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边的小白点:新生儿鹅口疮的识别与治疗
01 新手爸妈常见的小疑问:唇边的小白点是啥?
宝宝还不会说话,嘴巴边上一排小白点,家长看到后总会有点担心——这是没擦干净奶渍吗?还是哪儿不对劲?有的妈妈说,女儿42天大时,突然发现嘴里和上颚长了几块儿白色的小片,试着擦又擦不掉,才警觉起来。这种情况其实不少见,尤其是头2-3个月的新生儿。
别忽视这些小白点,它们可能不是单纯的奶渍,而是被称作“鹅口疮”的真菌感染导致的。虽然听着有点不舒服,但这种感染大多可以被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不过,及早分辨出来还是非常重要。
02 鹅口疮到底是什么?
- 定义: 鹅口疮是由念珠菌(一种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尤其爱“光顾”新生儿。
比喻一下,就像一群不速之客趁着宝宝的抵抗系统还没准备好时闯进了口腔。 - 病因: 大多是在分娩过程中经过产道时沾染到,或者通过奶嘴、妈妈的手、家人的亲吻传播。新生宝宝的免疫力比较弱,这就给了真菌“作怪”的机会。
- 在新生儿中的常见性: 研究发现,大约5-7%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会出现鹅口疮(Yapar et al., 2014)。
💡 小知识: 念珠菌本来就可能少量存在于人体口腔,但在新生儿免疫力低、环境适合其繁殖时才会“闹事”。
03 鹅口疮具体什么样?怎么识别?
| 阶段 | 表现特点 | 宝宝反应 |
|---|---|---|
| 轻微初期 | 唇内、舌面、龈缘、上颚出现1-2块白色小斑,质地似奶渍,但用纱布或棉棒轻擦不易去除 | 偶有轻微吮吸不适,吃奶稍慢 |
| 发展加重 | 白斑范围增大并连成片,表面稍微凸起,严重时部分红肿 | 哭闹、持续吸吮困难,甚至拒绝吃奶 |
👀 小提醒: 如果宝宝白斑用清水或纱布擦拭后依然存在,且几天都未消退,不要自行用大人的药膏等治疗,建议及时询问医生。
一个1个月大的小男婴因嘴里白斑开始拒绝吃奶,家长带他到医院后被确诊为鹅口疮。这个例子说明,鹅口疮拖延会加重宝宝进食困难,所以及时识别非常关键。
04 医生怎么确认鹅口疮?这样做最可靠
- 1. 医生肉眼观察: 专业儿科医生会检查口腔内白色斑块的分布、数量、质地以及周围是否红肿,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 2. 必要时实验室检测: 如果白斑区域严重或者表现不典型,会取一小块黏膜涂片,采用显微镜快速找念珠菌。部分医院可用真菌培养明确类型。
- 3. 确认并排除: 需和“奶渍”、“口腔溃疡”等常见现象区分,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 小贴士: 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一般能凭外观初步判断,只有遇到反复发作或异常时才用实验室方法加以确诊。
05 鹅口疮的风险有哪些?为什么小心?
- 婴儿进食障碍: 白斑如果覆盖大片口腔,会引起吮吸痛苦甚至影响吃奶。有实证显示,严重鹅口疮会令吃奶减少,导致轻微体重下降(Mohan et al., 2016)。
- 继发感染风险: 口腔黏膜破损后,细菌容易趁机侵入,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 免疫功能影响: 反复发作会消耗宝宝的免疫力,增加其他疾病风险。
🛑 家长别忽视: 虽然鹅口疮听上去不算大病,但拖延治疗有可能对新生儿的发育和健康带来隐患。
06 常见鹅口疮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 药物名称 | 类别 | 适用方式 | 使用说明 |
|---|---|---|---|
| 制霉菌素滴剂(Nystatin) | 局部抗真菌剂 | 口腔涂抹 | 每次忌食,少量多次涂于白斑处,一般5-7天可见改善 |
| 咪康唑凝胶(Miconazole oral gel) | 局部抗真菌剂 | 口腔腔涂抹 | 适合3月龄以上婴儿,需医生指导下使用 |
实际上,药物的选择及用量应严格遵医嘱。比如,2个月大女婴患鹅口疮,医生只在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滴剂,每日4次,5天就见效果。这个例子提醒父母们不要自行随便用药,盲目“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
💬 友情提示: 切忌擅自用成人药物、网上偏方或高浓度碘酒等自制消毒物,否则可能损伤宝宝娇嫩的口腔。
07 日常护理与预防:这几招值得试一试
- 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干净的消毒纱布轻轻擦拭宝宝口腔,尤其是吃奶后,避免食物残留。
- 奶具每日消毒: 奶瓶、奶嘴等用品要用开水彻底煮沸,风干后再用。
- 家庭成员手卫生: 抱宝宝前要勤洗手,尤其照顾宝宝的家人。
- 合理饮食支持: 母乳喂养对增强新生儿免疫力非常有帮助。相关研究显示,母乳中的抗体能帮助宝宝抵抗念珠菌(Cacho & Lawrence, 2017)。
公式: 母乳 + 增加免疫力 + 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 小技巧: 清洁时动作轻柔,避免弄破宝宝黏膜,否则伤口反而容易感染。
08 哪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
- 白斑扩展迅速、泛发至咽部或舌根
- 吸吮困难,宝宝持续拒绝吃奶,体重明显下降
- 局部红肿、溃疡出血,宝宝哭闹明显不安
- 治疗1周内症状无改善
- 妈妈有乳头破损合并疼痛,可能存在互相感染
🚩 一句话提醒: 出现以上情况,最好直接就医,请专业医生指导后再采取下一步处理措施。
新手爸妈面对鹅口疮可能会紧张,但只要科学分辨,按医生建议处理,绝大多数宝宝都能很快恢复。家里的老一辈曾有不少“土办法”,其实并不安全——如碱水或浓盐水擦拭,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
09 参考文献
- Yapar, N., et al. (2014). Oral Candidiasis in Neonates: A Review. Mycopathologia, 177(5–6), 285–292. PubMed
- Cacho, N. T., & Lawrence, R. M. (2017). Innate Immunity and Breast Milk.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8, 584.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Mohan, S., Sivaraman, R., & Neelakantan, P. (2016). Oral Candidiasis in Children: A Review. Journal of Pathogens, 2016, 7123805. P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