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气胸急救指南:如何在危机中保护生命

  • 5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气胸急救指南:如何在危机中保护生命封面图

气胸急救指南:如何在危机中保护生命

01 你听说过“气胸”吗?

有时,胸口突然一阵剧痛,呼吸变得吃力,上楼梯都觉得辛苦。这并不是疲劳的信号,而有可能是一位“不速之客”——气胸来了。简单来说,气胸就是空气钻进了本不该有空气的地方:胸腔。这让我们的肺没法像平时一样顺畅地舒展,像一辆忽然掉链子的自行车,呼吸变得卡壳。

气胸主要有两类:自发性创伤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在身体比较瘦高的青壮年;创伤性气胸,顾名思义,常因汽车事故、跌倒等外伤引起。认识这种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求助专业医生,也能在身边的人遇到时帮上一把。

小贴士: 气胸不是只影响年轻人,年长者、慢性肺病患者也有机会遇到,尤其应多些警觉。

02 气胸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症状阶段 主要表现 生活场景例子
早期(轻微) 偶尔胸口不舒服,有点闷或隐隐作痛
呼吸时觉得没以前顺畅
20岁的大学生小李,下课走路时胸口一紧,休息一会儿就缓过来,以为自己只是太累。
明显阶段 剧烈胸痛,持续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特别焦虑
55岁的张阿姨搬花盆时突然胸痛,喘不上气,脸色发白,只能坐下来大口喘息。
提醒: 如果突然感觉呼吸困难、胸部剧痛,别拖延,及时求助医疗人员。

03 我是不是遇到了气胸?三步判断法

  1. 有无明显的气短、闷痛?
    如果呼吸时感到格外吃力,甚至稍作运动就喘不上气,需要警觉。
  2. 有没有意识丧失的表现?
    例如突然晕倒、神志模糊。如果有,呼叫120十分必要。
  3. 是否伴有嘴唇发紫或脸色苍白?
    这是体内氧气不足的表现,不能等闲视之。
小建议: 不要随意搬动突然倒地的患者,特别是怀疑有外伤时。

04 身边人气胸,怎么应急处理?

  • 🛏️ 保持舒适体位:建议让患者半坐位或稍微向后靠,不要平躺,这样呼吸会轻松些。
  • 🚫 避免剧烈动作:让患者静静休息,减少说话和移动,因为剧烈活动会加重病情。
  • 💬 安抚情绪:呼吸困难时容易恐慌,简单沟通,帮助TA冷静。
  • 📞 及时联系急救: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脸色苍白,要抓紧拨打120,不宜拖延观察。
别忘了: 自行处理能帮一点忙,但严重时还是要交给专业急救团队。

05 这些情况要立刻送医

😵‍💫 出现休克或意识模糊

病人说话含糊甚至不省人事,千万别等,马上拨打120。

💧 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大面积出汗

说明身体氧气供应不足,需要紧急处理。

📉 严重呼吸急促,胸痛无法缓解

即使短暂休息也不好转,就要马上送医院。

额外说明: 身边如果有气胸高危人群(如慢阻肺患者),日常要备好紧急联系方式。

06 气胸后的治疗与康复生活

医院的处理主要包括胸腔穿刺排气胸腔引流。这个过程有点像帮“瘫痪”的肺重新“充气”,让呼吸逐步恢复正常。如果积气较多、肺萎陷明显,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康复方法 具体操作 生活建议
呼吸训练 如吹气球、定时做深呼吸等 每天2~3次,逐渐增加强度
适度活动 散步、慢走,避免剧烈运动 恢复期3~4周内宜循序渐进
生活安排 充足休息,饮食均衡 尽量少熬夜,不吸烟,心情放松
贴心提醒: 部分病人需要复查胸片。如果出现新症状(如再度胸痛),要及时跟进医生建议。

07 为什么会气胸?哪些人容易遇上?

  • 先天体质因素: 自发性气胸常见于瘦高、年轻男性,肺泡比较薄弱。有研究显示,20~40岁的男性占自发性气胸发病人群的七成以上(David, H., et al., Thorax, 2018)。
  • 慢性肺病和吸烟: 长期吸烟或有慢阻肺等基础病,肺组织会慢慢变脆,更容易破裂。
  • 外伤影响: 如摔伤、车祸,这些突发的剧烈撞击可能破坏胸腔壁或肺,空气随之进入胸腔。
  • 遗传相关: 家族有气胸病史者,发病概率略高。
要留心: 喜欢极限运动、或经常剧烈咳嗽的人,也要提高对气胸风险的认识。

08 如何养护肺部,降低气胸风险?

方法/食物 具体好处 食用或实行建议
深色蔬菜 🥦 富含抗氧化物,帮助肺组织修复 每天一到两种,炒、凉拌都可
豆制品 含植物蛋白,有利于肺部健康 适当增加豆腐、豆浆的比例
淡味水果 🍐 水分足,有助于呼吸道黏膜护养 如雪梨、苹果,每天200克左右
适度运动 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耐力 每周3~5次散步或游泳,舒适为宜
规律作息 避免夜间机体修复受阻 尽量晚上11点前休息
保持好心情 压力减轻有助于肺部自我修复 可以听音乐、练瑜伽等放松身心
补充: 建议有慢性肺病史的人群,每年定期做肺部影像检查。

09 小结:别让气胸成大麻烦

其实,生活中遇上气胸并不代表就进了“黑名单”,只要识别信号、早期处理,大部分都能顺利康复。掌握这些实用技巧,既能帮助自己,也能为身边的人带去一份安心。别忽视小小的不适,及时行动,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呼吸健康。

最后,希望这份指南能够成为你应对突发胸痛的“急救包”,也让你知道,懂一些医学知识,总归没坏处。遇到类似症状,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该松弛时也别太焦虑。

参考文献

  1. David, H., et al. (2018).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Thorax, 73(6), 538-544.
  2. Hallifax, R. J., & Goldacre, R. (2015).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time to standardise care.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3(7), 506-508.
  3. MacDuff, A., Arnold, A., & Harvey, J. (2010).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leural Disease Guideline 2010. Thorax, 65(Suppl 2), ii18-ii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