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意外来袭:了解脑出血的急救方法与步骤

  • 11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意外来袭:了解脑出血的急救方法与步骤封面图
意外来袭:了解脑出血的急救方法与步骤

01 什么是脑出血?

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常听说 “脑出血”,很多人其实对它很陌生。简单来说,脑出血就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组织。它来得非常突然,经常没有明显预告,很多患者是在日常琐事中突然出现症状。
脑出血还有个医学名字“脑溢血”,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引发的原因,往往和血管脆弱、长期高血压、脑部动静脉畸形等有关。一旦出血,脑细胞很快会受到压迫和损伤。影响在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昏迷、半身不遂、甚至呼吸障碍。
🛑 这里要小心的一点是,这类突发事件没有年龄界限,虽说中老年人为高危人群,但偶尔年轻人也会遇到。

脑出血常见原因 表现特点
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血管压力增大
脑血管畸形 先天血管结构异常,易破裂
脑部外伤 头部撞击后出现
血液疾病 如血小板异常,凝血障碍

02 脑出血的早期症状

最常见的早期信号其实并不明显,也容易被误认为普通不适,比如突然的头晕眼花,或间断性头皮麻木。有位40岁的男士午休醒来时觉得头痛,“像被绳子勒着”,但他没太当回事。
说起来,脑出血早期症状更像身体发出的提醒信号,下面这些表现尤其不能忽视:

  • 剧烈头痛:往往突如其来,和感冒头痛不一样。
  • 突发呕吐:没有胃部不适却频繁呕吐,尤其是喷射样呕吐。
  • 意识模糊:短暂性神志不清,反应迟钝。
  • 视力障碍:有些患者会突然看不清或者复视。
  • 手脚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灵。
Tips:偶尔的头痛大多无大碍,但如果头痛莫名其妙且程度与平时不同、不易缓解,要提高警惕🎗️。

03 紧急情况下的初步处理

遇到有人突然表现出上述症状时,很容易慌张。这时保持镇静,比什么都重要。

  1. 马上判断病情:先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
  2. 呼叫急救中心:直接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准确说明所在位置以及患者年龄、症状。
  3. 不要喂水或进食:此时患者意识可能不清,避免误吸。
  4. 准备患者信息:如既往病史、用药情况,方便急救医生第一时间了解病情。
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立即启动专业急救流程,是及时挽救脑细胞的关键。

04 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当急救人员还未到达时,身边的人能做些什么?其实简单几步处理,可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比如,让患者舒适平躺就像是在给大脑争取一点“喘息空间”。

  • 协助仰卧休息:让患者平躺,头部垫高约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力。
  • 保持呼吸道通畅:嘴唇发紫、呼吸不顺畅时,迅速清理口鼻分泌物,避免窒息。
  • 松开衣领、裤带:减轻胸腹部压力,利于呼吸顺畅。
  • 防止跌落受伤: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除非有呕吐或癫痫等紧急情况。
  • 实时留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变化。
千万不要擅自喂药、拍打、掐人中,这些做法没有证据显示对急救有益,反而可能加重伤害。

05 安慰与陪伴的重要性

患者或家属在突发脑出血时常会陷入极度焦虑,情绪容易失控。这时,安慰和陪伴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有位65岁的女士刚被确诊脑出血,家属用平静语气轻声安慰,并陪护左右,患者情绪很快稳定下来。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可以减少二次伤害的风险。

  • 稳定情绪:温柔语气代替急切劝说,减少无谓的惊慌。
  • 守在身旁:患者意识模糊时,始终不离身边,给人安全感。
  • 适时转移注意:简单聊聊患者熟悉的话题,减轻紧张气氛。
情感的支持不是万能药,但在疾病突袭时,它确实能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一点“安全感”☘️。

06 后续康复与预防措施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度过后,会进入康复阶段。这时期,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减少复发。
有研究明确指出,健康饮食不仅能稳定血压,还对改善脑血管弹性有帮助(Rost et al., 2010)。下面的表格介绍了推荐食物及其作用: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深色绿叶菜(如菠菜) 富含维生素K和抗氧化物,帮助保护血管 每天可烹炒或做汤,搭配其他菜一起吃
三文鱼、秋刀鱼等深海鱼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维护血管弹性 每周2-3次清蒸或煮汤
全谷食物(燕麦、糙米) 有助于稳定血糖、维护心血管健康 主食可适当替换部分精米面
坚果类(核桃、杏仁) 含健康脂肪和微量元素 每日适量(约一小把),不宜过多
豆制品 提供优质蛋白,利于修复组织 豆腐、豆浆交替,用于早餐或加餐

除了饮食,适度锻炼也不可忽视。慢走、游泳、太极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是贵在坚持。
每次锻炼别太勉强自己,30分钟的小活动即可。如果发现有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情况,建议找康复医生指导。

简单来讲,脑出血后的生活管理要“松紧结合”,既要规律饮食,也要放松心情。复查和随访也很重要,一年复查1-2次,及时了解血管状态。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人群每年稳定降压,脑卒中发病率可明显下降(Lawes et al., 2004)。

07 小结与行动建议

脑出血虽然突发,但并非无法防范。关注日常的细微变化、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坚持健康的饮食运动,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好的应对办法是“知行合一”,将预防与及时反应形成生活里的习惯。每个人都不是独自面对,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你身边的人有三高病史,或者已经有脑血管疾病,平时更要重视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学点基础的急救知识,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安全。

参考文献(按内容出现顺序)

  1. Rost, N. S., Smith, E. E., Chang, Y., et al. (2010). Predic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FUNC score. Stroke, 41(5), 1022-1028.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09.574327
  2. Lawes, C. M., Bennett, D. A., Feigin, V. L., & Rodgers, A. (2004).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an overview of published reviews. Stroke, 35(4), 1024-1031. https://doi.org/10.1161/01.STR.0000123072.01989.5a