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

  • 1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封面图

麻醉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

——专业与温度并存的健康科普

01 手术前那些不易察觉的身体变化

很多腰椎骨折的朋友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有的人只是偶尔觉得腰部有点不舒服,类似长时间坐着之后的酸胀,也有人会在半夜翻身时察觉到轻微的钝痛。这些信号很容易被当成“小毛病”忽略,尤其是在劳累、搬重物之后,觉得过段时间自然会好。实际上,这就是腰椎骨折的早期表现,属于难以察觉但不该被忽视的身体提醒。

这种变化有点像桌子一个角落被轻轻磕了一下,表面看不出大问题,但如果不注意,继续使用下去会带来更大的隐患。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的人出现这种轻微不适时,建议多留个心眼。如果痛感持续或者逐渐加重,不妨早点和医生聊一聊。

这类早期信号不容易分辨,防止误判,保持对身体反应的敏感是个好习惯。

02 明显的症状与及时求医的好处

当腰椎骨折症状明显起来,表现通常会比较直接:比如持续性腰痛,站立、行走或更换姿势时疼痛明显加重,甚至无法下地。有些人早上还能活动,下午却觉得腰部越来越沉重,晚上连平躺都成了挑战。💡

例如,一位59岁的患者,在轻微受伤后,起初只是轻度腰酸,没太放在心上。可随着疼痛逐渐加剧,他才发现,原来已经发生了L1椎体骨折。不得已来到医院,最后选择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这让人意识到,明显症状出现时,早点就医绝非小题大做。

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忍着,很容易因拖延出现畸形愈合,甚至伴随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及时寻求骨科和麻醉科的帮助,不仅可以减少后遗症,也有助于更顺利的康复过程。

一旦腰痛无法通过短时间休息缓解,特别是体位变化时痛感加重,最好第一时间就医。

03 麻醉方式怎么选?

决定腰椎骨折手术是否顺利,麻醉的选择是一道关键题。常见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全身麻醉,比如通过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后让人进入“深度睡眠”;另一种是区域麻醉,比如硬膜外或腰麻,通常适合部分椎体成形、疼痛较轻、病程早期的病例。

  • 🩺 全身麻醉 适合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广或体位需变动(比如俯卧位)的手术。麻醉后,全程无痛感,也不用担心手术过程中配合的问题。
  • 区域麻醉 适用于手术区域较小,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或全麻风险大的情况。手术过程中人可能仍有意识,但腰以下感觉会被暂时阻断。

以上文59岁L1骨折患者为例,医生为其选择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配合七氟烷等药物,根据个人情况还联合应用局部浸润麻醉和术后镇痛泵,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手术顺利、疼痛控制良好。

选择麻醉方式前,麻醉师会结合患者年龄、既往病史、个人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这样才能“量体裁衣”做到安全第一。

每个人耐受性不同,详细和麻醉师沟通,是保证及早恢复的第一步。

04 麻醉前后都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手术进入正轨之前,麻醉师会详细询问患者过往疾病史、药物过敏、心肺功能等,包括抽血、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这环节目的很明确——提前发现风险,防止突发状况。

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格外重要。以临床实例为例,59岁男性患者在全麻下进行腰椎内固定术,整个过程都密切观察心率、血压、血氧等,只要指标稍有波动,麻醉医生会及时处理。整个手术中,SpO2(血氧饱和度)可以持续保持在100%,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结束转入恢复室之后,并不能马上“放松警惕”。术后监护和观察清醒度同样重要,只有在状态完全恢复、生命体征稳定,才能安全离开麻醉恢复室返病房。

术后早期家属应密切协作,帮助患者防止摔倒等二次伤害。

05术后镇痛大有讲究,康复更不能随便对付

术后疼痛怎么管,是腰椎骨折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合理的镇痛,不光让人舒服,更直接决定康复速度。当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有静脉镇痛泵(PCIA)、局部麻醉、短期口服镇痛药等。例如注射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等,利于快速安稳度过术后最难熬的阶段。

研究发现,疼痛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更愿意早期起床活动,肌肉力量恢复也更快(Diane M. Birnbaumer, 2025)。早些下床、适度锻炼,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预防肺部感染,以及减少骨质进一步流失。

  • 🏃 康复初期要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尤其要防止摔倒。
  • 术后饮食侧重高蛋白、足够钙和维生素D补充,帮助骨骼愈合。
  • 长期要坚持适当锻炼,比如散步或简单拉伸,逐步增加活动量。

有些患者担心镇痛药有依赖,这种情况在严格管理下非常少见。不必讳言疼痛,主动和医生沟通,有需求时合理用药才是明智的做法。

疼痛并非“扛一扛就过去”,科学的镇痛方案是康复路上的好帮手。

06 如何通过好习惯减少腰椎骨折?

日常生活中,其实不少简单的办法能降低腰椎骨折风险,也有助于骨折后顺利康复。关键在于日积月累的小动作、多一点细心和决心。

  •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奶制品、豆制品等,每天适当摄入可以帮助骨密度维持稳定。医学界建议老年人应增加钙摄入,每日一杯牛奶或一把杏仁都是不错的选择。
  • 多晒太阳:户外活动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对骨骼健康有帮助(参考文献见文末)。
  • 适度运动:像快走、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更利于中老年朋友坚持,锻炼能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减少跌倒风险。
  • 规律骨密度检测:65岁以后的人群,建议1-2年复查一次骨密度。
  • 发现腰背痛建议就医:不要等到被动卧床,可以接受骨科医生的系统评估,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 康复期多沟通:术后康复时,共同制定锻炼计划和饮食方案,有问题随时和医生反馈。
良好生活习惯,比术后“补救”更值得坚持。

参考文献

  1. Campagne, D., & Birnbaumer, D. M. (2025). 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the Spine.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2. Taosheng, T. (2024).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Xinhuane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3. Rizzoli, R., Reginster, J. Y., Arnal, J. F., et al. (2013).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4(1), 1-23.
  4. Amar, A., & Sheth, R. (2020).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or spine fracture.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34(1), 13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