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与应对策略
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
某天夜里,张女士洗澡时突然摸到乳房内部有轻微硬块,起初没什么感觉。实际上,乳腺癌就是发生在乳腺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正常乳腺细胞某些时候会“走神”,失去原本的生长控制,异常地增殖并聚集成一个小团块。这个小团块就是肿瘤,如果不及时管理就可能逐渐扩展到周边的组织,甚至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地方。而乳腺癌的早期往往很静悄悄,没有明确痛感,很多人都是像张女士一样偶然发现。
乳腺癌的危害并非来源于“痛”,而是因为它可以在局部慢慢渗透,甚至远处扩散。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WHO, 2024)。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乳腺健康多一分关心。
02 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要注意哪些变化?
- 1. 肿块或增厚: 有些人洗澡、穿衣时偶然摸到乳房或腋下有硬块,通常不疼,但比较坚实。“我有个40多岁的女患者,无意摸到左侧乳房有个小疙瘩,持续两三周未消退,这才留意起来。”像这样不是偶尔,而是持续存在的硬块,更要提高警惕。
- 2. 乳头及皮肤变化: 比如乳头内陷、出现异常分泌物(尤其是血性液体)、乳头周围皮肤变红、凹陷、出现“橘皮样”改变。和普通发炎不同的是,这些变化往往持续不缓解。曾有女性发现乳头四周皮肤微微发红、发硬,还以为是内衣摩擦,结果医生诊断为早期乳腺癌。
- 3. 乳房或腋窝肿胀、形状变化: 如果乳房轮廓不再对称、局部凹陷,或者腋下出现肿胀,都需警觉。这些变化很容易被日常忽略,所以偶尔留心检查乳房和腋窝的状态,能帮助尽早发现异常。
注意,大多数乳房肿块其实并不是癌症,但新的或持续三周以上未消退的异常一定要请专科医生排查。千万别被无痛感误导,早发现很关键。
03 乳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说到乳腺癌的病因,大多数人都会问:“到底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其实,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发现单一的原因,但有几个重要的风险因素会让乳腺细胞更容易出问题:
- 1. 年龄增加: 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细胞出错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全球统计显示,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1]。
- 2. 激素水平影响: 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生育较晚、长期口服激素,都会让乳腺细胞的分裂增加,额外提升了癌变风险。
- 3. 遗传和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如母亲、姐妹患病),某些基因(如BRCA1/BRCA2突变)带来的风险比一般女性高不少。尽管如此,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其实没有家族遗传背景。
- 4. 生活方式因素: 比如肥胖、长期饮酒、缺乏运动、不规律作息等都会间接增加发病概率。此外,夜班族、作息混乱的人乳腺激素水平常年波动,细胞修复力降低。
- 5. 其他医学因素: 既往接受过乳腺放射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史,都可能对乳腺细胞造成一定影响。
看到这里或许会担心,不过别着急,多数风险因素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管理进行调整。
04 乳腺癌的诊断过程是怎么样的?
很多女性第一次去医院查乳腺,总会有些紧张,生怕“万一有问题怎么办”。其实,乳腺癌的确诊需要一系列有序的步骤:
- 1. 常规体格检查: 专业医生会用手触摸乳房和腋下,寻找可疑的肿块、形状或皮肤变化。
-
2. 乳腺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乳腺X光(钼靶)和乳腺超声。
- 乳腺X光能诊断出微小钙化点、形态异常,非常适合40岁以上女性筛查。
- 乳腺超声对年轻女性或乳腺较致密者更加适用,可发现实性或囊性肿块。 - 3. 穿刺/活检: 如果影像学提示有可疑病变,医生会在局麻下用细针取出少量组织送检(像取“标本”一样)。只有病理活检才能明确诊断乳腺癌。
- 4. 进一步分型: 部分病人还需做免疫组化,判断肿瘤对激素、药物的敏感度以及增殖速度,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前面说过的一位三十多岁女性患者,因早发现,做好影像和彩超评估,经活检确诊后很快进入治疗环节。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步骤多,但实际上操作多为无创或微创,绝大多数检查都能当天完成。
小结:发现乳房异常别怕耽误,规范流程可以最快查明真相。
05 治疗乳腺癌有哪些方案?能达到什么效果?
乳腺癌治疗方案要根据具体分期、肿瘤类型、身体状况来个体化制定。常见的包含四大类: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每一种都有不同作用,往往需要组合使用。
- 手术: 早期通常以肿块局部切除/全乳腺切除为主,同时可能切除部分腋下淋巴结。现在越来越多采用乳房保留手术,让治疗和美观兼顾。
- 化疗: 用以消灭体内游走的异常细胞,尤其对癌细胞分裂活跃者(如高Ki-67)效果明显。副作用如轻度恶心、免疫力下降多可管理,可门诊完成,无需长期住院。
- 放疗: 针对乳腺及周边区域残留细胞,以减少局部复发机会,常用于保乳手术后或有淋巴结转移时。
- 内分泌(激素)治疗: 适用于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通常需服药5年以上,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2]。
有位40多岁女患者曾诊断为IIb期(pT2N1M0),经过肿块切除、淋巴结处理加上辅助化疗,她在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后恢复良好。三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像她这样按方案完成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普遍可达80%以上(Curigliano, G., et al., 2021)。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管理和监测乳腺健康?
提到健康管理,大家经常想知道,除了随访、复查外,平时还能做点什么?其实,日常乳腺健康的维护很有讲究,以下这些具体做法很实用:
- 定期自我检查: 建议每月一次,选择例假结束后3~5天,用手指肚轻轻检查整个乳房和腋下。如发现硬块、变形或皮肤异常,及时请医生判断。
-
均衡饮食有益:
-
新鲜蔬菜水果:丰富抗氧化成分,帮助身体修复异常细胞。
每日建议五种以上不同蔬果,适合早晚餐均衡搭配。 -
高纤谷物:利于激素代谢,减少乳腺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雌激素。
可适当选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 -
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豆制品,提升身体免疫水平。
每餐有一份蛋白质,三餐均衡更佳。 -
橄榄油/坚果:含健康脂肪酸,对乳腺细胞有保护作用。
每天一小把坚果或适量橄榄油烹饪即可。
-
新鲜蔬菜水果:丰富抗氧化成分,帮助身体修复异常细胞。
- 保持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能够优化体脂、稳定激素水平。
- 控制体重、规律作息: 研究发现,体重合理、不过度熬夜的人乳腺健康风险更低。
- 定期医疗筛查: 40岁以上或高风险女性,可以每1-2年做一次乳腺X光筛查;有不适还能及时求助专科医生。初次筛查选择公立综合医院或有乳腺专科门诊的医疗机构,流程规范更安心。
这些细致管理措施,其实不难做到,关键是坚持与恒心。特别注意,发现任何持续不消退的乳腺异样,尽早就医是最好的保险。
07 结语
乳腺癌就像生活中突然闯入的小麻烦,虽然它来得安静,但只要我们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坚持健康习惯,遇到异常及时处理,它完全可以被早发现、早干预,让健康生活继续。希望您和家人都能把乳腺健康管理当作日常的一部分,遇事多一点从容,真正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美好。
参考文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Curigliano, G., Burstein, H.J., Winer, E.P., Gnant, M., Dubsky, P.J., Loibl, S., et al. (2021). De-escalating and escalating treatments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21. Annals of Oncology, 32(10), 1233–1250.
-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2015). Relevance of breast cancer hormone receptor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tamoxifen: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The Lancet, 378(9793), 77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