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肝癌的真相:识别、应对与管理
周末聚会时,七十岁的陈阿姨轻描淡写地提起最近有点吃不下饭,还说有些时候肚子隐隐不舒服。家人觉得只是年龄使然,但我留心发现,这种描述其实也可能暗藏着健康风险。肝癌,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混进日常生活。到底什么是肝癌?早期有什么信号?怎样识别出大问题?今天聊聊关于肝癌,你真正应该关心的事情。
肝癌,说到底,就是肝脏里的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化,变成了不受控制的“捣蛋分子”。这些异常细胞不断扩张,逐步影响肝脏原有的“工作秩序”。健康的肝脏起着代谢、排毒、合成蛋白的重要作用。一旦肝脏细胞恶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些本该安分的细胞开始胡作非为,不仅让肝脏自身负担逐渐加重,还可能威胁到全身健康。
根据 epidemiology 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逾80万,其中亚洲发病尤为突出。(Yang JD, Hainaut P, Gores GJ et al., "A global view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nds,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16(10):589–604.)
-
早期信号(容易被忽视):
有时就是偶尔觉得没胃口,饭后总是容易腻,或者突然觉得吃东西没那么香。偶尔上腹部有些“不舒服”,但并没有明确的疼痛感。这些变化非常轻微,很容易和普通老化或消化问题混淆。
陈阿姨的例子正提醒我们,这种“平时没啥事儿,偶尔不适”并不能完全放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周且没有查明原因,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明显信号(警示要重视):
食欲明显下降、持续体重减轻,或者长期感到疲乏无力。有些人会出现右上腹的疼痛,甚至隐约能摸到腹部包块。这一类症状往往比较持续,而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时就不能一味等着自愈,应及时去医院求助。
并不是只有剧烈疼痛才值得关注,对老年人、乙肝携带或有肝病家族史的群体尤其要多留心这些小细节。
-
慢性病毒感染(以乙型/丙型肝炎为主)
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是肝癌最主要诱因。病毒会长期刺激肝脏,导致细胞反复损伤、修复,时间长了,肝细胞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超2亿人患有乙型肝炎。乙肝携带者若不管理好,得肝癌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McGlynn KA, Petrick JL, El-Serag HB. "Epidem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21 Apr;73(Suppl 1):4-13.)
-
饮酒
长期大量喝酒,肝脏就像被反复“用力敲打”,逐渐出现脂肪肝、肝硬化等,给肝细胞癌变创造了温床。这里说的风险型饮酒,不仅仅是高度白酒,啤酒过量同样不安全。
-
肥胖与代谢异常
体重过高,尤其腹型肥胖,会让肝脏积攒脂肪,导致脂肪性肝炎。“肝脏小工厂”长期超负荷运转,就容易发生病变。糖尿病、血脂异常同样会加重风险。
-
家族遗传和高龄
家里人有肝癌史,自身肝癌风险会提高。年龄越大、肝细胞“老化变慢”,累积的小损伤容易进一步出问题。七十岁以后,尤其要多留心肝脏的种种变化。
-
血液检测
最常见的是“甲胎蛋白”(AFP)检查,这是一类肝癌相关的标志物。如果数值异常升高,说明风险较高。除此之外,肝功能、病毒指标、炎症水平也会被一并评估。
-
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安排腹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肝脏是否有异常病灶。如果怀疑存在癌细胞,还会综合肿瘤占位的尺寸、位置来判断。
-
部分特殊情况下的穿刺或活检
当影像学与血液指标提示不典型时,有时会进行穿刺,取一小部分组织,进一步判断病灶性质。不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肝癌诊断不必靠穿刺即可完成。(Bosch FX, Ribes J, Díaz M, et al., "Primary liver cancer: worldwide incidence and trends". Gastroenterology. 2004;127(5 Suppl 1):S5–S16.)
治疗肝癌的办法有很多,关键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从医生那里获取量身定制的建议。下面简单讲一讲常见的几种方式:
- 手术切除:如果肿瘤体积较小,没有广泛转移,医生通常建议“切掉病灶”。这个办法很直接,恰如修补机器,把损坏的零件去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比如有肝功能不良或病灶分布特殊的人。
- 局部消融与介入治疗:对于不能做手术、但肿瘤尚未大量扩散的患者,可以用微波、射频等方法,把“病变点”直接破坏掉。类似“精准爆破”,对健康组织影响较小。介入治疗则是通过血管“精准投递”药物,专攻局部病灶。
- 肝移植:极少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如果肝脏广泛损伤但又没有全身转移,有机会通过换肝获得新生机。
- 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这是近年来的新希望。靶向药物像敲开指定门锁的钥匙,专门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信号。免疫药物则帮助身体识别、攻击异常细胞。比如75岁女性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47周期后,状态平稳、日常生活无明显不适,这说明新的治疗方式已经给不少患者带来稳定疗效和生活质量提升。
-
健康饮食:
新鲜蔬菜(如西蓝花、菠菜),富含丰富膳食纤维与抗氧化物,有助于维持肝细胞健康。建议日常饮食里,有意识地多添加绿叶菜,每天至少一把,炒、煮、凉拌都可,长期坚持尤为有益。
-
高蛋白营养补充:
鸡蛋、牛奶、豆腐等优质蛋白,利于肝细胞修复和代谢。比如早晨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既能补充能源,又相对易消化,适合老年人摄入。
-
适度运动:
快步走、广场舞、慢跑,一周保证3到5次,每次30分钟上下,有助于控制体重、优化代谢,让肝脏“大工厂”运转得更顺畅。
-
定期体检:
对乙肝、丙肝携带者,建议每半年抽血一次,配合超声检查。普通成年人,40岁以后最好2年查一次肝功能和腹部B超。
-
及时疫苗接种:
新出生宝宝、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可以通过疫苗接种降低未来患肝癌的风险。
(Chang MH, Chen CJ, Lai MS, et al. "Universal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Taiwa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ldren". N Engl J Med. 1997 Jun 26;336(26):1855-9.)
肝癌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遥远。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结合家庭和生活背景做出明智的健康选择,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方法。不用焦虑,也不需要“事事担心”,平时保持良好饮食、适当锻炼、积极筛查,肝脏就能长期陪伴每个人。希望今天的内容,能为你和家人带来一点实际帮助。
- Yang JD, Hainaut P, Gores GJ, et al. (2019). A global view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nds,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10), 589–604.
- McGlynn KA, Petrick JL, El-Serag HB. (2021). Epidem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73(Suppl 1), 4-13.
- Bosch FX, Ribes J, Díaz M, et al. (2004). Primary liver cancer: worldwide incidence and trends. Gastroenterology, 127(5 Suppl 1), S5–S16.
- Chang MH, Chen CJ, Lai MS, et al. (1997). Universal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Taiwa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ldren. N Engl J Med, 336(26), 1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