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胃癌:关键知识与预防措施

  • 19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胃癌:关键知识与预防措施封面图
了解胃癌:关键知识与预防措施

01 你了解胃癌吗?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总有人说胃不舒服,有时还以为只是吃坏肚子。但其实,胃癌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全球每年都有上百万人被诊断出胃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不是新鲜事。🍲

简单来说,胃癌就是胃黏膜里的细胞“变坏”了,从本来正常的细胞变成了异常的、可以持续生长的组织。这种变化本身悄无声息,发展到影响生活时才表现明显。胃癌的出现会让身体慢慢地变弱,甚至威胁生命,所以提早了解,对自己和家人都很有好处。

专家统计显示,亚洲国家的胃癌发生率远高于欧美,尤其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更为常见(Rawla & Barsouk, 2019)。这也说明我们对它更应该警惕。

02 胃癌的早期与明显信号

  • 1. 轻微变化最容易被忽视

    很多人在一开始只是偶尔感到胃部不太舒服,比如吃饭后胀气、胃口没以前那么好、偶尔有点恶心。这些小问题经常被误认为是“吃撑了”或“小脾气作怪”。

  • 2. 警惕持续和加重的症状

    如果感觉到持续消化不良、经常觉得吃不下饭、体重莫名下降,或者长时间有乏力感,就需要小心了。比如有位68岁的女性胃癌患者,她一开始以为只是胃炎,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体重下降明显,消化问题反复,最后确诊为胃癌,并伴有多处淋巴结转移。这说明即使常见的胃部不适,如果持续时间长、症状明显加重,也要提高警觉,别总想着“忍一忍”就好。

  • 3. 伴随其他征兆时及时检查

    比如反复出现贫血、腹部隐痛、经常恶心呕吐,或者大便发黑(暗示胃出血),这些表现往往不是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说起来,早发现早就医,真的能让治疗变得轻松许多。

03 为什么会得胃癌?风险和原因分析

  • 1. 慢性炎症的隐患

    长期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炎症,会让胃黏膜变得脆弱,增加细胞“变坏”的机率。就像一面墙砖年年潮湿,久了总有瓦解的时候。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在胃里落户的细菌,它虽然不起眼,却跟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种细菌长时间刺激胃黏膜,逐步破坏本来的保护,进而增加患癌风险(Rawla & Barsouk, 2019)。

  • 3. 家族基因也有影响

    如果直系亲属有过胃癌,自己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大约会比普通人多一倍左右。目前医学研究还在不断探索哪些关键性遗传基因在推动这个过程。

  • 4. 年龄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数据显示,50岁以后风险逐渐上升,60岁以上更需高度重视(Fashoyin-Aje et al., 2021)。而男性患病比女性略多一些。

  • 5. 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影响

    吸烟、酗酒、工作压力大以及睡眠不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胃部健康。部分地区高盐、重口味、烧烤腌制食品消费多,也会提高风险,但风险因素和预防建议必须分开讲,所以这里不讨论预防方法。

⚠️ 这些风险因素是导致胃癌的“推手”,但不等于每个人都会患病。理解了致病原因,才能少走弯路。

04 胃癌的检查和诊断流程

  • 内镜检查

    说到胃癌诊断,最主要的手段是胃镜。医生通过一根带摄像头的软管“巡视”胃里里的每个角落,有异常时也能马上采集活检(直接取一小块组织检查)。 这种方法直观有效,也是目前查胃癌最可靠的路径之一(Smyth et al., 2023)。

  • 活检化验

    胃镜下取的少量胃黏膜组织会被送到病理实验室,专业人员判断有没有“异常细胞”。只有通过活检才能最终确诊胃癌,避免误诊。

  • 影像辅助

    对于怀疑晚期或癌症可能已经扩散的情况,会加做CT或腹部超声,有助于了解肿瘤位置、大小和有无转移。这些检查针对的是症状较明显或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异常的人群。

  • 谁需要做检查?

    如果发现胃不适持续,伴有体重迅速下降或不明贫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主动预约胃镜等检查。像上述那例68岁女性患者,病情就是靠胃镜活检等手段确诊的。早一步筛查,治疗和康复的机会大得多。

05 治疗方法及效果怎么评估?

  • 1. 手术治疗

    对于能早期发现的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患病部位通常被认为是首选。简单来说,就是把“有问题的地方”清理出去,有时甚至需要全部切除胃,尤其是肿瘤范围比较大或分布特殊的患者。

  • 2. 化疗和放疗

    有些患者需要配合使用药物“阻击”癌细胞,比如术前缩小肿瘤,术后防止复发;或病灶已扩展、不可手术时,单独应用化疗控制进展。部分人还会接受放疗,具体与肿瘤的敏感性和分期有关。

  • 3. 个性化方案

    没有一种方案适合所有人,治疗最终要结合肿瘤位置、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以那位68岁的女性病例为例,她在术后接受了化疗、手术、辅助支持治疗,后期还需要口服药物及定期复查,每一步都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 4. 效果如何判断?

    通常以影像学(如CT、胃镜重复检查)、肿瘤标志物血检、症状缓解情况来综合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预后较好;如已发展到较晚期,治疗尽量延长生存、提升生活质量也是目标。

06 日常管理和预防措施

养成好的生活方式,对降低胃癌风险大有帮助。预防和管理,不光靠医院,更建立在日常点滴习惯中。

  • 蛋类和瘦肉 🥚🥩

    富含优质蛋白,有助于胃粘膜修复。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分多次少量进食,减少对胃的负担。

  • 新鲜绿色蔬菜、水果 🥗🍏

    这些食物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丰富,能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维护胃黏膜健康。适合每天搭配食用。

  • 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

    粗粮如燕麦、荞麦、全麦面包等,有利于肠胃蠕动,也间接减少胃部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不妨用一餐主食替换几次精米白面。

  • 健康的进餐习惯

    少量多餐,每顿饭八分饱,不暴饮暴食。饮食温和,多搭配易消化的烹调方式,比如蒸煮代替油炸烤制。

  • 主动体检和管理 📋

    年龄超过40岁,建议定期做胃部检查,比如胃镜,每2年一次比较可靠。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胃癌,最好每年都体检一次。

  • 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 🧫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及时发现并消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预防胃癌发生。如果查出有菌,可配合医生完成标准疗程。

  • 压力管理与良好睡眠 🛌

    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足够的睡眠,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实在压力大时,建议散步、冥想、音乐放松等方法来调节。

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却对保护胃部健康意义不小。
如果近期有持续不明胃部症状,别犹豫,主动去医院做专业检查,选择资质好的大型医院和有经验的消化专科是关键。

参考文献

  • Rawla, P., & Barsouk, A. (2019).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global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 14(1), 26–38.
  • Fashoyin-Aje, L., et al. (2021). Gastric cancer: Risk Factors, Genetics and Prevention.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 163, 103328.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van Grieken, N. C., & Lordick, F. (2023). Gastric cancer. The Lancet, 401(10379), 1233-1246.
  • Mayo Clinic. (2023).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tomach-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