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女生在聊天时,会谈到乳腺里摸出小硬块、乳头偶尔有点分泌物,或总担心乳房健康。不止在医院,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女性很难说清这种担心。乳腺癌在女性肿瘤当中非常常见,但它并不可怕,只要了解清楚,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到早发现、早管理。🌷
01 乳腺癌是什么样的病?
乳腺癌是一种源自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身上,也有极个别男性患者。一般来说,它就是乳腺里的某一部分细胞异常增殖,慢慢形成肿块,如果不治疗,可能扩散到淋巴结、骨骼等其他部位。每年全球因为乳腺癌而就医的女性超过200万🔬,不分国家与年龄。
多数乳腺癌是“导管癌”,也就是乳汁通过的小管的细胞出了问题。早期一般没什么感觉,所以需要提示自己,不要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忽视了健康检查。
02 可能遇到的乳腺癌信号
- 1. 乳腺肿块: 多数人最先发现的是自己或洗澡时手摸到乳房里有一个小结节。一开始没有痛感,形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质地偏硬。如果肿块持续变大或者变硬,就需要及时去医院。
- 2. 乳头分泌物: 有些人会出现乳头分泌透明或血色液体,尤其是一侧持续分泌,或者带有血丝,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
- 3. 皮肤或乳房形态变化: 包括局部皮肤出现凹陷(看起来像橘子皮)、发红、溃疡等。有的人乳头位置、外观发生变化,比如内陷或变形。不少患者是在无意中发现的,像一位中年女性曾因乳头偶有分泌物,不以为意,直到肿块变大才就诊,已发现转移。这提醒我们,持续性或明显变化要主动就医评估。
✨ 这些信号并不总代表癌症,但只要持续存在,或者症状有加重,都建议及时做乳腺专科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 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母亲、姐妹)得过乳腺癌,发病风险会有所升高。比如BRCA1/BRCA2这类特殊基因异常,风险会增加,这也解释了家族聚集现象(WHO, 2024)。
- 年龄增长:4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和大多数肿瘤一样,年龄越大,细胞出现异常的几率越高。
- 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长期作用于乳腺,是乳腺癌的机制之一。初潮早、绝经晚、未育、未哺乳、长期激素替代,都会让乳腺细胞暴露在更多激素下。
- 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锻炼、肥胖、少运动,会增加乳腺癌机会。饮酒、辐射暴露也是风险因素,不少研究显示,酒精本身能激活乳腺异常细胞的生长(LoConte et al., 2018)。需要说明的是,吸烟、晚睡等也与身体炎症和激素紊乱相关。
- 并非每个人都有风险因素: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有一半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几乎没有明显的高危因素,仅为女性和40岁以上,所以不必因为没有家族史或已生育、哺乳而掉以轻心(WHO, 2024)。
04 如何发现和确诊乳腺癌?
现代医学已经有很多简便且准确的方法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常用有以下几种:
- 1. 乳腺X线造影(钼靶): 适合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女性,能很好地筛查微小的乳腺肿块和钙化灶,对发现无症状的早期乳腺癌帮助很大。
- 2. 乳腺超声: 年龄偏小(35岁以下)或者乳腺较致密的女性,超声能更清楚地分辨肿块的性质。常规体检中用得非常多,检查过程无痛无害。
- 3. 病理活检(穿刺): 如果影像检查有疑点,医生会建议做细针穿刺或者粗针活检。通过病理分析才能最终确诊哪些肿块为恶性。
假如平时有上述症状或体检提示异常,要选择正规医院做这些检查。比如有一位中年女性,右乳自查发现小肿块后,经过钼靶拍片明确结节存在,穿刺活检最终确诊为乳腺癌,同步发现腋窝和颅骨也有转移。这个例子说明,体检配合专业医生,能够早期发现严重疾病并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05 乳腺癌常见治疗方案
乳腺癌治疗需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型和是否转移来制定。治疗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量身定制”。
- 1. 外科手术: 是最常用的方法。对早期乳腺癌可以选择保乳手术(只切除肿瘤),晚期或多灶病变则可能需要全乳切除。有时还要同步清理腋下淋巴结以防转移。
- 2. 化疗: 针对一些特殊类型(比如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能有效降低癌细胞扩散机会。方案一般结合肿瘤分型和病人身体状况,副作用如恶心、脱发较常见,不过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支持治疗缓解。
- 3. 放疗: 通常联合手术和化疗,为局部控制肿瘤复发提供有效支持,对很多患者非常必要。常见于保乳手术后或腋下淋巴转移者。
- 4. 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的乳腺癌,医生会考虑一类特殊药物(曲妥珠单抗、他莫昔芬等),副作用轻、耐受度高,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甚至长期疾病进展风险(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5)。
不同分型、阶段的治疗组合方式差别很大。像刚刚案例中的患者,由于发现时已有转移,所以新辅助化疗优先。治疗过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经过医生调节药物得到改善。这说明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是在医生团队指导下反复讨论得出的,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历。
06 日常管理和预防推荐
- 健康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芦笋、蓝莓、西红柿等,帮助减少身体炎症,支持乳腺及全身健康(Zhang et al., 2021)。每天保证主食中有豆类和全谷物,对女性内分泌有优势作用。
- 规律锻炼: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瑜伽)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调节激素水平。很多数据都支持运动人群发生乳腺癌和总体癌症风险要低一些(McTiernan, 2006)。
- 保证充足睡眠: 熬夜和作息不规律会影响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建议保持11点前入睡,钟点作息有利于身体自我调节。
- 定期体检: 40岁建议每1-2年做一次乳腺专科检查。年轻女性每年乳腺超声一次,年龄大于40可考虑结合钼靶筛查。发现持续性肿块、分泌物、外形变化等症状时,尽快至医院就诊。
- 心态管理: 乳腺癌患者要正视疾病,轻度运动、音乐、和朋友家人交流可以减轻焦虑,护理过程要相信专业团队。
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不会“百分百”预防乳腺癌,但能让身体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也降低了生病后疾病进展和并发症风险。🌈
总结来说,乳腺癌离我们并不遥远,及早关注和主动检查是关键。平时没什么不适,也建议按期做基础筛查,日常饮食和作息别太放松。发现问题及时和专业医生沟通,不要拖延。乳腺健康就像照顾朋友一样,需要认真、温和、有耐心。💪
参考文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 Key facts and overview.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5). 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Lancet, 386(10001), 1341-1352.
- McTiernan, A. (2006).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cancer: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94(1), 107–112.
- LoConte, N. K., Brewster, A. M., Kaur, J. S., Merrill, J. K., & Alberg, A. J. (2018). Alcohol and Cancer: 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6(1), 83–93.
- Zhang, X., et al. (2021).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13(2), 349-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