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肝癌:科学认知与实用应对指南

  • 14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肝癌:科学认知与实用应对指南封面图

了解肝癌:科学认知与实用应对指南 🩺

日常生活中,“肝癌”这个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肝脏异常”,或是身边朋友说起亲人经历,都会让人突然紧张起来。肝脏在身体里默默工作,只有它出问题时,我们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肝癌,看似远,却值得每个人了解和关注。

01 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一种源自肝脏的恶性肿瘤。多人听到“癌”字会本能紧张,其实,肝脏里面的细胞因为各种原因变得不正常,彼此之间不再服从分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新生物——肿瘤。如果这些异常细胞还会扩散、转移,那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癌症。

肝癌按照细胞来源,最常见的是肝细胞癌(HCC),约占85%(Bruix & Sherman, 2011),其余为胆管细胞癌等。大多数肝癌患者都经历了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阶段,所以慢性肝脏问题、反复炎症是肝癌发展的一块“温床”。

它有点像工厂生产线上出了问题,如果长期不修,整个工厂就可能“罢工”。所以,了解肝癌,大多是从肝脏功能变化开始的。

02 早期肝癌的信号:小变化别忽视

  • 💤 轻微疲惫感: 可能会经常犯困,但稍休息就缓解,容易被当成普通疲劳。
  • 🥣 偶尔食欲下降: 有时候感觉饭没以前香了,或偶尔有点恶心。
  • 👖 无意的体重减少: 如果最近没调整饮食,却发现体重悄悄掉了几斤,这就要留神。

说起来,这些表现都不太“凶险”,特别像换季、熬夜或小小感冒时的状态。但如果这些小变化持续几周,或者渐渐加重,这时最好主动和医生聊一聊。有研究发现,超六成早期肝癌在体检或偶然检出时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Singal et al., 2020)。

03 明显的警示信号有哪些?

  • 持续性右上腹部隐痛 :疼痛常在右肋骨下,早期像闷胀,晚期可能加重。 ⚠️
  • 体重明显下降 :不是偶尔掉一两斤,而是短期内下降明显(比如几个月瘦十多斤)。
  • 持续消化不良 :长期感觉胀、不消化,吃东西更容易饱。
  • 黄疸 :皮肤、眼白变黄,这通常说明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

这里有个真实病例:56岁的男性患者,因为体检发现肝脏有异常占位,随后发展出右侧腹部不适,体重在半年内下降近10公斤。经过影像和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有转移。

这个例子说明,有些警示信号发展很快,当身体持续出现明显不适,尤其是伴有体重降低、腹部变形时,不能再拖,及时就医是关键。

04 为什么会得肝癌?

肝癌的发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 这些病毒长期“骚扰”肝脏细胞,反复炎症刺激使得细胞一步步异常。数据显示,东亚地区近70%的肝癌患者同时患有乙肝(El-Serag, 2012)。
  2. 肝硬化: 不论源于乙肝、脂肪肝还是长期饮酒,肝脏结构变硬,功能“打折扣”,同时为异常细胞生长提供土壤。
  3. 喝酒过量: 酒精被肝脏代谢,喝多了,肝细胞损坏反复修补、反复出错,最终有可能变成不正常的肿瘤细胞。
  4. 肥胖与脂肪肝: 肥胖带来的代谢改变容易让肝细胞过度“储脂”,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5. 遗传和年龄: 年龄增长、家族中有人曾患肝癌,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背景因素”,不过只占发病的一小部分。

需要小心的是,上述因素往往不是单独出现,可能是“合伙作案”。比如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又遇到不规律饮食、长期熬夜等,就会大大提高风险。

05 如何科学检查肝癌?

一旦怀疑肝癌,很多人都会担心“要做哪些检查,靠不靠谱”。说起来,肝癌的确诊至少需要两方面的依据: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1. 影像检查:包括腹部增强CT、MRI、超声等。它们就像“看家护卫”,能发现肝脏里有否不正常的“占位”,判断位置、大小、内部结构。
  2. 血清学检查:用血液里的肿瘤标记物来辅助,比如α-胎蛋白(AFP)升高时,需要引起警觉。不过,AFP不是所有肝癌都会高,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
  3. 组织活检:如果影像和血液指标还拿不准,医生会取一点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诊断。这样能分清是良性还是恶性,决定治疗方向。

有研究表明,复合影像+血清标记的诊断准确率能达到80-90%(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018),让后续治疗有据可依。

最好按医生建议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别轻信网传“速查法”,以免耽误诊治。

06 治疗有哪些选择?

肝癌诊断明确后,应该如何治疗?其实方案多样,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分期和患者整体状况个性化定制。

  1. 手术切除: 适合局限期,没有广泛转移及严重肝硬化的患者。手术目标是尽可能“干净”地去除肿瘤组织。
  2. 肝移植: 当整个肝脏损伤严重,或肿瘤不能切除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肝移植,以恢复正常肝功能。
  3. 介入治疗: 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情况,操作类似“拦截”肿瘤营养供给。
  4.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对某些晚期肝癌患者有效。
  5. 辅助化疗/保肝药物: 有时会搭配使用,帮助提升整体疗效、减低副作用。

个别治疗可组合使用,并随着科研进步不断推出新方法。像前文的56岁男患者,采取TACE联合靶向药,并有规律复查,虽然不能根治,但延长了生存、改善了生活质量。

07 日常健康管理:有哪些实用建议?

  • 🥗 均衡饮食: 建议日常多吃新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如豆制品、牛奶、鸡蛋,帮助肝细胞修复(Groot et al., 2022)。可以适量添加全谷杂粮,如糙米、小米,有助于肠道健康。水果方面,苹果、香蕉、蓝莓都很友好。
  • 🚶‍♂️ 适度锻炼: 轻快步行、伸展运动每周做3-5次,能增强身体机能,如体能允许,可以试试瑜伽、游泳等温和运动方式。
  • 🕒 定期复查: 治疗后定期去正规医院体检,包括影像和血液检查。具体复查频率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一般3-6个月一次较为合适。
  • 💧 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统调节,降低肝脏负担。
  • 🤝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遇到情绪波动或恢复过程中有困惑,可以请医生和心理师帮忙,积极沟通有助于顺利度过难关。

简单来讲,积极的生活方式不光能帮助身体修复,还让心情更平和。最佳的做法是“量力而行”,坚持适合自己的节奏,任何健康疑问都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

正如开头说的,肝癌并不是离普通人很远的事。即便曾经有慢性肝病,主动体检和健康生活依然能早发现、早应对,让我们生活得更安心。如果你或者家人有相关疑问,不妨把本文分享给他们,一起多了解一些知识,或许就能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 Bruix, J., & Sherman, M. (2011).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pdate. Hepatology, 53(3), 1020-1022.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
  •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8). Journal of Hepatology, 69(1): 182-236.
  • Singal, A. G., Lampertico, P., & Nahon, P. (2020). Epidemiology and surveillan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ew trends. Journal of Hepatology, 72(2), 250-261.
  • Groot, S. et al. (2022).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Nutrients, 14(7), 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