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急救直通车:你需要知道的生死时刻
晚饭过后在社区遛弯,突然看到马路边有人摔倒,额头撞到地面,旁边的人都吓一跳。这种突如其来的颅脑外伤,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家庭、运动场、工地……意外伤头的几率一直都不低。关键时刻,该怎么判断严重不严重?怎么办?下面就跟着一起把颅脑外伤的应急知识理一理。
01 颅脑外伤的威胁:了解伤害的本质
说到颅脑外伤,其实就是头部受到打击后,颅骨、脑组织或脑血管发生损伤。日常常见类型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内出血等。单纯跌倒,不一定就有大伤,但重力加速度下,脑组织容易像果冻一样,在颅腔里前后晃动,从而引发损伤。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类伤害不仅可能造成失忆、嗜睡,还能影响情绪和行为。有些人受伤后表面只微红肿起包,但几小时后突然昏迷,最初的轻微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篮球撞头,仅感头晕、呕吐,家人以为没事,结果4小时后意识丧失,最终确诊为颅内血肿。
类型 | 常见表现 | 可能后果 |
---|---|---|
脑震荡 | 短暂眩晕、恶心 | 记忆缺失、情绪波动 |
颅骨骨折 | 局部凹陷、出血 | 脑组织损伤 |
脑内出血 | 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 生命危险 |
02 急救知识要点:应对颅脑外伤时的第一步
- 保证呼吸道畅通:
简单来说,第一步永远是看伤者有没有呼吸。如果有呕吐物或血堵住了嘴巴,可以侧头让异物流出。切记别用力摇动头部。 - 安抚并观察:
交流时用轻柔语言,不要让对方自力站起或乱动。如果对方清醒,提示不要自己活动。 - 呼叫专业急救:
发现喷射状呕吐、意识反复变差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简单来说,让专业团队尽快介入往往最安全。 - 案例提示:有个35岁的女性,上班途中滑倒磕头,最初只有嗜睡,路人搀扶后叫醒了她,几分钟内出现呼吸不畅,被紧急拨打了120。这个例子说明,简单的嗜睡都可能有更深的问题。
03 评估与识别:辨别颅脑外伤的严重性
到底该不该送医院?能不能自己在家观察?其实,一些细节能帮忙判断。医学界通常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快速评估,不过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简单观察大致辨别重轻:
观察点 | 具体表现 | 风险提示 |
---|---|---|
意识情况 | 答话是否准确?能不能叫醒? | 持续昏迷需立刻送医 |
瞳孔变化 | 一边大一边小、对光无反应 | 可能有颅内压升高 |
肢体活动 | 手脚抽动、瘫软 | 建议专业医疗干预 |
呕吐情况 | 轻微、偶尔呕吐 | 持续喷射呕吐要警惕 |
04 现场处理:具体操作措施与陷阱
- 保护颈椎:搬运或调整姿势时,尽可能让颈椎保持稳定,不要随便扭头。
- 止血措施:碰到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加压,切忌用手去探查伤口深浅。
- 保持仰卧:如果伤者无呕吐、抽搐,建议平躺并适当抬高头部,帮助减轻颅内压。
- 避免常见陷阱:如“扶起来走动试试看”,大概率会加重损伤;再比如自作主张掐人中、泼冷水,没有任何医学依据。
05 转运安全:怎样科学搬运伤者
把人送去医院,如果方式不对,反而可能二次受伤。比如一位55岁男性,头部砸伤后被朋友扶进私家车,路上因为没有支撑固定导致昏迷加重。那怎样才安全?
- 首选专业担架:最理想办法是等待专业人员携带硬质担架到场,避免搬运中二次伤害。
- 简易搬运法:没有担架时,可以用门板等平直硬板,将伤者头部、脊柱保持直线,小心慢慢抬起。
- 固定与支撑:简单绑带固定头部和身体两侧,不能让伤者头部晃动。
- 抬运同步:多位搬运者“听口令一起抬”,动作缓慢协调,避免急转急停。
06 医院后续:接入医疗机构后的关键步骤
一旦到医院,首先会做生命体征监测和神经功能评估。之后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安排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骨折等严重问题。
处理步骤 | 涉及内容 | 家属可做什么 |
---|---|---|
初步评估 & 急救处置 | 呼吸、心跳、神志监测 | 配合医护,详细说明伤情经过 |
影像学检查 | 头部CT、MRI | 协助签署同意书,稳定情绪 |
手术/监护 | 重症时需手术清血肿、缓解颅压 | 关注医生通知,积极配合救治 |
特殊提醒——手术或重症监护期间,家属宜保持电话畅通,及时听取医生建议,并避免在病房内大声喧哗或者问询过度,以帮助伤者安静修养。
07 日常防护与健康支持
- 带头盔运动骑行或工地作业,选择合格头盔,固定好带子。
- 家居细节:浴室防滑垫、楼梯护栏,减少老人和儿童意外。
- 均衡营养:多吃亚麻籽油有助于大脑健康(Omega-3脂肪酸支持神经功能,每周2-3次可以适当加入餐食)。
[参考:Gómez-Pinilla, F. (2008). Brain foods: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brain func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7), 568-578.] - 动力锻炼:适度有氧运动能增强反应力(如散步、慢跑,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效果最好)。
- 出门时养成防护习惯:雨天穿防滑鞋,下楼梯慢一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上颅脑外伤相关事件。希望这些知识能在需要的时候帮到你,也欢迎转告身边的朋友家人。用科学的应对方式,多一点安心,少一点意外。
参考文献
- Gómez-Pinilla, F. (2008). Brain foods: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brain func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7), 568–578.
- Maas, A. I., Stocchetti, N., & Bullock, R. (2008).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adults. The Lancet Neurology, 7(8), 728–741.
- Blinman, T.A., et al. (2009). Early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Journal of Trauma, 66(4), 102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