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关键时刻,你能做什么?
01 心脏骤停的真相:我们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
下班地铁上,突然有一位中年人倒在你面前——这一刻,没有预兆,没有机会等医生。很多人觉得“心脏骤停”这种事很遥远,其实据2020年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每年约有600万例院外心脏骤停(OHCA)发生,且存活率普遍低于10% [Benjamin EJ, et al., Circulation, 2019]。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泵血,导致意识丧失、呼吸消失。和一般人理解的“心脏病发作”并不完全相同——它通常不是疼痛预警、不是缓慢恶化,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晕倒就是中暑,掐掐人中就好”;也有人误以为“只要会喘气,事情就不严重”。其实真正的心脏骤停没有喘气,也没有挣扎,只有静止。正因为如此,快速分辨和及时干预,才显得格外重要。
02 识别心脏骤停的信号:生命的警报
心脏骤停的征兆往往很突然,但还是有些信号可以捕捉。最常见的表现包括:
- 完全丧失意识——叫名字没有反应,拍打也不睁眼。
- 呼吸停止——胸口没有规律起伏,或只是偶尔发生“叹气样喘息”。
有一次在健身房里,36岁的男性张先生突然倒地不起,身旁的人试图摇晃叫唤他,都没任何反应,也没有正常呼吸。事后回想,大家没有及时按压胸部,以至于黄金救命时间被耽误了。
➡️ 简单测:拍肩+呼叫,观察呼吸5-10秒,无呼吸或异常喘息,即可判断为疑似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动。
03 第一时间的反应:拨打急救电话的重要性
发现有人失去意识、呼吸停止,第一步不是自己手忙脚乱,而是立刻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说明情况时,说清楚位置、“有人无意识且不呼吸”,并保持通话直到对方挂断。别急着挂线,有时调度员还会远程指导你心肺复苏步骤。
场景 | 你需要做的 | 特殊提醒 |
---|---|---|
家中 | 让身边人去开门等待急救车 | 地址说得越详细越好 |
公共场所 | 大声呼喊寻求帮手 | 可让他人协助通话 |
医生/护士不在旁 | 听电话指导,不要慌 | 正确描述状况有助于判断 |
🚩 别忽视这一步,因为专业急救会决定整个抢救流程的衔接速度,有时候还关乎AED的调配和电话指导的正确性。
04 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步骤:生命的复苏手法
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在场,普通人也能做CPR——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美国心脏协会(AHA)循证指南推荐,现场CPR成功可使存活率提高2-3倍 [Perkins GD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下方以表格梳理操作流程:
步骤 | 方法要点 |
---|---|
胸外按压 | 手掌重叠,手臂伸直,压在胸骨中下段,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cm,不间断 |
开放气道 | 一手扶额头,另一手提下巴,使头微仰,保持气道通畅 |
人工呼吸(可选) | 对合适者给予吹气(2次/30次按压),但若你不熟练、不愿做,仅按压也有效 |
05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救命的科技助手
有些大型商场、飞机场、地铁站都配备了AED,如果你能在5分钟内用上它,存活率会大大提升。据一项2019年美国大规模研究,AED现场使用可让出院存活率接近40%(远高于全流程不到10%) [Andersen LW et al., Resuscitation, 2019]。
- 找到AED:通常设在醒目的墙体、扶梯口。可询问安保、工作人员。
- 开机自带语音引导:按钮清晰,操作简单;跟着指引贴电极片。
- 分析和除颤:机子自动分析有无心脏颤动,必要时提示按下“除颤”按钮;旁人切勿接触患者。
完成一次除颤后,继续按照设备语音提示操作(需要时接着做胸外按压)。🫀 值得一提,大部分AED都有中文语音,只需安心跟随指令。
06 急救后的跟进:照顾恢复中的生命
急救成功只是第一步,生还者需要进一步住院监护和康复。比如之前提到的健身房案例,张先生经过48小时的重症监护,还接受了心电生理检查和心理咨询。恢复期内,心律、意识、肢体力量都需观察和训练。
- 住院观察:密切监控心律异常、防治并发症(如肺炎、脑损伤)。
- 康复计划:根据医生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与体能,保持积极状态。
- 心理疏导:不少病人及家属会出现焦虑、创伤反应,适当寻求心理帮助,有好处。
参考文献
- Benjamin EJ, Muntner P, Alonso A, et al. (2019).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9(10), e56–e528. https://doi.org/10.1161/CIR.0000000000000659
- Perkins GD, Handley AJ, Koster RW, et al. (2015).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Guidelines for Resuscitation 2015.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10), 920–933. https://doi.org/10.1056/NEJMoa040066
- Sasson C, Rogers MA, Dahl J, Kellermann AL. (2010). Predictors of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04(13), 1350–1357.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0.1406
- Andersen LW, Holmberg MJ, Berg KM, et al.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Trained Responders and Survival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 140, 137–144. https://doi.org/10.1016/j.resuscitation.2019.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