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寻帕金森病的背后:揭开发病原因的神秘面纱

  • 16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寻帕金森病的背后:揭开发病原因的神秘面纱封面图

探寻帕金森病的背后:揭开发病原因的神秘面纱

01 帕金森病:生活中的隐形挑战

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手会颤抖。其实,这种疾病在早期的表现很难让人察觉。比如,一位67岁的退休女老师发现自己写字变慢,偶尔扣扣子也显得笨手笨脚。有些朋友只是觉得整个人动作迟缓、容易发呆,偶尔站起来脚底发软。
帕金森病其实是一种慢慢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人的运动控制。它更喜欢在中老年之后悄悄登场,不知不觉给日常生活带来小小的不便。
需要关注的是:如果简单的动作变得拖拉、偶尔一只胳膊挥动不自然,别总觉得是"上年纪"。这些细微变化,虽不严重,但可能是帕金森在敲门。

02 这个信号别忽视:持续运动障碍提醒你

到了后期,帕金森病的表现会明显得多。比如69岁的张大叔,早期只是觉得写字慢,后来常常手臂不自觉颤抖,走路也变得小步拖拉,甚至连表情都显得呆板。午后休息后站起来,他双腿僵硬,需要旁人搀扶。
常见持续表现 说明
静止时手抖 手放松时出现,紧张时更明显
肌肉僵硬 四肢、项部感觉发紧、动作困难
动作迟缓 起身、迈步、翻身慢如蜗牛
面部表情减少 脸部表情呆板,同事会说像"面具脸"
小提醒:这些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时就医,不要单靠自己观察。及早确诊比心存侥幸要明智得多。

03 遗传因素:家族里的风险密码

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会更容易得病吗?研究显示,相较于普通人群,直系亲属里有患病者,自己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略有提升。比如,有研究统计,有些特定基因突变(如LRRK2、PINK1等)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Klein, C., & Westenberger, A., 2012)。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有家族史就注定会发病。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基因只是个风险提示灯,不是命运的判决书。
别忽视:有家族史的人可以考虑与专业医生沟通,评估自身风险,必要时进一步咨询遗传门诊(Klein & Westenberger, 2012, Neuron)。

04 环境与生活方式:日常里潜藏的诱因

很多人问:帕金森病和“环境”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医学调查中,以下情况被认为和帕金森病有关(Ascherio & Schwarzschild, 2016):
  • 长期接触农药等化学品(如在果园工作多年)
  • 职业性重金属(如锰)暴露
  • 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
例如:58岁的林先生在蔬菜大棚工作十几年,后期出现手脚动作渐慢,最终被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这案例提醒我们,长期接触农药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不过并非百分百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生活习惯也有影响。例如,长年熬夜、缺乏锻炼、不规律饮食等,虽不是直接导致帕金森的根源,但会让身体新陈代谢变差,间接为疾病埋下隐患(Ascherio & Schwarzschild, 2016, The Lancet Neurology)。

05 年龄增长:不可回避的风险增长

简单来说,年龄越大,帕金森病的风险越高。大多数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de Lau & Breteler, 2006)。
研究数据表明:在60-70岁年龄段,帕金森的发病率远高于40岁以前。
年龄增长会引起大脑内神经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加上免疫逐渐减弱,给了“帕金森”可乘之机。
这也说明:上了年纪后,出现动作变慢、手抖,不要一概认为是正常现象。及时分辨和早期筛查很重要。

06 多巴胺神经元:大脑里的“指挥官”失灵了

帕金森病的“根”在哪里呢?答案就在大脑深处的黑质区域。这里的多巴胺神经元像司机一样,掌控着身体的各种运动命令(一点点比喻,不夸张)。
当这些神经细胞大量死亡或功能变弱,大脑无法正常传递运动指令,就会出现动作迟缓、僵硬等症状(Poewe et al., 2017)。
不过,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完全阻止这些神经细胞的退化。多巴胺的减少,是帕金森运动受阻的核心原因。
这提醒我们: 早期发现问题、积极干预有助于延缓功能下降。

07 积极生活并早干预,帕金森风险能降低吗?

虽然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绝对保险”的预防帕金森的方法,但不少实用建议可以降低风险、延缓发病进程。
1. 合理饮食
食物 功效与建议
核桃、杏仁等坚果 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神经保护,少量食用就好
新鲜蔬菜 促进大脑健康,每餐搭配多种颜色
深海鱼类 Omega-3脂肪酸或助于抗氧化作用,每周2-3次即可

这些食物没必要过量,搭配平衡很重要。
2. 合理运动
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等)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和平衡运动功能(Shulman et al., 2013)。每周坚持3次,每次30分钟,对大脑和神经元都有好处。
3. 早期筛查和就医
年纪大了,出现持续性手抖、动作减慢等表现,可以去医院神经内科做专业评估,包括查体和影像学。
Tips: 不要等症状明显才就医,早发现早处理能延缓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 Klein, C., & Westenberger, A. (2012). Genetics of Parkinson’s disease. Neuron, 73(1), 15–27.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1.12.001
  • Ascherio, A., & Schwarzschild, M. A. (2016). The 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The Lancet Neurology, 15(12), 1257-1272.
  • de Lau, L. M. L., & Breteler, M. M. B. (2006). 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Lancet Neurology, 5(6), 525-535.
  • Poewe, W., Seppi, K., Tanner, C. M., et al. (2017). Parkinson diseas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13.
  • Shulman, L. M., Katzel, L. I., Ivey, F. M., et al. (201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3 types of physical exercise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JAMA Neurology, 70(2), 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