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活力: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新曙光
01. 日常生活中的“慢动作”——帕金森病是什么?
走在早晨的公园里,会偶尔看到一些步伐明显比别人慢、动作变得有些僵硬的老人,也许他们不是单纯的衰老,而是被帕金森病缠住了脚步。这个神经系统的“小麻烦”在中老年人中其实并不罕见,但早期表现可能很隐蔽,让人误以为只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Tips 🤔:帕金森病早期常见信号包括手部轻微颤抖、写字变小、动作变慢等,但这些通常不是持续出现,而是时有时无。
对生活的影响:
- 简单事情变得不顺手(比如系扣子、切菜)
- 偶尔难以保持平衡或突然僵住不动
- 和朋友聊天时,面部表情变得“冷淡”
02. 无法靠药物“稳住”的时刻:什么时候需要考虑手术?
- 药效明显下降: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一开始能通过药物(如左旋多巴)缓解症状。
不过,药物用久后,有的人开始反复出现僵硬、颤抖,药效时好时坏。
案例:张先生,63岁,患病7年,最近药物控制不了持续手抖,生活自理出现困难,医生建议他评估手术可能。 - 副作用难以忍受:有的人药量逐渐加大,引发不自主动作,常常手脚乱动,影响生活。
- 生活质量受限:日常活动受影响,比如无法安全独立进食、走路常跌倒,或需要他人长期协助。
03. 帕金森病的常见手术方式有哪些?
手术不是“最后一步”,而是科学调整的一种方式。
手术方式 | 主要适应症 | 简要过程 |
---|---|---|
深脑刺激(DBS) |
| 在头部植入电极,连接体外脉冲发生器,通过调节电流“干预”大脑异常信号,实现症状缓解。 |
毁损术(如丘脑-苍白球毁损术) |
| 用特定方式破坏异常活动的脑区,但不可逆,应用逐渐减少。 |
简单来说,DBS是“可调节、可逆”技术,适合大部分需要手术的患者,而毁损术适合某些特殊情况,目前用得较少。
04. 效果到底有多大?手术后的改善与评估
科学数据显示:
- DBS手术可以让大部分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 50% 以上(Deuschl et al., 2006)。
- 运动刚性、震颤、运动迟缓等情况都有不同程度好转。
短期收获
行动能力恢复快,有人术后几天明显感觉写字速度、走路姿势更从容。
行动能力恢复快,有人术后几天明显感觉写字速度、走路姿势更从容。
长期变化
一些患者能够减少一半以上的帕金森药物用量(Williams et al., 2010),甚至恢复简单的运动,如打羽毛球、骑自行车。
一些患者能够减少一半以上的帕金森药物用量(Williams et al., 2010),甚至恢复简单的运动,如打羽毛球、骑自行车。
术后改善幅度因人而异,年龄较大或伴有明显认知障碍者效果可能差一点。手术不是“治愈”,但能带来真正的生活转变。
05. 风险和并发症:手术不能忽略的那一面
手术不等于零风险,这点必须弄清楚。
- 感染:电极、刺激器植入区有小概率出现感染需要移除。
- 出血、脑损伤:极少数情况下会引发脑部出血、神经损伤,一般通过术前精密定位加以预防。
- 刺激副作用:如口齿不清、视力变化、偶发情绪波动,多数可通过调节电极参数缓解。
73岁王阿姨术后数周,出现轻度说话含糊。医生调整参数后很快恢复正常。很多并发症如处理及时,影响其实很有限。
术后管理更不可马虎:定期复查,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远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06. 未来展望:新技术和研究趋势
技术在进步,个性化治疗已经成为方向。
- 脑部成像和导航系统让手术更精准,风险更低(Lozano et al., 2019)。
- 全套“闭环”DBS,能根据患者状态自动调节电流,未来可望实现“智能调节”。
- 联合药物、运动康复的综合管理理念正在推广。
07. 日常预防和术后生活小建议
手术不是终点。其实,无论手术与否,这些日常建议都能帮助提升生活质量:
推荐行为 | 具体好处 | 建议做法 |
---|---|---|
高纤维食物 | 预防便秘,维护消化系统 | 早餐加一把燕麦,午餐有豆类、蔬菜 |
日常锻炼 | 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 每周3-4次快走或简单体操,每次20-30分钟 |
充足睡眠 | 帮助身体恢复,减轻情绪起伏 | 养成睡前规律,晚上尽量不用电子设备 |
遇到症状变化,比如手抖变重、行动不便,建议及时复诊。选择有经验的神经内外科团队,是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部分)
- Deuschl, G., Schade-Brittinger, C., Krack, P., et al. (2006). A randomized trial of deep-brain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5(9), 896-908.
- Williams, A., Gill, S., Varma, T., et al. (2010). Deep brain stimulation plus best medical therapy versus best medical therapy alone for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PD SURG trial): a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Lancet Neurology, 9(6), 581-591.
- Lozano, A. M., Gross, R. E., & Broggi, G. (2019). Deep brain stimulati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15(3), 14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