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生命的接力:掌握心肺复苏的科学与技巧

  • 16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生命的接力:掌握心肺复苏的科学与技巧封面图

生命的接力:掌握心肺复苏的科学与技巧

01 为什么人人都该学会心肺复苏?

晚高峰地铁里,一名30多岁的上班族突然倒地,四周人都惊呆了。有人试图拨打急救电话,但真正冲上去施救的人却很少。其实,这种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

心脏骤停的发生,并不罕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脏骤停人数超过50万(Cai et al., 2014),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之外。而每推迟一分钟抢救,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因此,越多人掌握心肺复苏,关键时刻就能多一份希望。

小提醒: 如果周围有人突然跌倒、昏迷且无呼吸,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比等待专业救援更能拯救生命。

02 背后的科学:心肺复苏是怎么救人的?

心肺复苏(CPR)本质就是用双手压胸,为停跳的心脏“人工泵血”,让血液继续流向大脑和重要器官。和生活中简单的“人工呼吸”相比,按压的作用甚至更大——没有血液循环,器官会因为缺氧在几分钟内受损。

操作 生理作用
胸外按压 维持血液流向大脑和心脏
人工呼吸 补充体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堆积
AED(除颤器) 电击恢复心脏正常搏动节律

这个过程就像为一台突然断电的发动机短暂“手动供能”,为后续专业救援“赢得时间”。

简单来讲,按压40-60秒就相当于给患者多延续一次希望。

03 怎样做心肺复苏?步骤清单不出错!

  1. 判断环境: 保障自身安全,确认患者意识和呼吸是否消失。
  2. 呼救: 大声呼喊寻求支援,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 摆正体位: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地面,仰卧。
  4. 胸外按压: 按压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段,另一只手重叠。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成年人),按压后让胸部充分回弹。
  5. 人工呼吸: 若你会操作,可采用“仰头抬颏”开放气道,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1秒。
  6. 使用AED: 有自动体外除颤器时,打开设备,贴好电极片,听从语音提示操作。
  7. 持续抢救: 持续直到患者恢复、现场有专业人员接手,或你无力继续为止。
⚠️ 实际施救时,若不会人工呼吸,仅做胸外按压其实也有很大帮助。
步骤 常见问题 小贴士
判断呼吸 误把抽搐当作有呼吸 10秒内观胸部起伏,确认无呼吸或不正常即可开始急救
胸外按压 用力不够或频率过慢 保证深度与节奏,手臂伸直靠身体力量更省力

04 成人和儿童,救法一样吗?

成年人

  • 双手叠压,按压深度5-6厘米
  • 每30次按压配2次人工呼吸
  • 优先保证按压的连续性

儿童(1岁以上)

  • 一只手掌按压,深度约胸廓1/3
  • 同样30:2的比例,但下手更轻柔

婴儿(1岁以下)

  • 用两指按压胸骨正中
  • 按压深度为胸廓1/3,需格外注意力量

某天,一位28岁父亲在游乐场抱起1岁的儿子时发现孩子面色发紫、失去意识。他立即将孩子平放,用两指轻柔按压胸口,不到两分钟,儿子开始微微喘息。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掌握不同年龄段的施救方法,关键时刻能做到少犯错。

操作手法不同,救命效果差别很大。小孩按成人力度救护,可能会导致骨折,所以更要细心。

05 哪些做法常见但不对?别走弯路!

  • 盲目等待专业救援 :以为自己不会操作,其实等待只会增加风险。
  • 摇晃拍打苏醒患者 :不仅没帮助,还容易加重伤情。
  • 心肺复苏必须“完整会”才施救 :即便只会胸外按压,也能有效延长救援窗口。
  • 过度顾虑肋骨骨折 :合理按压出现肋骨骨折并不少见,但命更重要。
  • AED只有医生能用 :实际操作中,遵循语音提示即可,普通人完全可以胜任。
遇到紧急情况,与其犹豫不前,不如马上行动——即使技术不完美,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06 想学心肺复苏,去哪里?怎么选?

专业培训比纸上谈兵更靠谱。参加有资质的公益组织、红十字会、医院等地举办的急救课程,能让你在假人教具上实操演练,真正学会怎么按、怎么判断。

学习途径 优点 建议人群
红十字会公开课 注重实操,有证书 大众适用,节假日多开班
三甲医院急救培训 医学背景,病例丰富 护士、医学院学生
网络视频课程 方便反复观看,内容灵活 时间有限的社会人士
居家可随时查看网络教学,平日多做动作模拟,遇到真急救时才能“手不生”。

说起来,心肺复苏并不神秘,真正难的是第一时间行动。仔细回想一下,身边突然昏倒的人,也许只是多亏有人勇敢按下去,就能把生的希望延续下去。如果你从未学过心肺复苏,不如利用一个周末,找个靠谱的课程亲自练练看。一点点实践,关键时刻可能救一条命。

参考资料

  • Cai, Z., Yuan, Y., Wang, L. (2014). Epidemiology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174(3), 814–816. https://doi.org/10.1016/j.ijcard.2014.03.165
  • Perkins, G. D., Handley, A. J., Koster, R. W., et al. (2015).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Guidelines for Resuscitation 2015. Resuscitation, 95, 81–99. https://doi.org/10.1016/j.resuscitation.2015.07.038
  • Berg, M. D., Schexnayder, S. M., Chameides, L., et al. (2010). 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Circulation, 122(18 Suppl 3), S862–S875.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10.9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