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肺更健康:关于肺癌那些必须懂的事
01 认识肺癌的类型:不止一种“模样”
大部分人提到肺癌时,脑子里或许只想到一种病,其实肺癌跟我们生活中的食物种类一样,并不只是一类。最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有85%的肺癌属于这个类型。它就像熟悉的"白米饭",出现得最普遍,生长速度相对慢些;另有一种是小细胞肺癌(SCLC),占比不到15%,但进展迅速,有点像突然闯进厨房的小麻烦,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这两种肺癌不仅在进展速度上差别大,治疗方式、预后也有明显不同。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而小细胞肺癌多见于吸烟人群,易早早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多数人首次确诊时,病情已经不是早期——这也侧面说明了及时识别的重要性。
02 日常里该警惕哪些信号?
-
1. 轻微、偶发的不适
有些人一开始只是偶尔咳一咳,这时候几乎没人会想到肺癌。轻微的咳嗽、偶尔胸口轻轻闷一下、有点声音沙哑,不太容易引起关注。偶尔喘不上气、感到稍微乏力,这些变化很难区分是临时上火、感冒还是别的原因。
💧 -
2. 持续、加重的症状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赖着不走”的症状。比如咳嗽一连多周不好、咳痰、喘息越来越严重,胸口疼痛甚至影响到呼吸。有些人会出现咳血、持续声音嘶哑或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举个例子,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就是因为持续胸痛,伴随偶尔咳嗽,在体检和影像检查中查出了肺癌。
🩺 -
3. 隐形的信号
还有的情况,肺癌会通过反复出现肺部感染,比如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炎、发烧,或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偶尔也有人出现指甲变宽厚(杵状指)或者持续的乏力,这些症状“藏得很深”。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背后的推手分析
简单来说,肺癌就是身体里的细胞出了“差错”,“坏掉”的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这背后常见的诱因其实挺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吸烟
吸烟是最直接的“推手”。多项大型研究显示,85%左右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而且不仅仅是自己吸烟,二手烟也有危险。长期在吸烟环境中的人,肺癌风险会明显升高。 -
职业接触与环境污染
比如在工厂工作,经常接触石棉、氡气等化学物质,或生活在空气质量很差的地方,也会增加肺癌的概率。此外,某些金属尘埃、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都可能是风险因素。 -
遗传和慢性疾病
有些人家里如果有人得过肺癌,自己的风险也稍高。再如,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尘肺等也可能增加相关风险。 -
年龄和性别
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医学界一般认为,60岁以后发病的比例明显增加,男女均可患病,不过近年女性患者数也在上升。
04 如何确认肺癌?检查的那些环节
确诊肺癌并不只是做个X光拍一张片那么简单。通常的流程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支气管镜、组织活检等。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早期结节,是目前公认的高危人群筛查利器(Mazzone, P.J., et al., CHEST, 2018)。支气管镜则是“探头进肺”,可以看到气道内部,有助于取组织样本。确诊后还要看癌细胞的类型与分布,甚至分期,这样才能判断后续治疗思路。
自己平时不需要随便做检查,有些地方会有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比如长期吸烟者、有相关家族史的人,有条件时可以定期做低剂量CT。
05 治疗手段有哪些?方案及效果如何评价
步入治疗阶段后,呼吸内科医生会根据肺癌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定制方案。常用的武器有五种: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早期患者,有望通过手术切除“修复问题”;到了中晚期,组合用药成为主流,比如本文中那位65岁女性患者,采用的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她还配合了止吐、护胃等支持用药,保障整个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 手术:适合早期,肿瘤局限时通过切除患处控制病情。
- 化疗与放疗:适合肿瘤进展明显或转移患者,药物和高能射线帮助缩小或控制肿瘤。
- 靶向和免疫治疗:对一些特殊分子突变或免疫指标的患者有效,让身体自身的“士兵”识别并杀死异常细胞。
效果的评估要看肿瘤的大小变化,同时也会考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例如,有的患者治疗后皮疹、乏力,是药物反应,及时沟通调整方案就好。
06 日常如何管理?实际生活建议
得了肺癌,生活并不是“一刀切”。合理安排日常,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以下是具体建议:
- 作息规律: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晚睡会影响身体自我修复,甚至加重疲劳。
- 均衡饮食:多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西兰花有助于抗氧化,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这些对身体修复有帮助,每天吃一两种即可,不需要刻意追求“神食”。
- 适度运动:可以日常慢走、做瑜伽等,每日20-30分钟,哪怕分段完成,对呼吸、心情都有帮助。
- 情绪支持:不要把所有苦闷闷在心里,有时候和身边信得过的人聊聊,反而会轻松一点。心理支持小组或线上咨询也是方法之一。
- 按时复查:医嘱用药和复查要坚持。部分副作用像皮疹、乏力如果影响大,可以及时反馈医生。
07 小结:把关注转化为行动
肺癌说起来沉重,其实绝大多数风险和应对方式我们都能把握。了解自己的身体,尊重每一次小变化,配合检查,遵循医嘱,积极生活。信息就在身边,别让担心变成忽略。用温和而积极的态度,照顾好自己,也关心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