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围手术期营养需求:确保手术成功的“隐形”护航者

  • 34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围手术期营养需求:确保手术成功的“隐形”护航者封面图

围手术期营养需求:确保手术成功的“隐形”护航者

1. 有多少人注意过围手术期的营养?

当谈到手术,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医生的技术、设备的先进、麻醉是否安全,很少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饮食上。其实,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就像是幕后工作人员,悄悄影响着术前术后的每一步恢复——如果营养缺乏,身体就像缺油的引擎,再好的机器也难以顺利启动和运转。例如,有一位56岁的女性因为胃癌接受手术,手术顺利,但由于术前长时间进食不足,术后恢复比同龄人慢了许多,这让她和家人都很困惑。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本质上,围手术期的"营养准备"常常被我们忽视。

2. “隐形”营养需求究竟有哪些?

  • 蛋白质:核心修复原料,帮助愈合伤口、合成新的组织。
  • 热量:手术是体力活,维持基础能量不可少,术后需求反而可能更高。
  • 维生素&矿物质:比如维生素C支持伤口愈合,锌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钙和镁有助于肌肉和神经回复。
  • 水分:术后容易丢失水分,保持充足水分是基本要求。
🔍 小贴士: 手术前后身体如同“重启中的电脑”,需要全面补充所需的各种“软件和电源”才能顺利启动。

3. 为什么营养对手术这么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人体应对手术时,压力荷尔蒙水平会升高,身体消耗迅速,免疫力也会变弱。如果营养没有及时补充,各种“麻烦”就容易找上门。

潜在风险 营养缺乏导致的后果
伤口愈合慢 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新组织的生长
感染风险高 免疫细胞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
术后易疲劳或虚弱 缺乏热量,体能恢复慢
增加住院天数 并发症风险增大,恢复慢需要更多医疗干预

根据Weimann等人(2017)在《Clinical Nutrition》刊发的欧洲重症和手术营养指南,围手术期合理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Weimann, A., Braga, M., Carli, F., et al. (2017). ESPEN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surgery. Clinical Nutrition, 36(3), 623-650.)

4. 哪些人最容易在围手术期出现营养问题?

有几点真实场景值得关注:

  1. 术前进食受限的人群: 比如需要禁食、肠胃准备的人群,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
  2. 慢性疾病患者: 例如糖尿病、肝脏疾病等长期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
  3. 高龄老人: 很多老人在手术前本身基础营养就比较差,再加上术前担心、胃口更差。
  4. 特殊手术类型: 如胃肠道手术,胃切除、肠梗阻等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更严重。
👨‍⚕️ 案例分享: 65岁的男性因结肠癌手术,术前因焦虑和腹胀饮食大幅减少,术后出现低蛋白水肿。这说明营养管理不仅仅是术后才重要,术前就要打下基础。

5. 怎么科学评估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

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在医院由营养师或临床医生主导。

  • 体格检查: 看体重变化、肌肉状态、皮肤弹性等,比如短时间明显消瘦要引起注意。
  • 化验指标: 检查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有助于发现早期蛋白营养不良。
  • 膳食问询: 了解近期三餐和进食习惯,帮助评估整体营养摄入水平。
  • 筛查量表: 例如使用NRS-2002量表,可以系统评价营养风险分级。
📋 操作建议: 如果即将手术,有疑虑可以主动向医生要求详细的营养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对恢复非常有利。

6. 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如何制定?

没有一种标准饮食适合所有手术患者,最佳策略应该“量体裁衣”。针对不同情况,调整蛋白、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比例。

干预策略 适用说明 实际举例
高蛋白饮食 伤口愈合慢,术后需要修复组织时 多吃鸡蛋、豆腐、鱼、瘦肉
高热量膳食 体重明显下降、术后虚弱、消瘦的人 在主食外补充米糊、奶制品、坚果
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 营养单一、蔬果摄入少的情况 吃新鲜水果、绿叶蔬菜、适量坚果
分阶段喂养 特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术后先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 小建议: 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术后初期分多次少量进食更容易消化,避免一次性负担过重。
🧑‍⚕️ 38岁的女性因胆囊手术,术后采用高蛋白、分阶段进食方案,两周恢复良好。这个例子说明,量身定做的饮食计划更靠谱。

7.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正变得更加科学

说起来,医学领域对“吃得好”这件事的重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全面。现在,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正朝着更早介入和个性化服务发展。医生和营养师已经开始在术前主动筛查并干预高风险人群,结合分子营养学等最新研究,精准计算营养素摄入,让手术后的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未来趋势 变化举例
术前早筛查、早干预 制定个人营养师方案,术前两周调整饮食
微量营养素管理 针对性补充锌、硒等关键元素
多学科协作 医生、营养师、护士共同管理恢复计划

生活建议: 如果将来你、你的亲人需要手术,不妨早早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医生,针对自己的个体差异提前作好准备。术后恢复,不只靠药,也靠每一餐的“加油”。

8. 日常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不用等到手术才关注营养。平时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就是给身体“筑好地基”。手术只是人生偶尔遇到的小麻烦,有准备时应对起来更轻松。

食物 具体功效 建议吃法
牛奶 补充优质蛋白,帮助修复组织 每天早或晚一杯为佳
豆制品 植物蛋白补充,多种膳食纤维 可做汤或拌菜,每日一到两次
海鱼 富含欧米伽-3,提升免疫功能 一周2-3次,清蒸或炖煮
彩色蔬菜 含多种维生素,促进代谢 每餐搭配不同颜色,营养更全
全麦主食 稳步补充能量,富含纤维利于肠道恢复 主食可换着吃,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粥
🍎 加一点: 吃东西时有节奏、不过饱、不过饿,比一时的进补更关键;如果计划手术,提前安排饮食更容易度过恢复期。
📖 参考文献:
  • Weimann, A., Braga, M., Carli, F., et al. (2017). ESPEN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surgery. Clinical Nutrition, 36(3), 623-650.
  • Stewart, C., & Lewis, S. (2021). Periopera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A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26(5), 842-850.
  • Barker, L. A., Gout, B. S., & Crowe, T. C. (2011). Hospital malnutrition: Prevalence, identification and impact on patients and the healthcare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8(2), 51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