点像“小火慢炖”,但多数宝宝后续都会逐渐赶上。
-          心理需求
 虽然还不会表达,但早产儿对妈妈的声音、抚触特别敏感。如果长期待在育婴箱,缺少与父母的亲密接触,会影响安全感的建立。
| 项目 | 足月儿 | 早产儿 | 
|---|---|---|
| 呼吸 | 可自行呼吸 | 易有暂停/微弱,需辅助设备 | 
| 体温调节 | 较稳定 | 散热快,易低体温 | 
| 免疫力 | 出生时较强 | 较弱,易感染 | 
03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            温度管理
 早产儿怕冷,就像一只需要保暖的小猫。适宜的室温约24-26℃,穿衣不宜过多。刚回家时,建议用小帽子、睡袋,夜里摸摸宝宝脖子,不汗湿但温暖最合适。
 小妙招:用温度计监控,手摸宝宝颈背感觉温暖而无汗即达标。
-            喂养方法
 提前出生的宝宝,吸吮和吞咽动作没那么协调。建议少量多次,每2-3小时喂一次,每次不宜过多。有的宝宝需要用小杯喂或留置胃管,母乳始终是最佳推荐,有条件可用母乳库。
-            日常卫生
 新生儿皮肤娇嫩,沐浴用温水,动作轻柔,衣物柔软干净。不建议频繁洗澡,每次时间不宜太长。每次护理前后要洗手,减少感染机会。
| 护理动作 | 建议方法 | 
| 换尿布 | 及时,更换后用温水擦拭 | 
| 抚触 | 妈妈干净的手,每天10分钟轻揉肩背 | 
| 睡姿 |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窒息风险 | 
04 家长应该怎么支持孩子成长?
早产儿家庭常常面临不小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的支持就是最大的依靠。身边有位36岁的父亲曾说:刚看到孩子在育婴箱时特别无助,后来医生建议多跟孩子说话摸摸小手,宝宝才慢慢稳定下来。
| 家长的支持方式 | 具体建议 | 
|---|---|
| 情感陪伴 | 多与宝宝交流,轻声安慰、温柔抚摸 | 
| 参与护理 | 学习并亲手完成喂养、换衣、抚触等环节 | 
| 家庭互助 | 合理分工,避免母亲过度疲劳 | 
05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遇到健康“小麻烦”?
-          呼吸问题
 因为肺部还没完全成熟,早产儿出生后容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或者喘息。有最新研究表明,约有8%的极早产儿(小于28周)出现需要呼吸器支持的情况(Stoll et al., 2010)。
-          低体温
 早产宝宝皮下脂肪少,像没有加厚被子的“暖宝宝”,在环境温度稍低时体温就容易下降。
-          感染风险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足,早产儿得到感染的概率较高。有数据指出,早产儿感染严重性高于足月儿,尤其是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期间(Dong et al., 2019)。
-          喂养困难
 有些早产宝宝吃奶时容易呛咳、吐奶,甚至体重增长缓慢,这主要与神经、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有关。
-          黄疸问题
 部分早产儿因肝脏功能发育滞后,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比足月儿持续时间更长。
06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和监测要做些什么?
多数早产宝宝顺利出院后,还需定期接受儿科医生的复查。例如体重、身长、头围等基本指标,有的地方还会推荐做感觉统合检测、视听筛查。医学界普遍认为,极早产(小于32周)的宝宝,需要至少2年时间密切随访(Saigal & Doyle, 2008)。这些随访,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发育偏离,便于早干预、早支持。
| 随访内容 | 频率 | 目的 | 
| 体格生长 | 每月检查 | 监测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偏慢问题 | 
| 神经发育评估 | 每3-6月一次 | 及早发现运动、智力落后 | 
| 视力听力筛查 | 每年1-2次 | 预防弱视、听力损伤 | 
最后的话
早产儿的成长虽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但并不缺乏温柔和希望。照护过程中,家长常常会有担忧和迷茫,尤其在孩子遇到小状况时。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沉下心来细心照顾的家庭,都是孩子最安全的守护者。陪伴、科学护理、定期随访——这些具体而温柔的行动,比任何安慰都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 Blencowe, H., Cousens, S., Oestergaard, M.Z., Chou, D., Moller, A., Narwal, R., & Lawn, J.E. (2012). Preterm birth: Epidemiology and worldwide burden. The Lancet, 379(9832), 2162-2172.
- Stoll, B.J., Hansen, N.I., Bell, E.F., et al. (2010). Neonatal outcomes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from the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 Pediatrics, 126(3), 443–456.
- Dong, Y., Speer, C.P. (2019). Late-onset neonatal sepsis: recent development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Fetal and Neonatal Edition, 100(3), F257-F263.
- Saigal, S., & Doyle, L.W. (2008). An overview of mortality and sequelae of preterm birth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The Lancet, 371(9608), 261-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