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不可忽视:识别、诊断与治疗 🌬️
01 您了解肺癌吗?早期变化往往很隐蔽
平时身体的各种小变化,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太在意。比如偶尔咳嗽几声、觉得呼吸不太顺畅,或者爬楼时气短,这些情况,很容易被归结为“年纪大了”或是“换季感冒”。其实,很多肺癌患者早期几乎没什么明显症状,哪怕发生了,通常也比较轻微。比如偶尔咳嗽、偶发的胸部不适、觉得精神有点差,这些都不易让人警觉。👀
肺癌是一种起初以异常细胞在肺部缓慢生长为特征的疾病。由于肺部没有太多神经,早期的细小变化很难被察觉,往往等到肿瘤长大、影响到呼吸道或者其他结构时才稍微明显。因此,提升认识很重要,对身体的“特别小异常”要保持敏感,这样有助于提早发现可能的问题。
02 明显症状出现时,通常已经不是早期
- 持续性咳嗽:不是普通的早晨咳,而是每天或频繁出现,有时干咳、有时有痰。如果超过三周不好转,需留心。
- 胸部疼痛或闷胀:间断性开始,逐渐变成持续,无明显活动诱因而出现的疼痛,常常让人觉得呼吸不过来。
- 明显体重减轻:最近几个月衣服似乎宽了,称体重发现悄悄下降了5kg甚至更多,没刻意减食却瘦了。
- 反复肺部感染:简单来说,一年至少得两三次支气管炎或肺炎,治愈后不久又反复。
- 咳血或痰中带血:哪怕只是偶然一次,也要关注。
比如说,一位68岁男性患者,最近三周里总感觉胸口疼、气闷,还莫名多了皮疹,还合并偶有咳嗽。这类现象可不是普通的小问题,最终通过影像学和活检确诊为肺鳞癌,并且合并了淋巴结转移。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当持续症状或多系统异常出现,就是身体发出的警示,别轻易忽视。
如果发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呼吸科或肿瘤科就诊,让医生结合症状和相关检查进一步排查。早一点诊断,对后续治疗很重要。(引自:Mayo Clinic,“Lung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2023)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致病原因有这些
很多人觉得肺癌跟吸烟才有关,实际上还有其他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高达85%,但并非全部。其他机制包括:
- 长期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焦油、尼古丁),长期损伤肺组织,引发异常细胞增生。
- 空气污染:城市中的细颗粒等污染物也会进入肺泡,破坏细胞修复能力,累计之后风险提升。
- 遗传因素:家族有癌症史的人(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在某些情况下,罹患风险会高于普通人(参考:WHO,“Cancer: Lung cancer”, 2023)。
- 职业危险暴露:如石棉、氡气、某些化学品的长期接触,尤其在矿业、建筑、化工行业工作者中较为常见。
- 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患者,由于呼吸系统长期受损,免疫力下降,增加癌变概率。
年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肺癌多发于50岁以后,中老年人尤需关注。但也有年轻患者,尤其暴露于上述危险因素者。简单来说,无论吸烟与否,特殊环境或身体条件都可能带来风险。因此,风险意识要覆盖所有人群。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每18个癌症死亡就有1个是肺癌(IARC, Globocan, 2021)。
04 肺癌是怎么诊断的?常见流程与建议
真正确认肺癌并不是光靠症状。通常需要几个步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检查。比如,下列流程都是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步骤(参考:UpToDate, “Initial Evaluation of Suspected Lung Cancer”, 2023)。
- 医学影像:首先做胸部X线,有异常再进一步做胸部CT,能看清肺部结构和肿块所在。
-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微型镜子直接看到支气管内部,采集组织样本,帮助确认肿瘤类型。
- 痰液细胞学:显微镜下分析痰液中的细胞,有时能直接检测到癌细胞的踪迹。
- 组织活检:直接取一点肿块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何种癌症亚型(如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
- 分子检测:查找是否有特定基因变化,为后续选择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50岁以上或家族有癌症史),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用低剂量CT筛查。一般来说,如果出现持续咳嗽或胸部不适超过两周,就建议尽快做检查。检出的越早,治疗可能性也越多,生存率更高。
05 治疗方案有哪些?不同阶段的应对方式
肺癌的治疗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统一方案。医生通常需要根据癌症分期、具体亚型和个人情况定制计划。以实际病例为例:68岁的患者被诊断为右肺鳞癌IIIb期,合并淋巴结转移。治疗选择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如铂类+紫杉醇等联合方案,以及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还要应对化疗副作用,如皮肤反应、高血压和胃肠道不适,这些都需要辅助用药和支持治疗。💊
- 手术:早期肿瘤更适合切除,可以彻底清除异常组织。若肿瘤较小未扩散,这是首选方式。
- 放射治疗(放疗):局部肿瘤可以用高能射线“照射”,让癌细胞失去活力,对某些不能手术的患者很有帮助。
- 化疗:采用多种药物组合杀死癌细胞,主要用于中晚期或辅助治疗手术后可能残留的细胞。
- 靶向治疗:对有特殊基因变异的患者,如EGFR、ALK等基因突变者,可用精确药物抑制肿瘤生长。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帮助识别并清除癌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肺癌的主力。
- 支持治疗:包括用药缓解症状、心理辅导、营养补充,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不同阶段的治疗目标也不相同。早期以治愈为主,晚期则侧重于控制疾病、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存在转移或多器官受累的情况,如上述患者,医生会综合现有方案,与患者及家属商定最合适的治疗路径。
06 如何预防肺癌?健康习惯才是坚定护盾
虽然肺癌很难彻底避免,但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其实不少。这里,不讲“避免什么”,只说具体有益的建议👇
- 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 + 抗氧化/帮助细胞修复 + 建议每天一到两份
- 适量有机蛋白(如鱼、豆制品) + 增强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力 + 建议每餐有一份
- 坚果(如杏仁、核桃) + 提供健康脂肪,促进细胞新生 + 建议每日一小把
- 适量运动 + 提升肺功能、促进代谢 + 建议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
- 戒烟 + 最直接降低肺癌风险 + 一旦做到,对健康益处巨大
- 定期健康检查 + 早发现早干预 + 建议50岁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胸部CT
说起来,生活中难免有工作压力或饮食不规律,不过,只要能坚持上述几条,肺部的小卫士就会守护得更牢固些。尤其家里有癌症病史的人,建议主动和医生沟通自己的具体担忧,必要时定期做肺部筛查。
参考资料
-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ancer: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2] Mayo Clinic. (2023). Lung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ung-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74620
- [3] UpToDate. (2023). Initial Evaluation of Suspected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initial-evaluation-of-suspected-lung-cancer
- [4]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71(3):209-24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3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