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胃癌:识别、应对与科学管理 🩺
周末聚餐时,菜刚上桌,一位朋友突然说最近总觉得吃不下饭,人也瘦了,结果没过多久竟查出胃癌。其实,胃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话题,在中国,每年都有很多新发病例。想要学会早发现、科学应对和管理,几条关键信息,真的有必要了解清楚。
01 什么是胃癌?
简单来说,胃癌指的是胃壁里长出了异常的恶性细胞。这些细胞不受胃的"管理",可以无限生长,甚至扩散到身体其他地方。通常,胃癌包含好几种类型,比如腺癌、间质瘤等。胃腺癌最常见,大多数人说的"胃癌"主要是指它。胃癌的出现,表示胃黏膜细胞出现了异常变化,开始失控增殖,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需要留意的是,胃部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等同于胃癌,例如胃间质瘤和胃淋巴瘤等也可能在胃部出现,但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并不完全一样[1]。
需要留意的是,胃部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等同于胃癌,例如胃间质瘤和胃淋巴瘤等也可能在胃部出现,但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并不完全一样[1]。
02 胃癌的早期信号和警示症状
-
🥄
最初的不明显小变化
很多时候,胃癌早期其实很"安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感。有的人也许只是偶尔饭量减小,觉得总是容易饱。还有的人会说偶尔打嗝比以前多了,或者胃口不如过去。
-
🤔
逐渐明显的警示信号
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变得"较为难以忽视":比如持续的上腹部隐痛,长期体重下降,吃饭变得越来越没味道,原来爱吃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有人表现为饭后饱胀常伴腹部闷痛。部分人还会出现贫血、消瘦等。
-
👨
病例提醒
比如一位男性患者,反映自己最近几个月饭后总有种说不清的"顶胃",起初觉得没事,后来人越来越瘦,检查提示为胃恶性肿瘤IV期,并伴有淋巴结肿大。这说明,长期忽视持续不适,会导致延误诊治,进入胃癌晚期时,治愈机会大大减少。
03 为什么会得胃癌?——风险因素和形成机制
胃癌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常常和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相关。医生认为,以下几类因素需要格外小心:
-
🦠
幽门螺杆菌的作用(Helicobacter pylori)
这种胃部常见细菌能长年破坏胃黏膜,使其慢慢变得不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感染的人群,胃癌风险显著增加[2]。
-
🥢
饮食习惯
中国的腌制食品、咸菜、烟熏制品、过烫食物等都曾被证实与胃癌有关。高盐食物和烟熏食品里含有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损害胃壁,导致细胞异常变化。
-
👴
年龄与遗传
多数胃癌患者超过50岁。有些家族史明显的人,体内某些基因的异常,易让胃部细胞走上"变坏"的道路。如果家人中有胃癌病例,要更加注意自身健康检查。
-
慢性的胃病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反复发作,会长期刺激胃黏膜。在这个基础上,胃部细胞容易发生不正常的转变,最终有可能演变成癌变。
04 如何检查和确认胃癌?
当怀疑胃癌时,医生往往会推荐下面这些检查流程:
-
胃镜检查
用一根细小柔软的内镜通过嘴进入胃部,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发现是否有异常肿块、溃疡等。医生可在此过程中直接取小块组织(活检)送检查,判断是否为癌。
-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胃镜取下的组织送到显微镜下分析,确定细胞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一步对确诊胃癌至关重要。
-
影像学检查
包括CT、超声波、有时还需做磁共振、PET-CT等,用于了解肿瘤是否已经扩散或转移到淋巴结、肝脏、腹腔其他部位。
-
血液检查
检查是否有贫血、炎症反应,或某些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可为综合判断提供辅助信息。
05 治疗胃癌可以有哪些方式?
治疗胃癌没有"一刀切"的方案,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类型、身体状况来定制个性化方案。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
🔪
外科手术
对于早期、中期肿瘤,外科医生通常选择手术切除部分甚至全部胃组织,同时清扫周围淋巴结。早发现能让手术治疗更顺利,患者康复机会大幅提升。
-
💉
化疗与免疫治疗
晚期或者有部分转移的病例,医生会采用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比如紫杉醇类、铂类等药物控制肿瘤生长。部分病人还会用上免疫药物,通过加强人体自身抵抗力,来"联合围剿"癌细胞。
-
☢️
放疗(放射治疗)
有些特殊情况下,医生会用局部放射治疗,精确打击肿瘤区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
多学科联合诊治
复杂病例如IV期或合并多处转移时,包括肿瘤内科、放疗科、外科等多位医生一同会诊,给患者量身定制管理方案。例如上文提到的男性患者,正接受化疗、免疫治疗和密切监测,住院治疗,为的是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时间。
06 胃癌日常管理与积极预防方法
科学管理和主动预防,对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都有帮助。推荐几个简单可行的新习惯:
-
多样新鲜蔬菜(每日应有)
绿色叶菜、番茄、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降低胃黏膜受损的风险。建议三餐搭配、用来炒、炖、凉拌都可以。
-
优质蛋白定期摄入
鸡蛋、瘦肉、豆制品、鱼肉等,有利于身体修复和免疫提升。每餐安排一两种,长期坚持下去,更利于激发自我修复能力。
-
健康烹饪和细嚼慢咽
少用煎炸,更偏向蒸煮,能减少对胃壁的负担。同时,每口饭多咀嚼几下,不仅让消化吸收变好,也让胃黏膜免受"大压力"。
-
规律运动,增强抵抗
散步、慢跑、太极等,按照身体条件选择,坚持下来,可帮助维持理想体重和心理健康。但若治疗期间或体力不足,运动强度请优先听从医生意见。
-
定期做胃部筛查
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建议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即使没不适,定期体检也很关键,有助于发现早期变化,做到早治早防[3]。
-
建立良好作息、管理压力
保证充足睡眠,主动与朋友、医生沟通心理状态,让胃和心情"协同作战"。
说到底,胃癌真的不是“遥远他乡的新闻”,而是生活中的重要关口。养成好的饮食和检查习惯,能帮助自己和家人远离这个“麻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早期变化特别不起眼,别等到身体敲响警钟才行动。哪怕今天只是多吃一口菜、注意一次体检,也比一切都等“以后”要强得多。
参考文献
- [1] Ajani, J.A., Lee, J., Sano, T., Janjigian, Y.Y. (2017). Gastric Adenocarcinoma.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36.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7.36
- [2]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6(2), 487–490.
- [3] Sugano, K. (2015). Screening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9(6), 89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