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命战——肺栓塞急救处理指南
01 简单来说,肺栓塞是什么?
生活中,谁都希望呼吸畅快无阻。但在医院急诊室,有时会看到病人忽然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地被送来。其实,这样的紧急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肺栓塞”这个不速之客突然来访。简单说,肺栓塞指的是血液里的血栓(通常从腿部静脉)一旦脱落,经过血流进入肺部,堵住了某一支或多支肺动脉,导致肺部血流受阻。
一旦发生这个问题,肺部的“氧气通道”会像被临时关闭一样,导致身体缺氧,不仅呼吸变得吃力,心脏也要拼命工作才能把血液送上去。整个过程来得非常突然,一刻都耽误不得。⏰
02 肺栓塞的报警信号:你应该留心的症状
|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
| 早期(不易察觉) |
|
| 明显症状 |
|
03 为什么会得肺栓塞?这几类人得当心
肺栓塞从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它往往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生活背景、疾病状态有关。下面这些高风险情况,确实需要多留心 —— 🔎
- 长期卧床或缺乏活动:受伤、瘫痪、长期住院的患者,腿部血液容易淤积,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相当高。
- 骨科/大手术以后:手术后的身体,本就容易血液黏稠,尤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更常见(Anderson, F.A., et al., 1991)。
- 肥胖或怀孕:体重增加,腹压变大,会影响静脉回流,让血栓有了机会。
-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容易让血栓“有机可乘”。
- 家族史或血栓性疾病: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会让一些人更易长血栓。
- 年龄增长:年龄越大,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弹性变差,也是风险所在。
04 突发肺栓塞,现场该怎么做?
- 立即拨打120或急救电话 📞迅速告诉医护人员可能是“肺栓塞”,让对方提前准备相关急救措施。
- 让患者保持平卧或半卧,头部稍高
目的是减少心脏负担,同时保证呼吸通畅。翻身、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血栓位置移动,加重病情。
- 保持患者情绪安稳,减少说话和活动 帮助患者冷静,轻声细语,减少慌乱。
-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呼吸、心跳、神志等基本状况,方便后续医护交接。
05 等救护车时,这些专业急救手段可以用上
- 氧气供给: 家中有氧气瓶的,可以低流量吸氧,短暂缓解缺氧,但不能拖延专业治疗。
- 定时监测脉搏、呼吸速度: 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送到医院时,这些信息有助于医护了解进展。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如突然神志不清,可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06 日常怎么预防?这些细节很有用
| 生活习惯 | 具体建议 |
|---|---|
| 适度活动 | 久坐工作者建议每小时起身3-5分钟,轻度散步有利于腿部血液循环。 |
| 控制体重、均衡饮食 | 保持正常体重,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可以帮助稳定血管健康。 |
| 规律体检 | 40岁后建议每2年血栓危险因素筛查一次。如有家族病史,建议提早关注。 |
| 足够水分 | 每天保持1500ml~2000ml饮水量(根据体重和运动量调整),避免血液过于黏稠。 |
总结与启发
说到底,肺栓塞就像路上的突发交通堵塞,一旦发生,情况可以很紧急。多数人平常不会注意这个“隐形杀手”,但拥有基本的识别和处理思路,可以大大提升自救和救人的几率。日常里,多动动、多喝水、不忽略基础疾病的管理,是非常实际的预防措施。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出现明显胸痛、气急症状,现场稳住、立刻求助专业救援,不要自行搬动,是最靠谱的应对。
健康知识并不难,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其实都有答案。希望大家把这些实操方法分享给身边人,让更多人减少遭遇急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